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会现场举行了教育部与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中关村百人会天使投资联盟、全国高校双创教育协作媒体联盟等合作签约仪式。
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人、企业家参加了会议。 本次大赛在原有6类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类项目,鼓励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动漫娱乐等项目参赛;在参赛对象上,大赛新设就业型创业组,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还鼓励师生共创,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
在线上线下项目对接方面,将发布《中国建设银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指南》,所有建行驻高校支行网点将面向大学生提供大赛和全国双创产业投资基金的帮助、指导及信息发布等服务;打造项目不间断路演、投融资全天候对接平台等。 大赛期间,各创投机构和企业可以与学生团队对接,提供咨询指导、投资服务等支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项目孵化落地。
联盟将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联合各成员单位共同研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旨在打造一个共同平台,凝聚高校和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贡献。
清华大学发出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倡议书后,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在成立大会上,作为共同发起单位的代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领导分别发言。
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厦门大学联合国内一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旨在深入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校际交流合作,推动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深度融合,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为抓手,推动联盟成员与社会各界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截至目前,首批有486所高校和4家企业加入联盟,致力于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拓展渠道、搭建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造就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联盟的成立将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搭建更好的平台,通过倡导脑和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万卷书’与‘万里路’相结合,做出更好的学问,培养出更好的人才。”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说。
一、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简介 南湖人才开发公司(模拟)正式成立于2010年6月,依托湖北省人力资源学会和我校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建设,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具体指导下,由武汉各高校学生精英自主管理的模拟运营的企业组织。
公司秉承“员工(学生)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依托高校师生智力资源,提倡员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和主动创新”,积极开展独具创意的实践活动和专业性服务活动,发挥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致力于为高校学子构建实习实践与创新创业的平台,为高校教师提供创新教育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试验田,为各界精英投资教育和履行社会责任拓展渠道。 二、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的特色 (1)秉承“公益、尊重、创新、专业、卓越”的企业文化 (2)学生自主模拟企业运营,以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的 (3)提倡员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和主动创新 (4)实行虚拟货币和虚拟薪酬制,考核员工、团队和公司业绩 (5)对员工实行星级管理和终生职业生涯跟踪服务 (6)实行见习制、导师制、项目制和轮岗制,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的业务 校内业务——职业生涯规划、兼职实习信息 高端培训讲座、企业校园招聘 校外业务——人力资源外包、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专业性市场调查 自主创业——校内创业孵化器、企业咨询指导服务 创业基金资助 四、合作价值 (一)学生方面 (1)获得实习实践的机会 (2)成为公司高层管理者 (3)领取绩效奖金和补贴 (4)得到职业生涯的指导 (二)企业方面 (1)树立良好形象 (2)拓展大学生市场 (3)提高公司知名度 (4)获取专业化服务 五.公司文化 公益—服务员工 服务同学 服务老师 服务企业 服务社会 尊重—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意 尊重失败 尊重合作者 创新—丰富创新知识 激发创新潜能 塑造创新人格 引导创新行为 专业—培养专业精神 提高专业技能 增强专业素质 提供专业服务 卓越—志存高远 团队合作 永不言败 精益求精 超越客户期望 五、人才孵化模式 南湖人才开发公司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首要目标,强调“开放创新的思维、优秀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并重。
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企业指导相结合。公司董事会成员由高校老师与企业界精英组成。
由导师和企业人士共同负责、校内和校外项目牵引、从本科低年级开始进行人才长线孵化,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南湖人才开发公司引入企业化的运营模式与创新的管理理念来探索公司运营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学生进入南湖人才开发公司进行角色转化,成为公司的基层员工和管理层。
管理层为公司做战略规划并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公司基层员工在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参与公司运作,积极献谋献策。公司秉承“员工价值最大化”的价值取向。
公司采用虚拟货币和虚拟薪酬的运营模式,实现虚拟公司的持续发展。科学可行的考核机制和员工激励机制使员工完全感受职场氛围,实现个人成长。
六.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的部分成果 目前,南湖人才开发公司在人才培养、教学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受到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1)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相继与武汉众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金蝶软件武汉分公司、湖北省中部人才交流有限公司、武汉万兴集团木桥合棉有限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150余名同学提供了实习机会; (2)公司与浙江天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冶集团和武汉沃尔特商务英语培训公司签订了校园招聘方案设计与实施协议,累计金额32000元,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了专业实践平台; (3)公司员工宋华剑带领的优游创业团队和公司副总经理蔡晓文带领的广知队在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 (4)公司组织内部核心员工申报的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模拟公司的虚拟性薪酬实战研究及模式探索—以南湖人才开发公司为例》研究项目获得教育部12000元的立项资助; (5)公司自2010年6月成立以来,已成功为武汉中冶斯瑞普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211”高校中选拔和招聘暑假实习生5名,为数家中小企业处理人事代办业务。
七、公司战略 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的扩展战略为以下“三步曲”—— 一、发展初期,公司首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并初步运营,建立发展基地,逐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推广公司的良好品牌形象,在形成成熟的管理、运营模式后作为一种非盈利服务性组织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推广,树立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及号召力。 二、推广阶段,公司通过联合湖北各大高校,建立校系战略联盟,将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的发展模式办成一个武汉市级的教学模式,向湖北所有的高校进行推广,集合众多高校的师生资源,打破现有比较单一的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实践与锻炼,提升自身素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整合,填补大学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真空。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现为中央和浙江省共建共管、以浙江省为主管理。学校坐落在经济繁荣、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199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原浙江丝绸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5月,经教育部同意,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前身蚕学馆创办于1897年,为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百年办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 “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和求是笃实的校风。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1995年开始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同年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2000年获得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学校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和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别的办学格局。 学校拥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100余亩。下设17个学院(教学部)和1个独立学院,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省重点专业6个。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程硕士领域,5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在校研究生和全日制本科生23,7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余人,有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学生8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全校教职工17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47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近140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职在校工作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博士生导师3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入选者36人,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32人,另共聘任共享、兼职、客座教授170余人。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工作为重点。现拥有省属高校首批“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平台7个。在众多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学校近五年获各类科研奖励15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50余项。目前,在研科研总经费超1.8亿元,并与全国数百个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 学校秉承“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一批教学成果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有一大批学生在全国、省、市级各类重要学科竞赛及国际服装设计比赛中取得佳绩。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创新创业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近几年学校本科学生录取分数线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名列浙江省高校前列。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信息中心、语音中心、网络中心和一流的体育设施,具有现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平台。图书信息中心设施先进,馆藏特色鲜明,是浙江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下沙高教园区区域中心和国内学科资料最齐全的服装与艺术设计情报中心之一。校园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是孕育桃李、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派遣教师出国进修、讲学、合作科研及参加其它学术活动,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积极探索“3+2”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联合研究中心,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化办学趋势日益明显。 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理工大学,在新世纪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校师生正满怀信心,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为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阔步迈进!
浙江!希望能帮助到你!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艺、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是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2010年9月从杭州市文华校区整体迁址至浙江省海宁市连杭经济开发区长安新校区。学院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5年12月获批首批十所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本科高校之一,2016年12月当选为浙江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协作组理事单位。
学院坐落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皮衣之都——海宁,占地近千亩,建筑面积31万余平方米。学院交通便利,紧临沪杭高速公路和杭浦高速公路,规划在建的杭海城际铁路直达学院门口,离浙江财经大学下沙校区、杭州临平直线距离10余公里。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生活设施优良,校园环境幽雅,是“浙江省十大最美校园”之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