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才是你想要的
目前为世界科学界所公认的有下列时间范围的变化:
1.大冰期与大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千万年到几亿年,如震旦纪、二叠纪、第四纪的气候变化等。
2.亚冰期与亚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十万年,如第四纪大冰期中仍有几次冰期与间冰期的更替。
3.副冰期与副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万年,如欧洲第四纪最后一次寒冷期武木冰期中又可分为几个次一级的冰期和间冰期。
4.寒冷期(或小冰期)与温暖期(或小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百年到几千年,如冰后期出现的几次气候变化。
5.世纪内的气候——时间尺度不到100年,如有人提出60年的气候周期。
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1)垂直变化: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
下降6℃;在平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
响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北半球
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
同纬度地带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
地形(地势高低)、洋流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正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冬季风影响大)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
2.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
(1)大陆与海洋: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大陆热容量小。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白天多云,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气温较晴朗夜晚高。
(3)低纬与中高纬: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
中高纬地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冬季相反,故冬夏季获得的热量差别很大;低纬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赤道洋面上气温年较差最小。
(4)平原与高原: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
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但因地势高,气温低,年温差小。平原地区则相反
气温的空间变化一般有两种,即水平变 化和垂直变化。
气温的水平变化与地理纬 度、海陆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气温水平分 布状况,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全球年平均气温为14°C,但北半球年平均气温 (15.2°C)比南半球(13.3eC)约高2°C;南 极(冰盖高原)气温比北极(海洋)低;全 球年平均最高气温不在赤道,而在北纬10° 附近;中高纬度的气温年较差,北半球比南 半球大。这些气温分布特点反映了南北半球 海陆分布状况不同。
世界绝对最高温出现在 北非,索马里境内曾测得63°C的最高温纪 录。世界绝对最低温度出现在西伯利亚奥伊 米亚康,曾测到一71°C的记录,20世纪60 年代在南极洲又观测到一 89. 2°C的最低温 度。
一般说来,对流层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 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降 低 0. 65°C。
科学家认为:当前的变暖趋势不可能被停止或逆转,但是能被减慢,使得生物系统和人类社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因此,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进一步的气候变化不可避免有两个原因:首先,气候系统有很大的惯性(主要是由于海洋的响应比较缓慢),因而温度对已经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只有部分响应。这样即使今天所有的排放都停止,在气候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态以前,残余的变暖效应仍然会在今后的几十年内继续发生。其次,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能够被慢慢减少时,从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转变到替代物为基础也要花费时间。因此,进一步的排放和随之而来的变暖同样也不可避免。无论如何,减缓行动能够使变暖速度逐渐下降,并最终停止这种变暖。
面对严峻的环境现实,国际社会携手围绕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拟定了《京都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臭氧层保护公约》等国际公约,在很大程度上对遏制全球变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在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应优先考虑节能,其次再考虑发展清洁能源。而在节能方面,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是减少排放的最有效手段,它包括大规模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利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同时发展先进清洁煤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先进核电技术,先进天然气发电技术,非常规能源利用技术,合成燃料利用技术,脱碳和封碳技术等。
同时,对公众进行环保知识普及,使每一个公民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保,改变不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减少排放的目的。让大家都去了解气候变化方面的知识,有意识地在行业发展、商业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关注气候变化也是十分重要的。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才能对减缓气候变暖出一份力呢?拯救地球需从点滴做起: 出门时尽量少开车,去乘坐公共汽车;即使开私家车,也可以在开车时放慢开车速度,因为每小时开80公里比每小时110公里节省燃料25%;关小中央暖气,多穿一件衣服;快速冲个澡,省去慢悠悠的泡澡,以节约用水;当你准备给家电更新换代的时候,请选择节能家电;关掉电视机和音响,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也能产生相当大的能量。这些生活中小的方面都可以为节约能源做出很大的贡献。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就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就为减缓气候变暖出了一份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