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zyling1208创业指导课心得体会通过创业指导课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择业期看值,正确选择和对待职业。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创业指导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创业指导课心得体会篇1今天上午两天的创业指导培训课程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半还不足两天时间,但伴随着课程的结束我们也收获了很多。
“创业”这一词语在我们的脑海中也重新得到了诠释,它不仅仅是字面上体现出来的意思。在两天的课程中,我们经历了无领导小组讨论问题、相互自我介绍游戏、企业模拟生产、创业主意的产生、创业者必备的素质、SWOT分析方法的运用、SIYB的作用、未来的创业者优势与劣势的分析等。
而在两天的培训中影响我最深的两个培训环节是企业模拟生产与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素质的讨论及相互自我介绍游戏。首先,从企业模拟生产谈起。
企业模拟生产离开不开生产、销售、策略、消费、公关等方面组成。而老师让我们模拟的企业生产特别简单,与ERP相比,简单得不是一点点。
虽然只有三个小组,但我们小组整体成绩还不错,获得了一个销售额第一的称号。一个好的企业离不开好的销售,我们模拟的企业虽然在销售与战略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但是有两点我们的1.1.3。
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单元要素之一是企业,而我们知道,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消亡。
因此,经济的繁荣是以不断出现新创企业为基本前提的。所以,创业是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
创业活动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消费品和服务,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竞争力水平的提高。沃尔玛、麦当劳、微软等创业企业,作为长久以来家喻户晓的成功典范,激励和影响着众多企业与企业家不断进取成长。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企业(而不是政府机构)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角;随着社会资本在民间的更多聚集以及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否创立企业以及创立什么样的企业,正在成为分散的社会决策(而不是政府集中决策)问题。正是受这种宏观形势的推动,中国也逐渐开始成为世界上创业活动相对活跃的国家,进而使得创业学在中国成为一个有待开展而且意义重大的研究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为及时跟踪学习国外创业研究的新成果,集中探讨转型期中国创业与企业成长管理的新问题,积极推动中国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南开大学举办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研究创业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Richard de Cantillon将创业者/企业家一词作为术语引入经济学,并说明创业者的本质特征是“承担风险”。
1876年,美国学者Francis Walker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创业者的重要著作《工资问题》。1884年,他又出版了《政治经济学》一书,进一步阐释了关于创业者的模型。
1934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的理论》一书中指出,创业是资本主义社会变革过程的关键驱动引擎。1947年,Myles Mace在哈佛商学院开设了第一门创业学课程《新创企业管理》,从而揭开了现代创业教育的序幕。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创业特别是科技创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日趋活跃并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新一轮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的热潮。据美国管理学会创业分部最新报告统计,在美国有1600所大学开设了2200多门关于创业的课程,有44种相关英文学术期刊、100多个创业研究中心、277个教授席位。
目前管理学会创业分部的会员超过1200名,占管理学会会员总数的12%。一流管理学杂志《管理学会杂志》、《管理学会评论》、《管理杂志》等近年来也相继推出了创业主题专刊。
创业在管理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的创业研究与实践大致在三方面展开:经济、管理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对创业现象的研究、创业理论的研究以及创业教育。
这三方面的互动发展,使得“创业”的概念不断演化丰富。创业研究正在成为管理科学领域一个新的分支。
创业是一种多层面的复杂现象,其表现为新组合、新生产方法、新企业、新产业、新市场、新财富的产生等多种形式。创业过程不仅存在于新建企业与组织中,而且存在于个体与团队、现有公司、家族企业、特许经营等多种研究对象中。
同时,创业活动也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创业投资、社会网络、资源投入、战略计划、社会发展规划、团队建设、个体创业行为等。创业现象的这种多重性,吸引着多种管理科学领域和非管理社科领域的专家从自身领域出发,对创业现象的某个层面进行研究,从而形成目前创业研究主题的多样性。
例如,新企业及其创建条件、资源获取与开发、创业定位、创业投资、跨国创业、机会识别,以及特许经营等。美国管理学会创业分部Busenitz等会员,通过对1985—1999年创业研究重要文献的统计分析,提出其间创业研究的主题主要涉及个体与团队、组织方式、机会和环境四个层面。
一个有价值的社会科学理论,其自身必须有一个能够解释和预测一系列经验现象的理论框架,而不是用其他领域已有的框架来代替。尽管创业研究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知识积累,但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创业理论目前依然处于形成阶段,研究边界尚未明确,缺乏一个得到公认的理论框架。
《管理杂志》2003年创业专刊特约编辑David J. Ketchen. Jr.也指出,创业理论目前的研究状况与十余年前战略管理研究类似——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基础性问题没有解决。近几年,创业理论的基础研究正在取得进展。
2000年,马里兰大学Shane与Venkataraman教授在《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 “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创业研究”的文章,尝试构建统一的创业理论框架。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创业机会是创业理论的核心概念,创业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应该包括:(1)创造商品与服务的机会,为什么、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存在?(2)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为什么、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发现并开发这些机会?(3)创业者在开发创业机会的时候,为什么、什么时候以及如何会有不同方式的行为?这篇文章对创业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2000年后创业研究领域被广泛引用的文献。
在他们的影响下,创业研究领域的学者们更加关注创业机会,取得的研究成果又进一步丰富拓展了他们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在这方面,Jnkping 国际商学院创业与成长项目(PEG)负责人Davidsson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他在“创业研究的范围:。
我是山东大学的交流生,因为在这边交流课程比较少闲来无事,所以参加了创业培训。下面是我在培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刚开始参加培训时,我有一点失望。因为我感觉到大家什么都不懂,邱老师就让他们组队。当时对老师培训的程序有了一些不满。比如说,老师让第一个团队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他们的公司名称不符合规范(行政区划、名称、公司的性质)他们的只不过是个名称。老师做了纠正并进行了讲解,但是第二个团队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如果说情有可原的话,那第三个团队就无法原谅了,他们竟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作为一名场外观战的,真的很气恼!当天下午结束后,我在博客上写到:
今天去听了一个关于创业的培训,一整天啊,累煞我了!还有两天才完呢!有一些想法,权且记下:
通过这个培训,我懂了创业需要智勇双全!但是,现实。。哎!
那些哥们啊,他们连企业的名称由什么构成都不懂啊,还在大谈创业,可谓勇气可嘉,但智慧不足啊(不过我连勇气都没有)!大学生创业为什么成功率极低,可以看出点端倪来吧!由此我懂了,理论不能说不重要啊,大家虽然反对纸上谈兵,但是没有这一段时间的纸上谈兵,想真打仗是万万不行的,当然不乏天才!所以我建议大家创业慎重啊!
纯属个人观点,或有偏激,望见谅!!!
但是随着后面两天的培训,我的想法慢慢有了转变,我不再认为老师的程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了,因为参战的团队的创业知识再慢慢积累,最后大家都了解了创业的过程,包括我们场外的。他们的创业构想也日臻完美!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但了解了创业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我决心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看到大家都那么踊跃,而我连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不敢,相形见绌啊!今后一定要加强锻炼。参加了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我想这必将成为我在这一年交流生活的一大亮点,这要感谢邱岩老师,感谢就业办!
参加校内社团活动:校园里有很多社团举办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大家可以积极参加,培养相关能力,在活动中往往能学到很多创新相关的事物,并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实习:实习是大学生提前接触企业运作和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实习中大学生往往能发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从而对自身进行优化,对企业提出建议,促进内外进步。
确定创业方向:在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大家能够尽快找到适合并且感兴趣的领域,这样就能确定创业方向。比如对互联网行业感兴趣的学生,可能就会选择互联网行业进行创业。
大学生创业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创业首先得有知识和技能:知识在学校可以学到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进入社会后不间断地自我学习,紧跟时代的需要学习。创业真正要的是经验的积累:这些经验一类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沉淀才能获得,这包括了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所谓创业成功选对正确的道比努力更重要。
创业需要坚持和超强的意志:初次创业的失败几率很高,大学生创业更要理解失败是一种常态,都是在饱经磨练之后,才具备了超强的意志力。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