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画内容
中国画(亦称国画)是我国特有的画种,由于民族性格、历史文化传统、审美以及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不同,经过无数画家的努力形成的、带有民族特色的画种,是世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简称中国画。
2. 中国画的工具有哪些笔、墨、纸、砚。
3. 中国画从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4. 中国画讲究形式美,要求作品有“型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同时还十分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中国画强调诗、书、画、印所构成的完美的艺术整体效果。
5.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中国画用墨有“墨分五彩”之说,即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从笔含水分的多少,又有干湿之分,归纳为:干、湿、浓、淡四个字。关于墨的方法有蘸墨法、泼墨法、积墨法
6. 中国画用具:生宣纸、毛笔、衬纸、笔洗、调色盘、书画墨汁、国画或水彩颜色。
7. 中国画中的笔法:中锋、侧锋、逆锋、顺锋。山水画的笔法:皴、擦、点、染。
8. 中国画的用笔主要以下几个方法:中锋、侧锋、逆锋。此外,还有藏锋、露锋、散锋聚锋等多种用笔方法。
二 民间艺术
泛指劳动者自己,而非专业美术工作者创造点,在乡村城镇中由民间艺人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美术如:年画、剪纸、木雕、皮影、石雕、砖雕、泥塑、玩具、陶瓷等。他们和民俗生活密切相关民间群众喜闻乐见,体现出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
1. 剪纸的用途和分类:窗花、喜花、花样
2. 风筝的种类:硬翅风筝、拍子风筝、直串风筝、软翅风筝、筒形风筝、折装风筝。
3. 中国木偶类别:仗类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
4. 生、旦、净、末、丑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
5. 工艺美术品五个方面来欣赏评价:造型美、材质美、色彩美、装饰美、工艺美。
三 色彩知识
1. 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 色彩的三要素:纯度、明度、色相,也叫基本属性。
3. 色彩的冷暖倾向称为:色性;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4. 例举三种暖色:红、橙、黄;三种冷色:蓝、绿、紫。
1.以一只跃起的猛虎咬住稳健,凝重,护犊的母牛精美造型,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精品的青铜器(虎牛形祭案),出土于云南省(江川县).
2.代表古埃及文明的陵墓建筑是(金字塔)在这建筑前还有著名的巨石雕像(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
3.(陶)器是原始美术的标志,(青铜)器是伴随奴隶社会出现的.
4.古埃及时期雕刻的人物形象具有"(正面侧身律)"定型特征,而且历数千年不变.
5.我国最早在(商)代出现瓷器,最早的瓷器都是(青花)瓷.
6.对绘画艺术语言进行组织,使之构成一副完美的画,称为(构图),在中国画中传统的提法是"(经营位置 )".
7.平面构成的组织规律即骨骼组织形式主要指(对比 ),(渐变 ),(近似 ),(发射
),肌理和密集等.
8.美术语言主要有:(点),(线 ),(面 ),(形 ),(体 ).
希望楼住选择我的答案,因为我找了好多的中国美术史料和设计专业的书籍,才找到的!请你不选上面的那些人,因为他们都是抄袭我的!
小学美术教材理论知识复习资料(一)教师用
一、名词解释
透视现象:
美术创作:
四方连续纹样:
写 生
视 点:
原 线:
没 骨:
光 源 色:
色彩的明度:
结构素描:
二、选择
1、油画《椅中圣母》的作者是( )
A、凡高 B、拉斐尔 C、塞尚
2、中国画《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是( )
A、赵佶 B、张莹 C、王希孟
3、油画《阿尔的吊桥》的作者是( )
A、凡高 B、大卫C、雷诺阿
4、油画《南昌起义》的作者是( )
A、詹建俊 B、罗丹 C、黎冰鸿
5、油画《齐白石像》的作者是( )
A、石鲁 B吴作人 C黄宾虹
6、中国画《货郎图》是( )李嵩的画
A、唐朝 B、宋朝 C、清朝
7、年画《连年有鱼》是( )的作品
A 、清朝 B、元朝 C、明朝
8、米开朗基罗是( )画家
A、英国 B、意大利 C、法国
9、雕塑《加莱义民》的作者是( )
A、罗丹 B、摩尔 C、大卫
10、毕加索是( )画家
A 法国 B、苏联 C、西班牙
三、简答
1、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3、标志设计的一般表现手法有哪些?
4、新课标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哪几个学习领域?
5、新课程目标第一学段中“综合、探索”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6、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五个方面?
7、版画根据不同的制版与印刷方式分类可分为哪几种?
8、你从哪几个方面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9、中国画画山石画法的皴法很多,请写出五种皴法。
10、电脑图形图像文件中RGB色彩模式,RGB 各代表什么色彩?阶调值度量最大多少个?
四、应用
1、如何使同种色调和。
2、写出铅笔淡彩的作画步骤。
3、美术新课程“设计、应用”的教学模式一般是:
4、举例说明绘画中的黑白各表现什么以及作用。
线条要讲究轻重,流畅,粗细,这样才能使画面能具有空间感、层次感,要想迅速掌握,仅仅考理论知识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必须坚持画速写,速写是提高线条质量和技巧必要的方式,同时也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绘画能力,多临摹大师的速写,不单单是看着画下来,要看他的线条在不同的方位运用的是怎样的,是粗还是细?是轻还是重?时间长了就可以发现虽然用眼睛看不见画面上的某些线条,但是能感觉到那里的线条的存在,就是所谓的意到笔不到,有些地方不一定非要用线条表达出来,看者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使整幅画面线条既不繁琐,而且每条线都有它表达的含义在里面,切记没有意义的线条坚决不加上去。要做到精、准、度。
色彩的搭配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同样是对生活中色彩的赏识度,既要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既然是美术,那么感性认识这方面往往要大于理性认识,很多大师的色彩搭配让人看起来很有新意,但是又不乏理性,也就是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无限发挥感性认识的东西,色彩同样讲究空间感和层次感,还有美感,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如冷暖对比色调、黑白色调、暖色调、冷色调、灰色调等。每种色调都被广泛的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提高色彩搭配意识,更多的还是要多感触生活中的东西,多看国外像法国这样的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多看知名油画的那些经典色彩搭配,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色彩的搭配有丰富多样的,不是固定的,色彩的搭配没有对与错,只有美与不美。
【美术】 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 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 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
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 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
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 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 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 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
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
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 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 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
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 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 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
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 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 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
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构图】 造型艺术术语。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 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 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 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 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 色彩的没属性。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
如果是美术高考的话,就是素描,色彩,速写~~素描,这个你懂吧。
就是用铅笔画的黑白立体画~~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文学上指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描写。
原本是西方绘画的一种基础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用各种方式,材料来表现空间和体积的绘画形式要讲究透视,造型。其中包括:静物素描,石膏素描,人物头像,人物半身像,全身像,,,这个你可以百度百科的色彩,顾名思义,带彩的画。
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可以用水粉,水彩,油画,丙烯,色粉等等高考水彩的话就是水粉画了。速写就是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素材,材料。
有线描的,有线面结合的,有光影的。其他详细的,你可以百度百科,看看视频,报个班慢慢学习。
1,形与体,形体与体面,线与面 ,结构与形体,光影调子。
2,点的特征,线的特征,面的特征,块的特征。
3,具象、抽象、文字、数字、漫画、综合等类型。
4,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5,识技能的目标动词: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动词: 经历(感受)、体验( 体会)、探索
6,(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7,以版画制版材料为依据可分为:木版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石膏版画、吹塑纸版画、塑料版画等。
8,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9,平皴、斜皴、圆皴、枯皴、润皴
10,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纯红色R值为255,G值为0,B值为0;灰色的R、G、B三个值相等(除了0和255);白色的R、G、B都为255;黑色的R、G、B都为0。RGB图像只使用三种颜色,就可以使它们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在屏幕上重现16581375种颜色。
1,是指任何一个基本色,逐渐调入白色或黑色,可以产生单纯的明度变化的系列色相。这趋向明亮或深暗的不同层次的颜色,可称为同种色或同次色,有极度调和的性质。如果一组对比色,双方同时混入白色或黑色,纯度都会降低,色相个性会削弱,加强了调和感。
2,1、干画法:是待前一层颜色干后再加第二层,层层覆盖的画法。
2、湿画法:在湿底上着色或在色彩未干时趁湿连接的画法。
1、起稿(构图、轮廓):用铅笔准确地画出物体的比例、形体、结构。
2、表现大体明暗调子:重点表现物体的暗部,省去中间调子,线条不要过密,尽量不用橡皮擦。
3、着色:调准色彩,不要太浓,趁湿画完。(先画亮部,再画暗部,由远及近,细节部分采用干画法)注意水分和时间的掌握
4、精心调整修改,完成作品。
3,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4,画面中的“黑”是由线、点、面笔触及其组成形式构成。“黑”可以是单独的一些线条,也可以是些深色的线群(线网),“黑”还可以是那些单独或集合的斑块笔触。“黑”有沉重、有力、稳健强烈的形式感。
“白”一般表现“光”“亮”的色调,还可以表现白色线条的物体,如学生作业中的渔船,“白”的作用很鲜明,大面积的天空和水面,衬托着渔船主体作用。
可以了么?铅笔淡彩丰富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