一个演讲家讲的地上有石子,快捡几颗吧天亮会有用的是什么:
邹越教授《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父母》的演讲稿里讲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年轻人迷路在大山里,突然,夜空中不知从哪传来一个声音:“年轻人,地上有石子,捡几颗,天亮会有用的!”——这个声音不厌其烦地在夜空中响起。
年轻人,地上有石子,捡几颗,天亮会有用的!”年轻人将信将疑,弯腰捡了几颗石子攥在手心,此时,奇迹发生了,这几颗石子竟然带他走出了茫茫大山。天亮了,年轻人想看一看自己手里攥的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年轻人慢慢地放开手心,借着黎明前的微光,年轻人看到自己手里攥着的竟然是闪闪发光的金子。此时,年轻人后悔了,早知道石子会变成金子,我就多捡些。可当他回头望时,身后却根本就找不到路,那全是黑压压的山,层层叠叠,逶迤起伏……
邹越简介:
郑州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中国演讲团团长、大型校园演讲《让生命充满爱》原创人、首席演讲家。
邹越籍贯四川成都,1964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父母均为国家级专家、教授。
邹越1985~1991年间赴欧洲工作、学习,回国后曾在两家国内集团公司担任高管,1996年起进入企业培训行业,曾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广药集团、格兰仕集团等企业讲授培训课程。
2012河南特岗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线是 A.转变教育的发展 B.转变经济的发展 C.转变科技的发展 D.转变文化的发展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A.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B.德育为先 C.能力为重 D.全面发展 3.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 A.民主法治 B.爱国主义 C.自由平等 D.公平正义 4.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 A.热爱学生 B.注重礼仪 遵守公德 C.集体主义 D.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5.以学生为本就是给学生提供 A.最合适的教育 B.最优质的教育 C.最先进的教育 D.最特殊的教育 6.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精神,谦虚谨慎的态度,锐意创新的品质是 A.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B.团结协作C.为人师表D.廉洁从教 7.提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8.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明教师的工作特点具有 A.复杂性B.示范性C.灵活性D.创造性 9.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传授知识C.发展智力D.陶冶情操 10.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来帮助学生立即指示的直观类型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抽象直观D.言语直观 1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学内容B.教学目的C.教学质量D.教学手段 12.当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特朗普制 13.教师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擎领地再现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是 A.比较结课B.归纳结课C.活动结课D.悬念结课 1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法B.陶冶法C.说服法D.锻炼法 15.个体生长过程有两个高峰,其第二高峰 A.乳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 16.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A.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知识为重,终身学习 B.德育为先,教师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C.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D.德育为先,教师为本,知识为重,终身学习 17.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学习方案是 A.学习策略B.学习目标C.学习过程D.学习内容 18.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情感B.意志C.感觉D.气质 19.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捕捉基本信息,从而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某些心理异常状况并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评价的方法是 A.心理测量B.环境适应判断C.症状观察法D.自然实验法 20.教师利用班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改变学生态度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B.榜样力量C.奖励与惩罚D.群体约定 二、判断题 1.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2.中原经济区建设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3.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是我省华夏历史文明 4.义务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它不具有强制性,所以适龄儿童少年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
6.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师个人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过程。
8.学校和社会联合,营造家庭教育氛围,是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1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1.教师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2.新课程改革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3.研究性学习注重研究的结论甚于研究的过程。
14.教师的威信主要来自于学校赋予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力。 15.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不稳定性,并且有高低、好坏之分。
16.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不同,并无本质区别。 17.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基本原则。
18.课堂心理气氛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对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19.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少年期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20.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 三、案例分析题 1.河南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教师王生英, 2004年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候选人。
王生英同志的丈夫王河生在东北找到了挣钱的门路,承包了一个建筑工程。一个工程下来,收入相当可观。
丈夫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家与王老师商量:“咱们一块到东北吧!我管工地,你当会计,不用受累,挣钱又多,比你在家教书强一百倍。”她劝丈夫说:“谁不知道钱多了好,谁不知道过清闲的日子好。
可咱能为了钱,撇下这些孩子吗?我们山里人缺的不仅仅是钱,更缺的是知识和文化呀!” 山里雨水多,校舍破旧,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拖着残疾的腿,冒着不停的雨水,踏着泥泞打滑的山路,挨家挨户到每个学生家里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为保证学生安全,她挨家挨户给学生上课。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评价。 2.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教育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多年来,国家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予以保障。
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一般为3-5岁)、义务教育(一般为6-15岁)、高中教育(一般为16-19岁),以及扫盲教育。其中涵盖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公共性和强迫性的特点,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河南郑州各个区县教师招聘考试内容不同:
荥阳市: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法规知识、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
新密市: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马哲、时政和教育心理学、教法。
郑州经开区: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法规知识、新课程改革、班级管理。
郑州管城区: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法规知识以及教材教法、班级管理、语文基础知识。
郑州金水区:内容为测试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业务素质,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
郑州二七区: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法规知识、时政、新课程改革理念等。
郑州中原区:内容为本学科相关内容、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师基本功。
郑州郑东新区: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教育法规、新课程改革、班级管理。
郑州高新区: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教育法规、新课程改革、班级管理
郑州上街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科目通常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基本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 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等学科。
该部分能力要求:一是要求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
掌握,要求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 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专业知识部分:一是对基本专业知识的考察;二是对基本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考察;三是对本学科课程教案编写的考察。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法规三个部分。
教育学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主要有:教育学概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学校以及教师与学生。
1.教育学概论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的起源、发展、本质和基本规律,教育劳动的特点及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2.教育与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发展的理论构建基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3.教育与社会发展包括现代教育的功能、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现代化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国和国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内容包括我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
6.教育途径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等八方面内容。
7.学校包括学校的教育制度。
8.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心理品质、威信、基本素质,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学生和班主任。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学习心理、品德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的基本知识。
1.心理学概论包括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
2.学习心理包括学习概论、学习动机、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等八方面内容。
3.品德心理包括品德形成的心理学理论、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成分、学生品德培养的心理分析、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五方面内容。
4.教学心理包括课堂教学概述、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
5.差异心理包括智力差异、人格差异。
教育法规
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教育法概论包括教育法及教育法的基本涵义、教育法的体系和教育法律的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一个演讲家讲的地上有石子,快捡几颗吧天亮会有用的是什么: 邹越教授《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父母》的演讲稿里讲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年轻人迷路在大山里,突然,夜空中不知从哪传来一个声音:“年轻人,地上有石子,捡几颗,天亮会有用的!”——这个声音不厌其烦地在夜空中响起。年轻人,地上有石子,捡几颗,天亮会有用的!”年轻人将信将疑,弯腰捡了几颗石子攥在手心,此时,奇迹发生了,这几颗石子竟然带他走出了茫茫大山。
天亮了,年轻人想看一看自己手里攥的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年轻人慢慢地放开手心,借着黎明前的微光,年轻人看到自己手里攥着的竟然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此时,年轻人后悔了,早知道石子会变成金子,我就多捡些。可当他回头望时,身后却根本就找不到路,那全是黑压压的山,层层叠叠,逶迤起伏…… 邹越简介: 郑州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中国演讲团团长、大型校园演讲《让生命充满爱》原创人、首席演讲家。
邹越籍贯四川成都,1964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父母均为国家级专家、教授。 邹越1985~1991年间赴欧洲工作、学习,回国后曾在两家国内集团公司担任高管,1996年起进入企业培训行业,曾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广药集团、格兰仕集团等企业讲授培训课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