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多看关于润滑油的书和资料,多和这个行业技人员交流,再用自己的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知识。
润滑油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 (1) 车用润滑油 (2) 工业润滑油 机械油(高速润滑油)、织布机油、主轴油、道轨油、轧钢油、气轮机油、压缩机油、冷冻机油、气缸油、船用油、齿轮油、机压齿轮油、车轴油、仪表油、真空泵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滑油的技术指标 粘度指数: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同标准油粘度变化的程度对比的相对值叫粘度指数。值数越高,表示受温度影响越小。
粘度: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其分子间产生的阻力称为粘度。 闪点: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周围空气形成混合气,当接触火焰发出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倾点:指冷却为固态的油品,倾斜放置加温到油品开始移动的最低温度。 SAE级数: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粘度)0W 5W 10W 15W 20W 25W 10 20 30 40 50 60 API级数:美国石油协会(质量分类)SA SB SC SD SE SF SG SH SJ EC CA CB CC CD CE CF CF-4 CG CG-4 齿轮油SAE等级75W 80W 85W 90W 90 140 250 GL-1 GL-2 GL-3 GL-4 GL-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滑油的添加剂 (1) 清净分散剂:吸附氧化产物,将其分散在油中。
由浮游性组分抗氧化、抗腐蚀、组合、合成 (2) 抗氧抗腐剂:提高油品氧化安全性——防止金属氧化、催化陈旧延缓油品氧化速度隔绝酸性物与金属接触生成保护膜具有抗磨性 (3) 抗磨剂:在磨擦面的高温部分能与金属反应生成融点低, (4) 油性剂:都是带有极性分子的活性物质,能在金属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在边界润滑的条件下,可以防止金属磨擦面的直接接触。 (5) 增粘剂:又称增稠剂,主要是聚俣型有极高分子化合物,增粘剂不仅可以增加油品的粘度,并可改善油品的粘温性能。
(6) 防锈剂:是一些极性化合物,对金属有很强的吸附力,能在金属和油的界面上形成紧密的吸附膜以隔绝水分、潮气和酸性物质的侵蚀;防锈剂还能阻止氧化、防止酸性氧化物的生成,从而起到防锈的作用。 (7) 抗泡剂:使气泡能迅速地溢出油面,失去稳定性并易于破裂,从而缩短了气泡存在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滑油基础知识 什么是润滑油?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严格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主要的添加剂有:抗磨剂、抗氧化剂、清洁分散剂等。
润滑油的功能: (1) 润滑及减低磨擦阻力 润滑油的作用,就是润滑发动机内的各种机件,并在两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以减低磨擦阻力,使运作更加顺畅。 (2) 密封性作用 润滑油必须在活塞环与汽缸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性,以防汽体的泄露和外界的污染物浸入。
(3) 冷却作用 在运转过程中,机件与机件的相互磨擦产生的热量或高温,润滑油的作用就是冷却及减低发动机的温度。 (4) 清洁性 把机件中有害杂质和未及燃烧的不溶性物质带走,使这些污染物速离润滑表面及避免油泥的形成。
(5) 防腐蚀功能 润滑油能提供接触部件完全分离的油膜,会减少机件接触及磨损的机会,避免金属表面受到腐蚀。 因此,润滑油需要具备以下特点来满足上述功能: (1) 高粘度指数性能 粘度指数是衡量润滑油粘度温度变化的数值,其数值愈大,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愈小,从而能够适应更广阔的工作温度范围。
(2) 低挥发性 在高温运转的时间,必须仍保持低挥发性,减低润滑油消耗量,从而减少添加润滑油的次数。 (3) 清洁性 通过加入清净剂和分散剂,润滑油能有效地防止活塞环卡紧,并且预防油泥在活塞环与汽缸等处的积累。
(4) 良好的过滤性,避免润滑油对过滤器的阻塞,从而能够提供顺畅的油路循环系统,保证润滑油的清净性及超卓的冷却性。 (5) 抗泡沫特性避免泡沫在润滑油中形成,并使油膜破裂,从而降低润滑油的氧化速度,减少润滑油的损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滑油的分类 (1) 根据基础油分类 根据基础油分类,益佰润滑油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矿物基础油,并加上各有关的特效添加剂调和而成;另一种是利用化学方法生产的合成油,这种油性能比矿物油更好,但价格也昂贵一些。 (2) 据粘度分类 根据粘度分类,润滑油分为单式粘度机油和复式粘度机油两种。
单式粘度润滑油是用于发动机在某个温度范围内运转适用的润滑油。但如果发动机的温度超过其指定的温度范围,润滑油将不能提供充分的润滑作用。
单式粘度润滑油的分类为SAE 30、40及50(SAE为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之英文缩写,其后数字为润滑油粘度范围指示)复式粘度润滑油适用于更大的温度范围,虽然温度改变,润滑油仍能维持其粘度。其润滑油包含了在低温时的特性,但又不会像单式粘度润滑油,在高温时变得太薄。
所以,当您看见产品说明上指示,如SAE 15W/40,则表示该润滑油是复式粘度,润滑油大多产品为复式粘度机油。 (3) 据用途分类 根据用途分类,润滑油分为汽油发动机润滑油和柴油发动机润滑油。
汽车油以API/ S* 柴机油以API/C*表示,若标示为API S*/C*,则表示该润滑油为柴。
密度与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指物质在给定定温度正气密度与标准温度下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值。
对石油液体其标准物质是水。粘度 液体流动时内磨擦力的量度叫粘度,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粘度来分牌号的。粘度一般有5种表示方式,即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和赛氏粘度。
动力粘度: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磨擦力的量度,其值为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以帕?秒(Pa•s)为单位。习惯用厘泊(Cp)为单位,1cp=10-3Pa•s。
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磨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以m2/s为单位。习惯用厘斯(cst),1cst=1mm2/s。
恩氏粘度:在规定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试样从恩格勒粘度计的小孔流出200mL试增所需要的时间(s)与该粘度计测定水的值之比,以0Et表示。雷氏粘度:在规定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试样从雷德乌德粘度计流出50mL试样所需要量的时间,以s为单位。
赛氏粘度:在规定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试样从赛波特粘度计流出所需要的时间,以s为单位。赛氏粘度分为赛氏通用粘度(以SUV表示)和赛氏重油粘度(以SFV表示)。
三、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反之亦然。
四、闪点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示。闪点的测定方法分为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开口杯法用以测定重质润滑油的闪点;闭口杯法用以测定燃料和轻质润滑油的闪点。
五、凝点 试油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以℃表示。凝点是评价油品低温性能的项目。
油品的凝点与蜡含量有直接关系,油品中的蜡含量越多,凝点越高。因此凝点在石油产品加工工艺中可以指导脱蜡工艺操作。
六、倾点 倾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了的试油能流动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倾点和凝点一样都是用来表示石油产品低温流动性能的指标。
七、水分 水分是指油品中的含水量,以重量百分数表示。在石油产品分析标准中有好几种水分测定方法,一般都是以%表示,小于0.03%即为痕迹。
特殊要求的油品,其水分以10-6(ppm)表示。八、机械杂质 存在于油品中所有不溶于规定溶剂的杂质叫做机械杂质。
九、水溶性酸或碱 水溶性酸或碱是指存在于油品中可溶于水的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总称。十、残炭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裂解中所形成的残留物叫残炭。
以重量百分数表示。十一、灰分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被炭化后的残留物经煅烧所得的无机物叫做灰分,以重量百分数表示。
灰分主要是油品中含有的环烷酸盐类。通常油品中的灰分含量都很小。
在润滑油中加入某些高灰分添加剂后,油品的灰分含量会增大。十二、破乳化值 油品从油水乳化液中分离能力的量度值叫做破乳化值,以min表示。
它是汽轮机油的一项主要规格项目。汽轮机油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与漏水、漏气接触,甚至混合,形成暂的乳化,因此必须具有能与水迅速分离的性能,才能保证油品正常循环和润滑机件。
十三、氧化安定性 石油产品抵抗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十四、剪切安定性 剪切安定性是指在规定。
条件下,石油产品抵抗剪切作用保持粘度的粘度有关的性质不变之能力。十五、成沟点 成沟点是把试验油样在规定的温度下存放18h,用金属片把试油切成一条沟,然后在10s内测定试油是否流到一起并盖住试油容器底部。
若在10s内油样流回并完全覆盖试油容器底部,则报告油样不成沟;反之则报告油样成沟。成沟点是测定齿轮油(低温)的成沟性能。
十六、滴点 在规定条件下的固体或半固体石油产品达到一定流动性时的最低温度叫做滴点,以℃表示。润滑脂的滴点与其组成有很大关系。
常用润滑脂滴点的大致范围如下:烃基脂的滴点 一般为40~80 ℃ 钙基脂的滴点 约为75~95℃ 钙钠基脂的滴点 大约为120~135℃ 钠基脂的滴点 大约为130~200℃ 锂基脂的滴点 大约在170℃ 复合皂脂的滴点 大约在250℃以上 十七、锥入度 在25℃时,总荷重为150±0.25g的标准锥在5s内垂直穿入润滑脂试样的深度叫润滑脂锥入度,以1/10mm表示。 锥入度是表示润滑脂软硬的项目。
锥入度越大,稠度越大,稠度越小,润滑脂就越软。反之,则润滑脂越硬,稠度越大。
绝大多数润滑脂是根据锥入度大小来分号的,其规定如下表:润滑脂牌号 锥入度(25℃)/10-1mm 000 445~475 00 400~430 0 355~385 1 310~340 2 265~295 3 220~250 4 175~205 5 130~160 6 85~115 十八、游离酸和游离碱 润滑脂是动植物油或全盛脂肪酸用碱皂化后,稠化矿物油而成的。如果皂化不完全或矿物油氧化分解,就会出现游离酸;如果用碱量过多,高精尖会出现游离碱。
过多的游离酸、碱的存在,会引起机件腐蚀所以润滑脂的游离酸、碱应控制在一定数值内。十九、胶体安定性 润滑脂在使用或长期储存中会有少量的油析出,这种现。
润滑油添加剂一般来说有五大类,即清净剂、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抗磨剂、和抗氧剂。
为了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性能,各公司不断推出新型添加剂如防锈剂、金属减活剂、抗泡剂、乳化剂、破乳剂、粘附剂、降凝剂及合成密封膨胀剂等。润滑油添加剂是现代润滑油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虽然加入量很少,但对改善润滑使用性能和满足各种特定条件下的工作要求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基于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往往希望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添加剂,这就要求加入多种添加剂即采用配方技术或复配技术,将多种添加剂经过合适的配制工艺制造出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的复合添加剂开发一种好的添加剂配方绝非易事,因为到目前为止添加剂的加入量与性能定量关系还没有建立,对添加剂的使用主要依靠实验结果。添加剂之间又有协同效应,可以是正效应,也可以是负效应,所以研究开发出新的复合添加剂品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润滑油作用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润滑油占全部润滑材料的85%,种类牌号繁多,现在世界年用量约3800万吨。对润滑油总的要求是: (1) 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2) 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 (3) 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窜气; (4) 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 (5) 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 (6) 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 (7) 动能传递,液压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二、润滑油组成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2、添加剂 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
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 三、润滑油脂的基本性能 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一般理化性能 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对润滑油来说,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 (1) 外观(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2) 密度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3) 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4)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
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
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6) 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油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
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固温度,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都变成了固体。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
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
相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凝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一般说来,润滑油的凝点应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5~7℃。但是特别还要提及的是,在选用低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粘度及粘温特性全面考虑。
因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
目前,我国汽车用机油添加剂可分为清净剂、分散剂、抗磨剂、抗氧抗腐剂、黏度改进剂、降凝剂、防锈剂和抗泡剂等多种。
①清净分散剂。发动机在润滑油的使用过程中,会有一些因燃料燃烧而生成的炭粒、烟尘进入其中,还有一些空气中的灰尘也会进入油中,再加上润滑油自身的高温氧化产生的一些酸性物质,长期下去,这些物质就会生成油泥、积炭、沥青质、胶质和有机酸等。
积炭、油泥堵塞润滑油路,造成机械润滑失败。而抑制积炭、加入清净分散剂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清净分散剂的增溶、分散、酸中和及洗涤作用,使沉积在机械表面上的油泥和积炭洗涤下来,并使它们分散和悬浮在油中通过过滤器除去,从而使活塞及其它零件保持清洁,正常工作。
清净分散剂的使用量约占全部润滑油添加剂总量的50%。 清净分散剂主要分为金属型和无灰型。
其中金属型清净分散剂能防止活塞环槽中的油泥沉积,对活塞环区的清净能力好,单独使用时称为清净剂;无灰型清净分散剂对防止环槽中的油泥能力差,但促使油泥在油中分散的能力强,能将低温油泥分散于油中,以便在润滑油循环中将其滤掉,单独使用时称为分散剂,两者最好复合使用。 金属型主要包括金属的磺酸盐、烷基酚盐、烷基水杨酸盐、硫磷酸盐等,无灰型主要有丁二酰亚胺型、丁二酸酯聚合型。
具体牌号很多,国内就有将近20种。 ②抗氧抗腐剂。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要与空气接触,氧化是不可避免的。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虽然与基础油的组成、精制方法和精制深度有关,但是,即使是精制最好的润滑油,在使用条件下也难免氧化。
为了抑制或减轻润滑油的氧化,防止或减轻氧化产物对金属的腐蚀,必须在润滑油中加入抗氧抗腐剂。 ③黏度指数改进剂。
也称润滑油稠化剂,为了改善润滑油的黏温性能,以适应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在多级油(也称稠化油)中加入黏度指数改进剂,提高润滑油的黏度指数。 ④ 降凝剂。
是一种合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在其分子中具有与石蜡烃的锯齿形链结构相同的烷基侧链,还可能含有极性基团和芳香核。润滑油基础油一般都经过脱蜡处理,但脱蜡不宜过深,因为脱蜡过深不仅使润滑油数量减少,而且会使润滑油的黏温性变差,所以经脱蜡后不能满足油品低温流动性要求。
为使倾点达到标准要求,就需在油中加入适量的降凝剂。 降凝剂主要是通过分子上的烷基侧链和油中固体烃分子的共晶和吸附作用,改变蜡的生长方向和晶形,使其形成均匀松散的晶粒,防止形成导致油品凝固的三维网状结构,从而降低了油品的凝点,改善油品的低温流动性。
⑤抗泡剂。润滑油中含极性添加剂,在高速运转、强烈振动或搅拌作用时会形成泡沫。
这将导致:增大润滑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油品氧化,缩短润滑油的使用寿命;降低油品冷却效果,致使部件过热甚至烧损;破坏正常润滑状态,使润滑系统产生气阻、断油等现象,加速机件磨损。 抗泡剂是碳链较短的表面活性剂,如醇或醚等。
可降低油品泡沫的表面张力,阻止泡沫的形成。最广泛使用的抗泡剂是二甲基硅油。
⑥油性剂、抗磨剂和极压剂。发动机活塞和汽缸壁间很难保证液体润滑,有时在苛刻的边界润滑条件下工作,为减少磨损,通常加抗磨剂、油性剂或极压剂来提高内燃机油的油性和极压性能。
油性剂是指在边界润滑条件下,能在金属表面形成物理吸膜或化学吸附膜,从而起减少摩擦加强润滑油的润滑作用的=类添加剂,也称摩擦改进剂。常用的油性剂为动、植物油、脂肪酸、脂肪酸酯及硫化油脂等。
极压剂是指在高温、高压下的边界润滑(习惯上把这种最苛刻的边界润滑称为极压润滑)状态下,能在金属表面形成化学反应膜,防止摩擦表面形成局部烧结的一类添加剂。 极压剂主要是含有硫、磷、氯等活性元素的化合物,其作用是在摩擦高温下分解并与金属摩擦面起反应,生成剪切应力和熔点都比金属低的化合物,它们在形成过程中能流动到接触点周围表面上,使表面变得平顺光滑,起着化学抛光的作用,结果使单位面积承受的负荷下降。
边界膜不能防止摩擦面微凸体的接触,但有良好的润滑性能,防止接触表面咬合和焊熔,在苛刻的条件下保护金属表面,改善油品在高温、重负荷下的抗擦伤和抗磨损性能。 ⑦ 防锈剂。
防锈剂是油溶性的表面活性剂。防锈剂分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保护金属表面延缓锈蚀:a.在金属表面形成吸附性保护膜:b.置换金属表面的水膜和水滴排除金属表面的水分:c.在油中捕集、分散油中水和有机酸等极性物质,将它们包溶在胶束和胶团中。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1) [lubricating oil]∶作润滑剂用的油(如石油的蒸馏物或脂肪质) (2) [lubricant]∶涂在机器轴承或者人体某个部位等运动部分表面的油状液体。有减少摩擦、避免发热、防止 机器磨损以及医学用途等作用。
一般是分馏石油[1]的产物,也有从动植物油中提炼的。包含“润滑脂”。
一般为不易挥发的油状润滑剂。按其来源分动、植物油,石油润滑油和合成润滑油三大类。
石油润滑油的用量占总用量97%以上,因此润滑油常指石油润滑油。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的摩擦,同时对机器设备具有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作用。
主要以来自原油蒸馏装置的润滑油馏分和渣油馏分为原料。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
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
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
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润滑油添加剂概念是加入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以使润滑剂得到某种新的特性或改善润滑剂中已有的一些特性。添加剂按功能分主要有抗氧化剂、抗磨剂、摩擦改善剂(又名油性剂)、极压添加剂、清净剂、分散剂、泡沫抑制剂、防腐防锈剂、流点改善剂、粘度指数增进剂等类型。
市场中所销售的添加剂一般都是以上各单一添加剂的复合品,所不同的就是单一添加剂的成分不同以及复合添加剂内部几种单一添加剂的比例不同而已。润滑作用发动机在运转时,如果一些摩擦部位得不到适当的润滑,就会产生干摩擦。
实践证明,干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熔化,造成机件的损坏甚至卡死(许多漏水或漏油的汽车出现拉缸、抱轴等故障,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必须对发动机中的摩擦部位给予良好的润滑。
当润滑油流到摩擦部位后,就会粘附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减少摩擦机件之间的阻力,而油膜的强度和韧性是发挥其润滑作用的关键。冷却作用 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动力输出以及摩擦阻力消耗和辅助机构的驱动上;其余大部分热量除随废气排到大气中外,还会被发动机中的冷却介质带走一部分。
发动机中多余的热必须排出机体,否则发动机会由于温度过高而烧坏。这一方面靠发动机冷却系来完成,另一方面靠润滑油从气缸、活塞、曲轴等表面吸收热量后带到油底壳中散发。
洗涤作用发动机工作中,会产生许多污物。如吸入空气中带来的砂土、灰尘,混合气燃烧后形成的积炭,润滑油氧化后生成的胶状物,机件间摩擦产生金属屑等等。
这些污物会附着在机件的摩擦表面上,如不清洗下来,就会加大机件的磨损。另外,大量的胶质会使活塞环粘结卡滞,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
因此,必须及时将这些污物清理,这个清洗过程是靠润滑油在机体内循环流动来完成的。 密封作用 发动机的气缸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以及气门与气门座间均存在一定间隙,这样能保证各运动副之间不会卡滞。
但这些间隙可造成气缸密封不好,燃烧室漏气结果是降低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润滑油在这些间隙中形成的油膜,保证了气缸的密封性,保持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并能阻止废气向下窜入曲轴箱。
防锈作用 发动机在运转或存放时,大气、润滑油、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会对机件造成腐蚀和锈蚀,从而加大摩擦面的损坏。润滑油在机件表面形成的油膜,可以避免机件与水及酸性气体直接接触,防止产生腐蚀、锈蚀。
消除冲击载荷 在压缩行程结束时,混合气开始燃烧,气缸压力急剧上升。这时,轴承间隙中的润滑油将缓和活塞、活塞销、连杆、曲轴等机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使发动机平稳工作,并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减少磨损。
概述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生物基础油三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和生物油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这两种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1995年修订了中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
润滑油呢,我就简单讲讲,再给你解释下“SAE15W/40”.我手打,总可以拿分吧。
1.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下面有很多分支,汽机油、柴机油啊,切削液、液压油、传动液、齿轮油、防锈油等等。
各有各的用途。2.SAE就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他们搞的粘度等级。
符号W代表冬季,W前的数字越小,其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W后的数字越大,耐高温性越好。如你所说的润滑油就是温度适用范围还比较广泛的润滑油。
采纳我吧,让我维持高的采纳率。谢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