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燕鸥:别名白昼鸟,为鸥形目、鸥科、燕鸥属鸟类,原产于北极洲、南极洲,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岩石和沙石地上,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海洋。每年经历两个夏季,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全部行程达4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1763年命名,无亚种。
它长途跋涉迁徙的本领是十分罕见的,是飞行距离最长的鸟类,每年往返北极、南极一次,他是地球上唯一一生都在夏天和白昼中度过的生物,没有冬天和黑夜。它那种不怕艰险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勇气特别值得学习。
北极燕鸥形态特征 >
头体长33-39cm,翼展76-85cm。羽毛主要呈灰色与白色,喙和两脚呈红色,前额呈白色,头顶和颈背呈黑色,腮部呈白色。翅膀灰色,肩羽带棕色。耳覆羽呈黑色。尾巴呈白色,腹部则呈淡灰色。羽轴白色,内侧具宽阔的白缘。虹膜黑色,鸟喙红色,脚红色。北极燕鸥聪明而勇敢,总是聚成几万只的大群,进行集体防御。貂和狐狸非常喜欢偷吃北极燕鸥的蛋和幼鸟,但在如此强大的阵营面前,也得三思而后行之。
北极燕鸥生活习性 >
常成群活动,持久而频繁地在海面上空飞翔,并不断掠过水面捕食。性情争强好斗,勇猛无比。虽然它们内部邻里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敌入侵,则立刻抛却前嫌,一致对外。实际上,它们经常聚成成千上万只的大群,就是为了集体防御。
北极燕鸥饲养方法 >
觅食主要在海面上,食物会随地区和时间而有所不同,但通常是肉食性的,主要以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海洋动物为食。有时它们亦会吃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或浆果,而在北方繁殖区,亦会吃昆虫。
北极燕鸥雌雄分辨 >
雌雄相似,冬羽也相似,雌鸟顶的颜色较浅,而喙部则颜色更深。幼鸟不同于成鸟,喙和脚呈黑色,翅膀呈“鳞片状”,其翼尖的羽毛相对地深色。在幼鸟过第一个夏季时,它们头顶的颜色亦很淡。
北极燕鸥繁殖方式 >
北极燕鸥的繁殖期为6-7月。此时,雌燕鸥常向雄燕鸥乞求食物,雄燕鸥对此做出反应的频率被雌燕鸥看作是他做父亲的能力的测量尺度。在繁殖季节开始时,雄燕鸥挥动着轻快的翅膀在鸟巢的聚集地上空盘旋,向配偶展示着自己。每个尖叫着的鸟的血红色的嘴里都衔有一条刚捕捉到的鱼,希望以此吸引到尚未进行交配的雌鸟的注意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