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
在2日举行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表示。 袁贵仁指出,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袁贵仁强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推进协同育人。
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四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五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要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六是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在2日举行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表示。
袁贵仁指出,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袁贵仁强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推进协同育人。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四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五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要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六是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对于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极为重要。
我国只能走一条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可能逾越工业化阶段而直接步入知识经济。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工业化阶段,需要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实业家,对职业技术教育有着特定的要求。
如果职业院校忽视专业教育,培养一批脱离实体经济的创业者,不仅不利于实现“中国制造”向“精品制造”的转变,而且也不利于改变创业者的生活状况。因此,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实施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双融合,以“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积累-创业实践的探索-创业项目的孵化”为主线进行创业教育探索。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学计划、专业创新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比赛模拟平台、项目孵化平台多方位多层次逐步推进,构建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2、强化创业素质,以 CDIO 思想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借鉴国际先进的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思想,面向创业过程的生命周期(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以“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积累-创业实践的探索-创业项目的孵化”的创业活动全过程为载体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3、结合我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融合 CDIO 思想,以创业活动全过程为载体,制定一套科学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创造和创业能力,激励和支持学生高层次的科技创业尝试,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创业型精英人才,造就了一批具有突出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和探索冒险精神的“敢创业”、“能创业”的时代精英。
4、管理与运行改革与创新实时评估、加强反馈、动态管理,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教学质量以及培养计划的完成采取实时评估,及时反馈,掌握第一手信息,根据相关信息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做法改变以往教学计划的执行过于死板的问题,把动态管理引入了人才培养的日常管理中。
5、通过研究发现,实施学分制能把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到实处,能够真正形成以学生需求来组合和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在学校内部真正形成竞争的机制,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同时形成一系列与学分制配套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整体的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6、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课程体系框架、教育平台框架等,在实践上根据专业特点将其推广或移植到其他同类高职院校是可行的。
7、研究表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深远意义,必将为学生毕业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创业活动,对全国全民创业战略将产生巨大影响,对增加工作机会、减少失业率起到重要作用,对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积极作用。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实施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双融合,以“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积累-创业实践的探索-创业项目的孵化”为主线进行创业教育探索。
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学计划、专业创新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比赛模拟平台、项目孵化平台多方位多层次逐步推进,构建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2、强化创业素质,以 CDIO 思想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借鉴国际先进的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思想,面向创业过程的生命周期(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以“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积累-创业实践的探索-创业项目的孵化”的创业活动全过程为载体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3、结合我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融合 CDIO 思想,以创业活动全过程为载体,制定一套科学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创造和创业能力,激励和支持学生高层次的科技创业尝试,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创业型精英人才,造就了一批具有突出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和探索冒险精神的“敢创业”、“能创业”的时代精英。 4、管理与运行改革与创新实时评估、加强反馈、动态管理,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于教学质量以及培养计划的完成采取实时评估,及时反馈,掌握第一手信息,根据相关信息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做法改变以往教学计划的执行过于死板的问题,把动态管理引入了人才培养的日常管理中。
5、通过研究发现,实施学分制能把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到实处,能够真正形成以学生需求来组合和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在学校内部真正形成竞争的机制,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同时形成一系列与学分制配套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整体的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6、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课程体系框架、教育平台框架等,在实践上根据专业特点将其推广或移植到其他同类高职院校是可行的。
7、研究表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深远意义,必将为学生毕业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创业活动,对全国全民创业战略将产生巨大影响,对增加工作机会、减少失业率起到重要作用,对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积极作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