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z=115769325 /f?kz=122325796 什么是七言诗、五言诗诗?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聨」。「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绝句及律诗又有五言、七言之分。五言绝句自汉魏五言古诗来。
七言绝句由南北朝乐(歌行)小诗演变而来 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
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
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
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
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
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平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 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 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 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 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 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 要因素。
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 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 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 加平,平上加仄。
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⑴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⑵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⑶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⑷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 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粘对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
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⑴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
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 能这样办。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⑴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 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⑴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 ⑵仄仄平。
第一,诗歌的创作源于自信,真诚,纯洁,脱俗的优雅思想。
这是诗歌基础创作的三个环节中的第一步,即思想基础。下面我将详细对这些要点进行诠释。
1.诗歌从自信的高度开始。没有自信的信心,也就无法创作出好的诗歌。
因为自信是个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个人对自己内心的把握,对自己的语言会有很大的影响。一个落寞的人,看到的只会是灰色的天空下有一排灰色的墙,灰色的墙上走着一只灰色的猫。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自信就没有完美的诗歌表现。
2.真诚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石。这里的真诚,指的是对于写诗的态度要真诚,即要坚持不懈,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要让诗歌看到你赤诚的心,才能让自己看到完美的佳作。3.纯洁的心灵是诗歌的命脉。
诗歌讲求的是神韵,即要摆脱一切冗杂与无知,更要摆脱一切荒谬与黑暗。因此纯洁是相当必要的。
具体地说,就是要规范我们的生活,再具体一点,即除了基本的遵守法律和各种道德规范之外,还要逐步培养高尚的素质,以求自我的纯洁。4.脱俗是诗歌一鸣惊人的保障。
脱俗,即不落入俗套,除了在诗歌本身上脱俗之外,最重要的是个人思想的脱俗。这一点要求我们要看得远,而不只是普通人能看得到的。
能够做到上述的这些,你的诗歌语言就算得上优雅了。然而只是这些还不够。
第二,诗歌的创作需要强大丰富的技术,知识,应用能力,理论作支撑。这是三步中最最重要的一步,即理论基础。
1.基础知识是诗歌创作的要诀。诗歌不是凭空构架出来的,它需要大量的知识做铺垫。
什么是知识?就是我们上学时所学到的东西和中外透彻的历史及语言表达的积累。这一点是构建诗歌丰富内涵的要诀,因此我们能做的只有认真的学习。
2.应用能力是知识与诗歌间强有力的转换工具。具体地说,就是要把所学到的东西转换到诗歌中去。
对于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尝试运用,不断地让他人帮助自己修改,最终自己总结出来一些真正适用于自己的东西。3.技术是诗歌优美灵活的表现。
有了知识之后,还要多拜读一些有“技术含量”的诗文。所谓的技术,即诗歌间的各种修辞手法等等。
我们要学会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同一种思想情感,这就叫灵活;然后试着添加进各种文化与历史,应用到诗歌上。4.积累是诗歌至千里的跬步。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平时大量的积累可见有多么重要。
能做到这些,你的诗歌就很棒了,然而它们想要加强的话就还要最后一步:第三,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符合时代潮流的诗歌要加强对生活的感悟。想要写好诗歌,感悟生活是很重要的。
虽然在不同的诗歌中可以没有现实,但是做到了这一点可以将诗歌融合的更完美。1.感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
生活,总是这样,然而如果你能从平淡的生活中感悟到不同的东西,这种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具体来讲,就是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去想一想为什么,无论是好事坏事。
2.及时了解时代的风帆。有时,诗歌的创作也要符合时代的要求。
我们只有及时了解事实与政策,关心天下事和时代风尚,才能增强对诗歌的理解。3.最终的融合很关键。
了解完了,就当做过眼云烟可不行。我们还要将所有的一切融合到一起,而这就要看我们真正的组织能力了。
对于初学诗歌写作的人来说,掌握这些是最基础的东西,也是最必要的东西。本人才疏学浅,创作过程中未免会有一些错误之处,望批评指正!希望大家都能真真正正的去学一些东西,因为那是提升自己内涵的重要途径。
第一,诗歌的创作源于自信,真诚,纯洁,脱俗的优雅思想。
这是诗歌基础创作的三个环节中的第一步,即思想基础。下面我将详细对这些要点进行诠释。
1.诗歌从自信的高度开始。没有自信的信心,也就无法创作出好的诗歌。因为自信是个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个人对自己内心的把握,对自己的语言会有很大的影响。一个落寞的人,看到的只会是灰色的天空下有一排灰色的墙,灰色的墙上走着一只灰色的猫。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自信就没有完美的诗歌表现。
2.真诚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石。这里的真诚,指的是对于写诗的态度要真诚,即要坚持不懈,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让诗歌看到你赤诚的心,才能让自己看到完美的佳作。
3.纯洁的心灵是诗歌的命脉。诗歌讲求的是神韵,即要摆脱一切冗杂与无知,更要摆脱一切荒谬与黑暗。因此纯洁是相当必要的。具体地说,就是要规范我们的生活,再具体一点,即除了基本的遵守法律和各种道德规范之外,还要逐步培养高尚的素质,以求自我的纯洁。
4.脱俗是诗歌一鸣惊人的保障。脱俗,即不落入俗套,除了在诗歌本身上脱俗之外,最重要的是个人思想的脱俗。这一点要求我们要看得远,而不只是普通人能看得到的。
能够做到上述的这些,你的诗歌语言就算得上优雅了。然而只是这些还不够。
第二,诗歌的创作需要强大丰富的技术,知识,应用能力,理论作支撑。
这是三步中最最重要的一步,即理论基础。
1.基础知识是诗歌创作的要诀。诗歌不是凭空构架出来的,它需要大量的知识做铺垫。什么是知识?就是我们上学时所学到的东西和中外透彻的历史及语言表达的积累。这一点是构建诗歌丰富内涵的要诀,因此我们能做的只有认真的学习。
2.应用能力是知识与诗歌间强有力的转换工具。具体地说,就是要把所学到的东西转换到诗歌中去。对于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尝试运用,不断地让他人帮助自己修改,最终自己总结出来一些真正适用于自己的东西。
3.技术是诗歌优美灵活的表现。有了知识之后,还要多拜读一些有“技术含量”的诗文。所谓的技术,即诗歌间的各种修辞手法等等。我们要学会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同一种思想情感,这就叫灵活;然后试着添加进各种文化与历史,应用到诗歌上。
4.积累是诗歌至千里的跬步。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平时大量的积累可见有多么重要。
能做到这些,你的诗歌就很棒了,然而它们想要加强的话就还要最后一步:第三,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符合时代潮流的诗歌要加强对生活的感悟。
想要写好诗歌,感悟生活是很重要的。虽然在不同的诗歌中可以没有现实,但是做到了这一点可以将诗歌融合的更完美。
1.感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生活,总是这样,然而如果你能从平淡的生活中感悟到不同的东西,这种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具体来讲,就是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去想一想为什么,无论是好事坏事。
2.及时了解时代的风帆。有时,诗歌的创作也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只有及时了解事实与政策,关心天下事和时代风尚,才能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3.最终的融合很关键。了解完了,就当做过眼云烟可不行。我们还要将所有的一切融合到一起,而这就要看我们真正的组织能力了。
对于初学诗歌写作的人来说,掌握这些是最基础的东西,也是最必要的东西。本人才疏学浅,创作过程中未免会有一些错误之处,望批评指正!希望大家都能真真正正的去学一些东西,因为那是提升自己内涵的重要途径。
五言诗就是全篇每句都是五个字的诗 体。
包括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以 及五言排律等。 五言诗最早产生于汉代,魏晋以后逐渐 兴盛,经过六朝、隋代、唐代不同时期的发 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主要的形式之一。
古代就有五言诗始于李陵的《与苏武 诗》一说,如韩愈的《荐士诗》说:“五言 出汉时,苏(武)李(陵)首更号。 ”白居 易的《与元九书》也说:“国风变为骚辞, 五言始于苏李。”
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中 说:“五言诗,汉初郊庙乐歌但有三言、四 言及长短句,无所谓五言者。”《文心雕 龙》曰:“汉成帝品录三百余篇,不见有五 言。
盖在西汉时五言尤是创体,故甄录未及 也。 五言诗断以古诗十九首及苏李赠答为 始。”
有上述论著可以考察五言诗的产生时 代。五言诗是吸收民歌的形式而形成的。
汉代的乐府民歌如《白头吟》、《江 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就是五言诗。最早由文人创作的五言 诗,一般认为是班固的《咏史》。
五言的句式是在先秦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这样,句子的节奏 就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一二或二二一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的交错 运用,使句式更富于变化,因而也就更具有音乐感。
句式由四言变为五言,使句子的语法成分也增加了容量,一个句子就可以容纳主语、谓语或宾语同时出 现,进而增强了句子的表现效果,因此,钟嵘在《诗品》中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文学史上的诗作总量,也以五言诗为最多。
唐人也作有大量的五言古风及五言律绝,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无 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质上,都值得称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