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1)中国人民 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 (1)满天乌云 顿时消散了。
(2)树叶 黄了。 (3)小王 今年十六岁。
(4)鲁迅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 星期日。
(6)什么书 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 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 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 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 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 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一、词类 (一)词类:汉语实词。
词类 意 义 举 例 使用时要注意的情况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出门向东。 (1)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搭配。
例1:他亲切的话语时刻浮现在眼前。(名与动搭配错误) 例2:它坚硬的目光变得柔和了。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错误) (2)不要误用词类。 例3:这是对他最大的讽刺和耻辱。
(名词误用为动词。“耻辱”改为“侮辱”) 例4:现在,世界流行着许多发达肌肉的锻炼法。
(形容词误用为动词。“发达肌肉”改为“使肌肉发达”)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意义的词。
斑羚飞渡 上前出了桥 敬畏自然。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意义的词。
他是高而瘦的老人,我对他很尊敬。 数词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我第一次约了十多个同学到家玩。 (1)数词、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
(2)数量词可以重叠。 (3)要注意数量增加和减少的表示法。
①增加用倍数或百分数。 例5:从3增加到 例6:“增加了100%”、“增加了一培”、“增加到两倍”。
②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减少到”。例7: 从20减至5:“减少了75%”、“减少了四分之三”、“减少到25%”、“减少到四分之一”。
当代词代替某类词的时候,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例8: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
例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 量词 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
一个黑的长胡子的人。 和一群赤膊的人打架。
钟敲了十二下。 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那些环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是这么回事。 (二)词类:汉语虚词 副词类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父亲因为忙,本已说好不送我,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从天安门往里走。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对于上面的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注意介词“对”、“对于”、“把”与后面对象的搭配。
例:书法艺术,对我真是一窍不通。 (是“书法艺术对我”,把“对”的对象搞错了) 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出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
助词 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荷塘,有些飒飒风响。 为什么呀? 注意“的”的正确使用。
她是本届奥运会上的我国的运动员的第一个摘取金牌的人。 (句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前三个)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
“呀,他什么时候……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
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三)词的意义:单义与多义,同义与反义 词的意义 特 点 辨析要点及示例 单义词 仅一个意义的词。
罗布泊(专有名称)元素(科技术语) 多义词 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基本义)②颜色重:深红 ③久,时间长:深更半夜④程度高:深谋远虑 同义与反义 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使用时注意辨析细微差别: 词义的轻重:注视、凝视(轻——重) 范围的大小:战役、战斗(大——小) 搭配的习惯:坚定(立场、方向、信仰)坚决(性格、意志、态度) 情感的褒贬:聪明、狡猾(褒——贬) 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 相反:对——错 真——假 相对:黑——白 大——小 多义词有几个不同的反义词:老 (幼 少 小 嫩 新) 褒义、中性与贬义 褒义词 带有赞美、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
词的褒贬色彩有常用现象: ① 以反义词表达感情色彩:高尚——卑劣 谦逊——傲慢 ② 同义却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赞扬——吹捧 领袖——头目 ③ 成语表达感情色彩 独断专行——集思广益 敷衍塞责——全心全意 贬义词 带贬斥、轻蔑、鄙视、否定等感情色彩。 中性词 不带褒贬色彩,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
注:上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将有助你进一步整理这一章节的知识。 二、短语与单句 (一)短语 短语结构类型 短语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特点 示例 注意要点 示例 分析 主谓 由表示被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的词组成(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大雁归来 生性执拗 露珠晶莹 1.配合得当:(1)合乎事理。
(2)合乎语言习惯。 2.使用简明。
3.并列恰当。 例1:质量增加 (主语、谓语与动词搭配不当,可说为“质量提高“或”数量增加“) 例2:发现困难 (动词、宾语配合不当,可说为“发现目标”或“克服困难。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 本体 |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
汉字的识记与书写
1常用字的读音和形体
2形近义异字的识记
3音同异体字的识记
4多音多议字的识记
5音序和偏旁检字法
6正楷字的书写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7词的本文,引申义,比喻义
8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9词语的感情色彩
10成语知识(出处,识记,意义)
句子选用与仿写
11句子的续补,选择,概括
12句子的仿写
名句的积累与领悟
13现代名人名句识记(比喻句,写景句,哲理句)
14现代生活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对联
15古诗文名句(比喻句,对偶句,骈句,哲理句)
16用名句概括现代生活的现象
口语交际
17语言的连贯,得体,简明(修改)
18介绍,广告,交际语(拟写)
综合探究性学习实践
19根据材料疏理信息
20根据材料写出探究思考结果
21根据材料提出观点
22根据材料要求补充材料
23根据材料提出问题并解答
古诗词曲鉴赏
24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
25了解诗体与作家及其风格
26概括诗词曲大意
27体味诗词曲的意境及作者情感,态度
28古诗词、现代优秀文章的段落语句填空。
英语句子成分简介
英语句子由主语、谓语动词、宾语、表语、定语、宾语补足语、状语等成分构成。
主语:主语(S=subject)表示句子所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谓语( Predicate)说明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者“怎么样”。谓语主要由动词(V =verb)来承担,分为及物动词(Vt=transitive verb)和不及物动词(Vi=intransitive verb)。谓语和主语在人称和数方面必须保持一致。
宾语:宾语(O=Object)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和及物动词一起说明主语做什么,分为间接宾语(Oi=indirect object)和直接宾语(Od=direct object)。
表语:表语(P= Predicative)说明主语是什么或者怎么样,由名词、形容词或相当于名词或形容词的词或短语等充当,和连系动词一起构成谓语。
补语:补语(Oc=Object Complement ),放在某些及物动词的宾语的后面,来补充说明宾语的特征。宾语和补语一起构成复合宾语。
摘自:
推荐你买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很系统一、主语 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 谓词性主语由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 谓语:对主语起叙述、描写或判断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通常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还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充当。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 主语的语义类型有: 施事主语:所指事物施行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如:大妈切牛肉。
受事主语:所指事物承受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如:菜买来了。
用事主语:所指事物具有提供使用的内涵。如:这些土豆烧牛肉。
于事主语:所指事物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如:墙上挂着一幅画。
断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断定的对象。如:这幅画是我的。
描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描写的对象。如:这个孩子很机灵。
二、动语 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 动语和宾语成对,它决定宾语的性质。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包括:动词、动词+时态助词、中补短语、动词性联合短语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的构成材料有:名词性词语、数量短语、“的”字短语、名词性联合短语、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形容词性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复句形式。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1、受事宾语:宾语表示直接或间接承受行为活动的客体事物。包括: 对象宾语(挖土 挖野草) 目标宾语(挖地道 挖红薯) 2、施事宾语:宾语表示可以施行动语行为的客体事物。
如: 台上坐着主席团。 3、断事宾语:宾语表示对主语有所断定的客体事物。
如: 我姓李。 4、于事宾语:宾语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
如: 到达北京。 进入二十一世纪。
5、反身宾语:宾语表示人物动作返回自身的某个部位。如: 耸了耸肩膀。
紧闭着眼睛。 三、定语 (一) 定语的构成: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
(二) 定语的意义类别 1、限制性定语:数量、处所、领属。 2、描写性定语:性质、状态、特点、用途、质料、职业。
(三)定语标志“的”的作用 定语和中心语的构成有的要用“的”,有的不用“的”,有的用与不用语法关系或语义不同。下面从语法结构、语义联系和语用色彩三个角度考察“的”的作用: 举 例 语法结构 语义关系 语用色彩 一 1 骑自行车人 不成立 无义与有义对立 无用与有用对立 骑自行车的人 偏正短语 2 这桌子 偏正短语 有义与无义对立 有用与无用对立 这的桌子 不成立 3 修理汽车 动宾短语 支配与修饰的语义对立 语用对立 修理的汽车 偏正短语 二 4 牛脾气 偏正短语 描写性与领属性语义对立 语用对立 牛的脾气 偏正短语 5 三斤鲤鱼 偏正短语 限制性与描写性语义对立 语用对立 三斤的鲤鱼 偏正短语 三 6 中国历史 偏正短语 语义不对立 语用对立 中国的历史 偏正短语 (四)多层定语 1、分析原则:以左统右,即左边的词语修饰右边所有的词语。
2、定语次序:领属、时处、指示代词或量词、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形容词性短语、表示性质范围类别的动词或名词。 四、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副词、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
(二)状语的意义类别 限制性状语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描写性状语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或名词性成分。 (三) 多层状语 原则:以左统右,即左边的状语修饰右边的中心语。
次序: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 五、补语 (一) 补语的构成: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充当。
(二) 补语的意义类别: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 2、程度补语: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限于用“极、很、透、慌、死、坏”。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之间都有“得”。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的次数,由动量短语充当。 6、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点、处所、动作终止地点。
用介词短语充当。 7、可能补语: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不能实现。
(三) 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1、补语在宾语前 如:我们走进了张老师的办公室。(趋向补语+处所宾语) 2、补语在宾语后 如:他去过北京两次。
(处所宾语+动量补语) 3、宾语在两个趋向补语中间 如:他拿出一本书来。 (四) 补语和宾语辨别 1、作宾语的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补语的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介词短语、主谓短语。
2、物量短语只充当宾语,动量短语只充当补语。 3、表示时间的数量短语可以作宾语,也可以作补语。
数量短语能转换成主语的是宾语,不能转换的补语。 4、助词“得”是补语的标记。
六 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包括: 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中心语。
七 独立语 独立语:是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