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励志故事 » 古人喝酒典故(一些关于古人饮酒的故事,趣事.谢谢)

古人喝酒典故(一些关于古人饮酒的故事,趣事.谢谢)

分类:励志故事 日期:2022-04-17 11:12 浏览:8 次

1.一些关于古人饮酒的故事,趣事.谢谢

人们在进食时,适当进行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如听音乐、行酒令、观看歌舞表演等,能使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进而增加食欲,促进唾液、胃液分泌,以利食物消化吸收,于身心大有裨益。古代人很懂得这一道理,故早有以乐侑食之说。

在我国,宴席间配以音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周朝,君王进食时,就以音乐助兴,宴席完后,还要在乐声中将剩下的食物送回厨房。

《周礼·天官》中,曾有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率食,以乐彻于造的生动记述。唐时,玄宗与后妃经常在兴庆宫内的龙池,举行宴会招待诸王。

席间乐声欢奏,其中明皇喜爱的乐器羯鼓,声音最为高亢,而其它乐音相比之下则有些黯然失色。为此,诗人李商隐写道: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唐时宫廷最有名的歌舞节目为《霓裳羽衣曲》,据说该曲由唐明皇所作,而舞姿则以杨贵妃为最。大诗人白居易说他在元和年间侍候宪宗时,曾经参加昭阳殿里的宴会,非常喜爱这个舞蹈,其诗曰: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是最爱霓裳舞。一般说来,为了迎合皇帝的好大喜功,宫廷中的侑食之乐,大多是些歌功颂德之作。

如明代洪武元年,朱元璋就规定进俎时奏《疑和曲》,撤馔时奏《雍和曲》,到嘉庆年间,朱厚熜则规定有《迎膳曲》、《进膳曲》、《进汤曲》等,其内容单调而陈腐,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 据史记载,唐时宫廷宴会中最为生动有趣的一次歌舞表演,是在公元690年进行的,当时,武则天在登基庆典上大宴群臣,由宫内娃娃剧团于席间进行演出。

演员全系皇室子孙,最小的年龄只有4岁。5岁的卫王李范表演了一出《兰陵王》;6岁的楚王李隆基表演了一曲《长命女》;12岁的宋王李成器演出歌舞戏《安公主》;代国公主与寿昌公主对舞了一出《西凉》……娃娃们的精采表演,使盛大的宴会呈现出空前欢乐、活跃的气氛。

曲水流觞是文人饮酒时的一种游戏活动,参与者坐于弯曲的流水两旁,酒杯放在船形的载体上,随水飘流,飘到谁的面前,就必须取杯饮酒并赋诗一首。公元353年,书法家王羲之邀约亲友在绍兴兰亭修禊时,共41人参加笔会,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流觞活动后得诗37首,汇为一册名《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并书,这就是名扬千古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贴》。酒会上传花,在民间也很盛行,据说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所创。

欧阳修在江苏扬州任太守时,建造了江南有名的平山堂。每逢夏天,太守常携带宾朋到此宴饮,并专门差人从邵伯湖折取荷花百朵,分插四座。

游戏开始时,便命官伎作乐并以花传客,当乐声嘎然而止时,花在谁的手上,谁就认罚,必饮酒作诗。这种活动后世称为花会,与我们现在的击鼓传花形式非常相似。

席间投壶也是古人的一种游戏活动,宴会主人设置这一项目,既可使来客多喝些酒,表示自己的盛情,又能增添宴会的欢乐气氛。游戏时,投壶者要把枯木制的无镞箭,投向5--9尺开外的壶口中,以投中多少来决定胜负。

投壶前要指定一个司射,其职责如同现在各项比赛的裁判员。投掷完毕,由司射宣布:胜饮不胜者,意思是优胜者让输的一方喝酒,并令奏乐。

投壶在春秋晚期已流行于社会,到旧中国时更为盛行,男女可同时坐在一起,边喝酒边投壶。据传汉代的郭舍人在投壶时,能使箭杆投中壶口后反弹到自己手中,再连续投之。

晋代有一官家婢女,也精于此道,甚至能隔着屏风投壶,命中率颇高。明代的苏宣父在席前投壶,可背着身子投,百发百中,他还能同时抛出三支箭杆,分别投中三个壶口。

其水平之高,可谓神乎其技矣。 行酒令也是民间饮酒时助兴的一种娱乐形式,它始于春秋时代。

有些酒令斗智竞巧,很能启迪心智,交融感情。唐代行酒令时喜作对联,出联后如对不上或对得不工稳,则算输,进而罚之以酒。

如一人出上联:马援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另一人乃对:李耳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宋代酒令又多以同偏旁为句,如一人举令说:金银钗钏铺,次一人说:丝绵绸绢纲,另一人则对以鬼魅魍魉魁。

清代酒令联语要灵活一些,被誉为百科全书的著名小说《红楼梦》,在第40回中,就描写了鸳鸯三宣牙牌令的趣事。这次酒会不仅太太、小姐丫环们参加了,连大字不识的刘姥姥也对出了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等谐句俚语,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古人还常借助酒兴,边饮酒边吟诗、边绘画,或写字、作曲,曹孟德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百篇;画家傅山在微醉中作画;书法家张旭三杯酒后挥毫落纸如云烟;阮籍在饮酒时创作著名的古琴曲《酒狂》……不少文人学士还常在饮酒时自寻乐趣,唐代柳宗元常携壶上山,披发而坐,席地而卧,作山野之饮,写有散文名篇《始得西山宴游记》。 至于一些帝王将相,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如《史记》写殷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欢。

这种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完全有悖于饮食娱乐积极、健康的宗旨,只能导致伤身误国,最终落得个可悲下场,为后世所不耻。

关于喝酒误事的典故,喝酒三滴血的典故,竹林七贤关于喝酒的典故

2.古代喝酒有趣的故事有什么?

1、刘邦归故里酒酣

公元前209年,刘邦平息叛乱,荣归故里,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并挑选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

临别前,全城的人都送刘邦美酒,刘邦一见此景感动万分,便叫人搭起帐篷,又与大家痛饮了三天后,才不得不与大家辞行。

2、超级酒鬼刘伶

刘伶以嗜酒、豪饮而闻名于世的刘伶,积毕生之愿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颂扬以饮酒为荣,酗酒为耻,唯酒是德的饮酒思想。

3、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

4、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

5、阮籍

阮籍跟刘伶是好朋友,都是竹林七贤这个著名饮酒组织的骨干。阮籍虽然嗜酒如命,曾因为步兵营房里有一个善于酿酒的老厨师贮藏了三百斛好酒,就主动去做了步兵军官(校尉),但是,他醉酒却从不误事。

因为他醉酒后从不乱来,以至于睡在酒吧年轻漂亮的老板娘身边,她丈夫都丝毫不介意;大醉中替人写文章,一个字都不需要修改;借着醉酒,躲过了很多次杀身之祸。醉酒不但不误事,反而成事,古往今来,凤毛麟角。阮籍代言酒文化,可以使人摒弃偏见,正确认识饮酒的积极意义。

典故,古人,喝酒

3.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

1、吕不韦 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经商,偶然遇到被当作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他觉得奇货可居,便拟定了拿下的方案。

先是用酒结识监视子楚的公孙乾,获得与子楚喝酒的机会,偷偷地密谋回国举措。他又通过酒,买通子楚父亲太子安国君的华阳夫人,并认下本不是她生的子楚为亲生子。

眼看子楚回国有期,吕不韦忍痛割爱,借着子楚醉意朦胧,把已怀上他骨血的小妾赵姬献给子楚,换来子楚乘喜承诺:一旦继位,必立赵姬为后。吕不韦见大势已成,设计将公孙乾灌得烂醉如泥,趁夜色带着子楚逃回秦国。

子楚登上王位,立赵姬为王后,她生下来的孩子,取名赢政,就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 2、孙权借酒试英才 某次他召集部下们喝酒聊天,见鲁肃欲言又止,等到宴席结束后,独留鲁肃坐在榻上继续对饮,等喝到似醉非醉时开始问计。

鲁肃趁着酒兴祥陈时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能除掉,该依据长江之险建国称帝了,然后图谋天下。孙权听从鲁肃的建议,找到合适的机会取代了皇帝。

3、越王勾践 按照“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大略,勾践下令鼓励人民生育,他想出用酒奖励多生多育者的方法:“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此招果见真效,国力随人力增长而增长,越王勾践决定亲自率兵伐吴。

出师之前,越中父老向勾践献美酒,勾践舍不得独饮,便命人将酒倒在河的上游,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此举出乎将士们的意料,大家痛饮过后士气大振。

4、王恺 西晋时期有两位大官石崇和王恺,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富人,彼此不服气经常斗气,在一次的比斗中王恺被比下去,他开始寻找良策。过了几天,他请宰相王导来家做客。

王导出了名的不善喝酒,王恺正是要利用王导的弱点。 王恺上来劝酒,王导没喝,他又叫来女子劝酒,声称王导若不喝,他就杀了劝酒的女子。

王导依然不喝。王恺嬉笑着命人把劝酒女子杀掉。

一连杀了三个女子,王导都没喝酒。 王恺又叫来第四个女子,挑战王导的定力,说我有的是美女。

王导终于忍受不住了,把一杯酒全喝了,再喝就喝的酩酊大醉。王性斩美人劝酒的事不胫而走,石崇听闻也说服了这丧心病狂的。

5、阮籍 阮籍他听说步兵校尉的厨中存着数百斛酒,便主动要求去任职。阮籍生性谨慎,司马昭一直拉拢他并请喝酒,他佯装醉酒,从不发表意见。

阮籍有位漂亮的女儿,司马昭想与他结为儿女亲家,每次派员登门求亲,阮籍不便直接拒绝,就天天喝酒,醉得不省人事。求亲的人和醉汉无法沟通,扫兴地回去复命。

就这样他连续醉了两个月,司马昭没有办法,儿女婚事只好作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不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勾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阮籍。

4.酒的典故和来历

传说是杜康造的酒,然而他当年却怎么也造不成,后来就请教了一位算命先生,算命的告诉他要在某地某日的酉时取三个人的血,每人一滴,这样酒才能造成功.于是杜康就在算命先生指定的地方去等人取血.那是条偏僻的小路,路两旁是小树林. 不一会儿,过来一位书生,杜康上前说明原由,于是那书生便在杜康的酒里滴了一滴血.书生走后又来了一位武士,杜康再次上前说明了原因,武士也在酒中滴了一滴血.武士走后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杜康非常着急,眼看着酉时就要过去了,若过了酉时酒就造不成了呀,这可如何是好.正在着急时,猛然看到不远处树下坐着个人,杜康非常高兴就跑过去了,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个傻子,感到很难过,不想用傻子的血来造酒,但酉时将要过去了,杜康只有违心的拉着傻子走到酒边滴了一滴血,于是这酒就造成了. 酒虽然造成了,但以后喝酒的人却受这三滴血的影响了. 开始喝酒时,都很斯文,很有礼貌,象书生一样.喝了一会儿,脸红脖子粗的,声音也大了,嗓门儿也高了,就象个武士一样.喝到最后,都喝多了,舌头也不好使了,走路也晃了,脑袋也迷糊了,就象个傻子一样。

5.酒的典故和来历

传说是杜康造的酒,然而他当年却怎么也造不成,后来就请教了一位算命先生,算命的告诉他要在某地某日的酉时取三个人的血,每人一滴,这样酒才能造成功.于是杜康就在算命先生指定的地方去等人取血.那是条偏僻的小路,路两旁是小树林.

不一会儿,过来一位书生,杜康上前说明原由,于是那书生便在杜康的酒里滴了一滴血.书生走后又来了一位武士,杜康再次上前说明了原因,武士也在酒中滴了一滴血.武士走后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杜康非常着急,眼看着酉时就要过去了,若过了酉时酒就造不成了呀,这可如何是好.正在着急时,猛然看到不远处树下坐着个人,杜康非常高兴就跑过去了,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个傻子,感到很难过,不想用傻子的血来造酒,但酉时将要过去了,杜康只有违心的拉着傻子走到酒边滴了一滴血,于是这酒就造成了.

酒虽然造成了,但以后喝酒的人却受这三滴血的影响了.

开始喝酒时,都很斯文,很有礼貌,象书生一样.喝了一会儿,脸红脖子粗的,声音也大了,嗓门儿也高了,就象个武士一样.喝到最后,都喝多了,舌头也不好使了,走路也晃了,脑袋也迷糊了,就象个傻子一样.

6.有哪些与白酒有关的古代名人名事

温酒斩华雄的关公;煮酒论英雄的曹操、刘备;关于喝酒与历史人物非常多,现简单介绍一下:1、刘邦归故里酒酣而歌 刘邦年轻时就爱喝酒,他在泗水(今江苏沛县东)当亭长期间,经常到酒店赊酒,一喝醉了便倒在地上睡个不醒。

有一次,他为县里押送一批农夫去骊山服役,路途中不断有人逃走。他想,如此下去,到了目的地怎么向上级交代呢!于是,到了丰邑西边的湖沼地带,他便停下来喝酒。

晚上,刘邦对农夫们说:“诸位都走吧,我也打算逃走了。”尽管这样,还是有十几个农夫不愿意走而跟从着他。

刘邦喝得酒气冲天,当晚抄小路通过了湖沼地带后,派往前面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有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醉意浓浓地说:“好汉行路,有什么可害怕的!”于是赶上前去拔剑将大蛇斩为两段。又走了几里路,因酒性大发接着便倒地而睡。

这就是刘邦酒醉斩白蛇的故事。 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时,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称为沛公。

当时辅佐他的有萧何、曹参、樊哙、张良、韩信等文官武将。秦朝在三年内很快被推翻,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

不久,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争夺战,于公元前202年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登上皇帝之位。 七年后,刘邦平息叛乱,荣归故里,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并挑选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

酒酣之际,刘邦唱起了自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如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席间,刘邦又唱又跳,并感慨伤怀地流下了热泪,对在场的人们说:远游的人,心里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故乡。

我虽建都于关中,但日夜思乡,即使千秋万岁后,我的魂魄还是要回来的。所以我把沛县作为汤沐邑,免除全县百姓的徭役,让他们世世代代不受此苦。

刘邦的一番话让乡亲们听了,非常高兴,就天天陪刘邦痛饮美酒。这样连续了十多天,在刘邦要返朝时,乡亲们还执意挽留。

临别前,全城的人都送刘邦美酒,刘邦一见此景感动万分,便叫人搭起帐篷,又与大家痛饮了三天后,才不得不与大家辞行。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高祖还乡与高祖酒酣高唱《大风歌》的故事。

2、超级酒鬼刘伶 酒风最具规模的当属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因嗜酒如命同与那个时代扬名至今。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伯伦,曾仕至建威参军。

其人豁达洒脱,非同一般。当时流行说“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他的一生与酒同在。

据民间传说,洛阳龙门伊川县,南有九皋山,北有龙门山,东有凤山,西有虎山,四山中点缀六泉,上曰古泉,中曰酒泉,下曰龙泉,左谓凤泉,右谓虎泉,还有一个叫平泉。那时的杜康以泉水酿酒,并在九皋山下开了一个酒店,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

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一天,刘伶路经这里,看过了对联,便大摇大摆地走进店里说:“店家,拿酒来!”话音一落,只见店内一位鹤发童颜、神情飘逸的老翁捧着酒坛向他走了过来。

刘伶看到如此美酒,抑制不住地高兴,接连喝了三杯,还未等捧起第四杯,只觉得天旋地转,不能自制,连忙向店家告辞,跌跌撞撞回到家中。 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讨要酒钱。

刘伶妻子听到杜康来要酒钱,又气又恨,上前拉住杜康说:“刘伶只因喝了你的酒已死去三年了。”并要带他去见官。

杜康拂袖笑道:“刘伶未死,只是醉过去了。”众人不信,打开棺材一看,脸色红润的刘伶刚好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深深打了个哈欠,吐出一股喷鼻酒香,陶醉地说:“好酒,真香!” 这故事自然是一个传说,杜康与刘伶二人非同一时代,但我们从这个“演义”出来的故事中可看出,刘伶好酒到何等程度。

刘伶是个矮子,容貌又甚为丑陋,可才气过人,他从不随意与人交往,但自从认识阮籍、嵇康之后便认定为知己。以嗜酒、豪饮而闻名于世的刘伶,积毕生之愿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颂扬以饮酒为荣,酗酒为耻,唯酒是德的饮酒思想。

宋人叶梦得说:“晋人多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

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传至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3、醉吟先生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其中与酒有关的作品占有突出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他的劝酒诗中,《劝酒十四首》最为有名。此为咏酒组诗,共分为两题,一为《何处难忘酒》,一为《不如来饮酒》,每题各七首,主要表达求闲、求静、求无思虑、求无作为的老庄思想和佛家禅理。

此外,他的《劝酒》和《劝酒寄元九》也颇不寻常。 白居易六十七岁时,写下了《醉吟先生传》。

文中醉吟先生,乃是其本人。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池塘、竹竿、乔。

7.关于酒的典故

“女儿红”酒的典故 著名的绍兴“花雕酒”又名“女儿酒”。

中国晋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女儿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个故事哩! 从前,绍兴有个裁缝师傅,取了妻子就想要儿子。一天,发现他的妻子怀孕了。

他高兴极了,兴冲冲地赶回家去,酿了几坛酒,准备得子时款待亲朋好友。不料,他妻子生了个女儿。

当时,社会上的人都重男轻女,裁缝师傅也不例外,他气恼万分,就将几坛酒埋在后院桂花树底下了。 光阴似箭,女儿长大成人,生得聪明伶俐,居然把裁缝的手艺都学得非常精通,还习得一手好绣花,裁缝店的生意也因此越来越旺。

裁缝一看,生个女儿还不真不错嘛!于是决定把她嫁给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高高兴兴地给女儿办婚事。成亲之日摆酒请客,裁缝师傅喝酒喝得很高兴,忽然想起了十几年前埋在桂花树底下的几坛酒,便挖出来请客,结果,一打开酒坛,香气扑鼻,色浓味醇,极为好喝。

于是,大家就把这种酒叫为“女儿红”酒,又称“女儿酒”。 此后,隔壁邻居,远远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儿时,就酿酒埋藏,嫁女时就掘酒请客,形成了风俗。

后来,连生男孩子时,也依照着酿酒、埋酒,盼儿子中状元时庆贺饮用,所以,这酒又叫“状元红”。“女儿红”、“状元红”都是经过长期储藏的陈年老酒。

这酒实在太香太好喝了,因此,人们都把这种酒当名贵的礼品来赠送了。

古人喝酒典故

相关推荐:
  • 兰亭序典故(《兰亭序》的故事)
  • 典故落魄(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表现,这个词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 智字(孔子关于智的故事)
  • 鳞次栉比典故(鳞次栉比,身临其境,周而复始,此起彼伏,引经据典,遍稽群籍,)
  • 成语典故何(有关何的成语故事)
上一篇:期货多少分及格(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多少分为通过) 下一篇:露台养花欣赏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追不及待典故(成语欲擒故纵典故)
典故公孙布被(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翻译!!)
物是人非的典故(成语物是人非的由来)
有关于酒的典故(酒的历史典故)
掘地三尺典故(掘地三尺这个词是出自什么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0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