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009学年 第 2学期2006年级 检验 专业 本科 层次《临床检验基础》试题B卷课程代码 0510035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长 110 分钟姓名 学号 班级 得分 阅卷人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20题,每题1分,共 20 分): 1、成人毛细血管采血常用部位是( D )A. 手背 B. 肘部 C. 足跟 D. 手指 E. 耳垂2、哪一凝血因子不是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凝血因子 ( E )A .Factor XI B. Factor VIII C. Factor XII D. Factor IX E. Factor VII3.凝血试验,首选的抗凝剂是:( E )A、肝素 B、EDTA-K2 C、EDTA-Na2 D、草酸盐 E、枸橼酸钠4、瑞氏染色法的染色作用: ( C ) A.物理吸附 B.化学亲合 C.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合 D.化学结合 E.物理性结合5. 下列何种物质被公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 B ) A、白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γ球蛋白D、β球蛋白 E、胆固醇6.门诊患者做尿常规分析,常采用下列哪种尿标本 ( B )A晨尿 B随机尿 C清洁尿 D 3h尿 E 24h尿7. 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血涂片可发现较多的细胞是:( D ) A.大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中毒变性 C.幼稚单核细胞 D.异型淋巴细胞 E.幼稚粒细胞8. 血红蛋白的组成是由 ( A )A.球蛋白和亚铁血红素 B.铁原子和原卟啉 C.血红素和铁原子 D.α2β肽链 E.血红素和白蛋白9.下列哪种尿标本经加热后浑浊可消失 ( C )A 脓尿 B菌尿 C 结晶尿 D脂肪尿 E乳糜尿10.白陶土可激活的凝血因子是:( D )A、I B、Ⅱ C、Ⅹ D、Ⅻ E、Ⅲ11.临床判断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的最可靠实验指标结果是 ( C )A粪镜检无红细胞 B无柏油样黑便 C粪隐血试验阴性 D粪胆素试验阴性 E粪胆原试验阴性12.通过粪便检查可确定疾病 ( C )A消化道恶性肿瘤 B消化道溃疡 C肠道寄生虫 D肝脏疾病 E消化不良13.正常精液液化时间不超过 ( E )A 5min B 10min C 20min D 25min E 30min14.正常前列腺液镜检时可见大量 ( B )A草酸钙结晶 B卵磷脂小体 C上皮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 夏科-莱登结晶15.血小板计数是研究:( C )A.止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B.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C.止血和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D.毛细血管壁完整性指标 E.血管内皮完整性指标16. 妊娠实验测定的激素是:( D ) A.雌激素 B.胎盘催乳素 C.胎盘专一性蛋白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孕激素17.正常情况下酮体的产生是在:( A )A.肝脏 B.肾脏 C.胰脏 D.脑垂体 E.肾小管 18.肾小管蛋白尿是指:( A ) A.原尿中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回吸收 B.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 C.肾脏被动性充血D.肾血管痉挛出血 E.肾小球通透性增加19.白细胞直方图上,单个核细胞区不包括以下哪种细胞 ( B )A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原始细胞20.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以飞升(fl)为单位,lfl等于( C )A. 10-9L B.10-12L C.10-15L D. 10-18L E.10-20L得分 阅卷人二、填空题(共 8题,每空1分,共40分)1.异形红细胞尿液异形红细胞常见的形态有:①大红细胞;②小红细胞,③棘形红细胞,④环形红细胞(面包圈红细胞),⑤新月形红细胞,⑥颗粒形红细胞,⑦皱缩红细胞,③影细胞,⑨红细胞碎片。
2.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 皱缩___、在低渗溶液中则__胀大( 变大)__、_ 血红蛋白_渗出,成为影细胞。3.异常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Dvohie小体、退行性变。
4.正常尿中红细胞甚少,红细胞不超过 _3/HPF_ 。显微镜下红细胞_ >3/HPF_,称_镜下血尿_;肉眼见到呈不同程度红色混浊如洗肉水样或有血凝块,称 肉眼血尿 ,此时,每1L尿中含血量在 lml 以上。
根据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可将血尿分为3种,即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5.氰化血红蛋白最大吸收峰_ 540nm__。6.尿液上皮细胞的来源:主要来自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尿沉渣的上皮细胞一般以形态学分类,可分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其中移行上皮细胞按照细胞形态又可分为大圆上皮细胞、尾形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7.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 流动 状态转变为 凝胶 状态。
得分 阅卷人三、名词解释(共 5题,每题3分,共15分)1、核右移: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以若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象右移,(2分)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1分)2、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中比正常中性颗粒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
(2分)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性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又小而稀少,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中。(1分)3、渗出液:多为炎症性积液,(1分)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1分)以致血管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血管壁而渗出血管外、组织间隙及浆膜腔所形成的积液。
(1分)4 颗粒管型:在管型的内容物中,内含大小不同的颗粒物,其量超过1/3面积时称为颗粒管型。(3分)5、卡波环:在嗜多色性或碱性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有时绕成8字形。
(3分)得分 阅卷人四、简答题(共 2题,每题5分,共10分)1、异。
做尿常规检查时,留取尿标本一般应尽量采用新鲜晨尿,因为夜间饮水较少,肾脏排到尿液中的多种成分都储存在膀胱内并进行浓缩,易于查到,提高阳性检出率。
其他随机留取的尿液也可,但应以留取中段尿为好。 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
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尿常规检查时,尿液不少于10毫升。
一般要求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避开经期,应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以留取中段尿为好。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以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为好,所留尿液应尽快送实验室检查,时间过长会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在做尿常规检查时,一定要注意收集尿液标本要正确规范,才能保证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无误。
医学检验学至少包括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学和临床基检验学五个分支学科。
前四个与国外一致,而临床基础检验学则是中国根据国内传统习惯命名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所包括每位从事医学检验学专业的人员所必须首先掌握的基本功。在中国古代就有从尿的颜色和气味来分辨疾病的做法,可谓是医学检验学的端倪和尝试。
17世纪显微镜的问世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为医学检验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但直于到本世纪初尚无独立的临床检验室,而吸是在生理或化学研究室兼做一些简单的化验,例如尿蛋白检验、尿糖、血糖测定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医学检验学的内容逐渐拓宽和深化。 特别是近30年来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的飞速发展,使医学检验学的面貌日新月异,已从化学定性的得选试验发展一到高精度密度的定时试验;从手工操作发民展到高度自动化分析;从应用常量标本,一次只能检测一个项目发展到用微量或超微量标本(数微升~十几微升)一次检测多个项目;从必须采血标本才能检测发展到有些项目经皮肤即可检测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等等;使医学检验学跃进成为发展最为迅速、应用高精尖技术最为集中的学科之一。
医学基础检验学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以及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手段,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式,着重对人体血液、尿液、烘便及其它各种体液和分泌物进行一般性状观察及物理学、化学和形态学方面的检查,以获得有关病原体、体内病理变化和脏器功能状态等方面的信息,结合临床资料及其它检查(X线、B超、CT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便能起到下述重要作用:1.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例中对于有发热、贫血及出血倾向患者在血涂片中查到大量原幼白细胞,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在阵发性发冷发热患者血涂片中找到疟原虫,即可确定为疟疾的诊断。 2.为分析疾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对于已确定的贫血患者,在初步确定病因之后,好可有针对性的给予抗贫血治疗。
用药后定期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的变化,如见网织红细胞增加,随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也有上升,说明用药得当,疗效好,预后佳;反之如不见肉织红细胞数增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也无变化,说明疗效不佳。 在更换各种抗贫血药治疗后,如仍无疗效,得示造血功能低下,预后较差。
3.为预防疾病提供资料:预防为主是中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早期发民传染源,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对控制疾病的蔓延至关重要。例如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性流行性时,作查明临床情况外,通过尿中胆红素,血中抗HAV—IGM等检查,可及时发现和隔离有关患者和处于潜伏期个体,再经一系列预防措施便能迅速控制该病蔓延。
4.为开展医学实验奠定基础:临床基础检验学所涉臁的实验性操作有广泛应用价值,除上述各方面之外,对开展计划生育、优生育、器官移植、药物筛选探索、超早期诊断待方面的实验研究都是极为有用的。认真而准确地掌握临床基础检验学有关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必将为今后开展各种实验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时应注意理论嫡系实际。由于人体各种生理变化互相边系又互制约,加之个体反应不尽相同。
因此同一种疾病、同一实验检查结果在不同患者可有较大的差异。而各种实验的灵敏和特异性均有一定的限制从而可导致正常结果在与病理结果之间有不同程度的重叠,所以在解释实验结果时必须紧密联系临床及其它检查所见,进行综合必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切不可片面地、孤立地仅凭某几项试验结果便作出结论,以致贻误诊断以上各点将是学习本门课程时必须认真加以注意的问题。
1。
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包括:趋化作用、调理作用、变形性和粘附性、杀菌作用、吞噬作用; 2。 黄疸的发生机制:红细胞破坏过多、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下降、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胆道梗阻; 3。
可用于荚膜肿胀试验分型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 4。 沙门菌属的Vi抗原属于表面抗原; 5。
软性下疳的病原菌是:杜克嗜血杆菌; 6。 ELISA间接法、间接法荧光免疫技术可用一种标记物检测多种被测物; 7。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8。 在补体结合试验中能够检测病人血清中抗体; 9。
支气管哮喘属于I型变态反应; 10。 单向琼脂扩散法的检测敏感度:不高,检测进间长达48~72小时; 11。
实际碳酸氢盐(AB)大于标准碳酸氢盐(SB)提示为呼吸性酸中毒; 12。 血友病类出血性疾病:APTT延长、PT正常、,加正常血浆能纠正; 13。
FVII缺乏症:APTT正常、PT延长、,加正常血浆能纠正; 14。 类肝素物质增多:APTT延长、PT延长、TT延长、加甲苯胺蓝能纠正; 15。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检查的染色方法是:碱性美蓝染液; 16。 能反映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试验是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测定、血清ALP及其同工酶、血清GGT; 17。
能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品有:抗毒素、丙种球蛋白; 18。 先天性免疫包括: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19。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降低的疾病有:慢粒和PNH、MDS、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20。 血象中出现幼稚粒细胞的疾病有:慢粒、急性白血病、再障、PNH和缺铁性贫血; 21。
嗜酸性粒细胞减低见于伤寒和烧伤病人; 22。 输血传播的疾病有: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疟疾、梅毒; 23。
酸性尿中常见的结晶有:非晶形尿酸盐、尿酸结晶、草酸钙结晶、三联磷酸盐结晶、磷酸钙结晶; 24。 肝硬化不会引起血尿酸增高; 25。
普通实验室常规测定香草扁桃酸(VMA)使用的方法是:化学显色法; 26。 新生霉素敏感试验适用于腐生葡萄球菌的鉴定; 27。
鉴别脑膜炎奈瑟氏菌和淋病奈瑟菌有关的是麦芽糖发酵; 28。 精密度是指:对同一样品重复进行检测时所得结果的符合程度; 29。
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是指:检测物与其对应物之间选择性反应。
组织学免疫学物理诊断学医院药学临床激光治疗学胃肠动力检查学影像学基础护理学康复医学病历书写规范学放射诊断学急诊医学临床基础检验学临床营养学临床生物化学皮肤性病学现代院外急救学眼科学基因诊断理疗学妇产科学临床肝移植胸外科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外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内科学饮食营养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药基本理论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妇科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统计学心脏病学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医用化学医学遗传学基础呼吸病学实验动物科学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内分泌学口腔科学血液病学老年学普通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资格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内容: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内容: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内容: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