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如分离油和水。
2、萃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如庚烷、取水溶液中的碘。
3、蒸馏: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如海水中取得纯水。
4、分馏: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如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石油的精炼。
5、升华: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如分离碘和沙。
6、吸附: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扩展资料:
分离的原则
1、引入的试剂一般只跟杂质反应。
2、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的试剂。
3、不能引进新物质。
4、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物质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
5、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
6、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7、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8、如遇到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几种比较纯净的物质。
混合物 类型 混合物各组分性质 分离方法 实例 固 态 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 溶解、过滤 蒸发、结晶 NaCl与BaSO 4 分离 各组分均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别比较大 溶解、加热 冷却、结晶 NaCl与KNO 3 分离 一组分有升华特性 加热升华 碘与砂子分离 液 态 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 蒸馏(分馏) 石油分馏 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萃取分液 用CCl 4 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气态 各气体与吸收剂作用不同 洗气 CO与CO 2 分离。
倾析: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 分离沙和水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净化食用水
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 分离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分离泥和水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 分离油和水
萃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 用庚烷
提取水溶液中的碘
蒸馏: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 从海水中取得纯水
分馏: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 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 石油的精炼
升华: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 分离碘和沙
吸附: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 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色层分析法: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分离黑色墨水中不同颜色的物质
参考资料:搜狗问答
不知道你具体要做什么 可以hi联系 详细作答
萃取
是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要求:一,所使用的两种溶剂必须是不互容的
二,该溶质(就是你要萃取的物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有差别
分液
也是一种物理方法
是利用两种溶液不互容,将两种溶液放在一起是有分层
然后,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分馏
是利用各种物质的沸点不同,在不同的温度是把不同物质蒸发出来
比如,在进行石油加工是就是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的
蒸馏
是在溶液加热到沸点时 溶液汽化
再将蒸汽冷却,从而得到蒸馏后的液体
经过蒸馏后的液体是有一定纯度的纯净物
蒸发
利用蒸发溶剂使晶体析出的一种方法
比如蒸发硫酸铜溶液
就是让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减少
从而让硫酸铜晶体析出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物质的分离是把原混合物中各成份一一分开,并恢复原样品。
物质的提纯(除杂)就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某物质,其基本方法有: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或提纯。 2、结晶法:适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和提纯。
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 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② 蒸发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固体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二、化学方法: 1、原则: ①“不增、不减、易分”: 不增即最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不减是除杂结果不应使所需物质减少; 易分是加入试剂后,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和水等与所需物质易于分离。
②先除杂后干燥。 2、方法:(以下括号里的均为杂质) ① 吸收法:如一氧化碳混有二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 ② 沉淀法:如氯化钾中混有氯化镁可加氢氧化钾溶液,再过滤; ③ 溶解法:如铜中混有氧化铜可加入过量的盐酸,再过滤; ④ 转化法:如铜中混有锌可加硫酸铜溶液再过滤; ⑤ 气化法:如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可加入过量盐酸,再蒸发结晶; ⑥ 加热法:如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可高温灼烧; ⑦ 综合法:当含有多种成分的杂质时,分离提纯往往不仅仅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
三、知识解析: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提纯)从内容上看,它包含着常见酸、碱、盐及其他重要物质的性质及特殊化学反应的知识;从过程上看,它是一个原理确定、试剂选择与实验方案确定、操作实施的过程。其考查点和趋势是: 1、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
根据除杂质的原则,自选或从题给试剂中选出除杂试剂。判断题给试剂的正误等。
2、考查物质提纯的实验设计。根据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
3、考查评价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案。对题给试、步骤、操作、效果等进行评价、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4、除去混合物中杂质,不仅要考虑反应原理正确可行,而且要考虑实际操作简便易行,同时还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药品、能源的节约等其它问题。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 根据物质和杂质的化学性质,采用化学方法把混合物中杂质分离除去,从而保留一种较为纯净的成分,这一过程叫做物质的提纯,又叫除杂。
这里就初中化学常用的5种化学除杂方法,结合一些中考题逐一浅析如下:一、吸收法 若气态混合物中的杂质气体能够被某种试剂吸收,则可采用吸收法除杂。让气体混合物通过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后即可得到纯净物。
例1 若CO中混有少量CO2,欲除去CO2将混合气体通过( )溶液。分析 CO2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CO不能溶于水也不跟碱反应。
所以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二、沉淀法 往混合溶液(若混合物为固态,则应先制成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杂质通过反应以沉淀析出,然后经过滤除去沉淀,得到纯净物的溶液。
例2 要除去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铁杂质,应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 ]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 分析 本题只能选加氢氧化钡溶液,跟硫酸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铁沉淀。但若选其余物质,均易在除杂过程中引入新的杂质。
三、气化法 通过把混合物加热或加入试剂,使其中杂质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气体而逸出。例3 除掉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应选用适量的试剂是 [ ] A.稀硫酸 B.硝酸银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分析 本题除去杂质碳酸钠,可考虑加入酸溶液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把杂质变成CO2气体逸出。
但要注意加入的酸只能是盐酸,否则又会产生新的钠盐杂质。四、互变法 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欲除去的杂质转变为纯净物,这样不仅除了杂质,且增加了纯净物的量,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是诸多方法中的最佳方法。
例4 欲除去KNO3溶液里的KOH杂质,可加入适量的_____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分析 除去硝酸钾中混有KOH杂质,实质上是除去OH-离子,所以可选加酸溶液,与之发生中和反应,即可把杂质变为硝酸钾,但只能选用硝酸,而不能用其它酸,否则,除去了OH -,却引进了新的杂质。
五、置换法 利用金属跟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使所加试剂跟杂质发生置换反应,从而将杂质除去或转变为纯净物。例5 要除去后边括号中的杂质,填写选用试剂的分子式:Cu(Zn) 分析 可根据Cu和Zn金属活动性的不同,Cu不跟酸溶液反应,而Zn能溶于酸,故可加入盐酸与稀硫酸。
又因为锌比铜活泼,故也可加入铜盐溶液,也可使锌置换出铜而溶解。练习:1.除去下列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KOH K2CO3 Ca(OH)2溶液、过滤 B.KNO3 K2SO4 Ba(NO3)2溶液、过滤 C.H2SO4 HCl AgNO3溶液、过滤 D.CuO KNO3 水、过滤(2003年中考题)2.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硫酸,为了除去硫酸,可加入适量( ) A.铁屑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3.CO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和CO2,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 A.灼热的CuO、浓H2SO4 B。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