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省唯一的护理职业学院。学院秉承“明德、精技、济世、创新”的校训和“自强、至善、尚能、求真”的校风,坚持以“立德树人、尚能精技、凸显特色、创新发展”为办学理念,以“立德为先,管理治院、人才强院、特色立院、实干兴院”为办院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强化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产、教、研、医结合,努力实现“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学院现有成都、德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900亩,开设有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专业6个(护理、药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五年制高职专业3个(护理、药学、康复治疗技术)、中专专业3个(护理、口腔护理、口腔修复工艺),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教育教学设施完善,建有“四川省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四川省护理生产性实训基地”、“四川省康复生产性实训基地”、“康复实训中心”、“药学与检验实训中心”、“医学形态实训中心”、“医学影像实训中心”、“心理健康中心”,与德国牙科协会共建德国标准“口腔实训中心”。拥有省内外实习基地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105个。有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为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可靠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教师团队,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现为四川省职业院校护理和康复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有专兼职教师600余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16人,副高以上职称83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三届评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卫生厅护理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考试中心医护英语水平考试特聘专家、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副会长、四川省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护理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负责人、四川省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科技厅科技进步奖和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优秀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成都市大中学校十佳青年教师、院级教学名师,2017年9月获四川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金奖等荣誉。 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熟练、综合素养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与好评,近年来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四川省职业院校大学生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四川职业院校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二等奖、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成都市龙泉驿区首届“龙促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佳绩,使我院全方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注重产教融合与教学改革。近年来,我院承担各级课题230余项,其中部省级以上课题23项,厅局级课题62项;发表研究论文435篇,其中SCI收录9篇。编写教材及专著132部。学院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四川省卫生类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改革试点院校和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唯一的医学类高职院校。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我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国际护士水平考试(ISPN)培训基地;与德国牙科技术协会紧密合作,培养口腔修复工艺等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中德护理人才交流计划中国唯一示范基地,四川地区的唯一赴德学员选拔、培训及输送基地,至今已输送36名学员赴德学习工作。 当今,高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卫生高职人才的培养迎来大发展的春天。学院将紧紧围绕办学理念与目标,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内涵,加快学院发展,立足四川、辐射全国,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目标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社会满意的现代护理职业学院,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册资本:2700万人民币
黄河科技学院不是野鸡大学。
扩展资料:黄河科技学院(Huanghe S & T University),本部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私立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1]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于1984年,1994年成为经国家教委批准第一所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0年成为经教育部批准第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4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
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四个校区,占地28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万多平方米;设有1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68个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有5个河南省重点学科,6个河南省特色专业,9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8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河南省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本专科在校生30000余人;教职工1805人,其中专任教师1377人;建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馆藏图书362.8万册。[1]
简介: 平顶山学院:百舸争流竞中原 (国标代码:10919 ) 在豫招生代码:普通本专科6125 专升本6126 中外课程合作6127 软件类6128 平顶山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城区的平西湖畔,滨临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10月的平顶山师范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等应用学科为主、工、管、理、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先后被河南省政府部门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本科院校”、“值得推荐的河南教育名片”、“河南应用技术类型十佳示范高校”、“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平顶山学院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大力推行“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推动了示范性应用型大学建设。 质量立校 学校于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10月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4月成功入选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湖滨、崇文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4.6万平方米(2319亩),建筑面积56.8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7万册,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电子图书91.19万种。学校建有体育训练馆、音乐厅、演播厅、排练厅,文化体育设施齐全。
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有56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拥有法学、英语和汉语言文学等三个“双学位”教育专业,与郑州大学等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8700余人。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学校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近三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和省级各类大学生技能竞赛中获得300多项奖励。
人才兴校 平顶山学院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坚持引才、培养与“借智”相结合,初步建立了一支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教职工1327人,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学位)近800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以上职称人员300余人。
学校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国家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人才100余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80余人。 科研强校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建设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
学校“高压智能开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平高集团共建实验室,开展高压电器智能化、节能节材制造等研究,涌现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中石油陕西长庆油田、平高集团、美国伊顿电气、皖电东送等国内外企业及重大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学校与中国林科院、河南省林业厅三方共建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研发基地。
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陶瓷研究所承担的唐代花釉瓷复仿制作技术项目,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唐代花釉瓷制作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学校雅乐团在第五届北京传统音乐节上再现了古应国宫廷礼乐文化,受到海内外同行瞩目。 特色名校 作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平顶山学院主动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平顶山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主动适应平顶山市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全面深化转型,并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学校结合平顶山市转型及支柱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智能电网装备制造、新型碳材料、智能医疗器械、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等领域汇聚队伍、搭建平台、开展应用研究,推进成果转化,打造了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电气信息类、化工环境类、文化传媒类、经济管理类”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形成了“电”“商”“文”“化”的办学特色。同时,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加强与企业、地方的合作,与平高集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圣光集团、大河网、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叶县人民政府等著名企业、行业及地方。
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是二本类院校。
南阳理工学院,简称“南阳理工”,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为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是国家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学校前身是1987年创办的南阳大学;1993年由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校,定名为南阳理工学院,原张仲景国医大学并入;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学院校区总面积176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有大型运动场2个,综合体育馆1座;学校设19个教学院部、50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职工1500余人,在校普通本专科生和留学生20000余人。
扩展资料:
南阳理工学院是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南阳,是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故里,楚风汉韵荟萃之所。
学校坚持植根南阳、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走产学研用一体化和开放办学之路,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先后获批国家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学校100所之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河南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10所之一。
河南省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中原经济区最佳服务高校、河南省十大创新创业典范学校,河南省双创基地;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教育部工程实践基地、省院士工作站、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南阳协同创新研究院。
南阳中关村领创空间等一大批科研平台。学校有19个教学院部,覆盖理、工、管、文、经、教育、法、医、艺术等九大学科,全日制普通在校生和留学生2万余人。 学校占地1760亩,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有大型运动场2个,综合体育馆1座,2012年成功承办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男篮赛事。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2.6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实验室,15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馆藏图书137万册,电子图书15000GB,自建有“南工文库”、“仲景文献数据库”、“建筑科学专题库”等特色数据库。主干带宽2万兆、出口带宽9000M的校园网覆盖全校,在全省率先实现大二层扁平化网络架构,有线、无线、IPV4、IPV6统一身份认证,终端计算机21000余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阳理工学院
简介: 黑龙江工程学院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
学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黑龙江省交通厅所属的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冶金部所属的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更名为黑龙江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始终秉持“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以“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新时期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龙江,面向行业,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社会上享有“工程师的摇篮”美誉,是国家国防科工局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实施的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百所示范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总占地面积近80万平方米。
校园内,工程文化韵味浓厚,建设有现代化的逸夫图书馆、教学实验楼、工程文化博物馆、大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等教学设施,具有泛在的移动互联网学习环境。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中外期刊600余种。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测绘工程》、《交通科技与经济》等刊物公开发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0余人,留学生60余人。
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800人。学校现有二级教学院(系、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5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管、文、理、法、经、艺等学科门类。
其中,动力、光学、计算机等3个领域被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确定为国防特色学科。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2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
测绘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测绘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 学校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与行业企业共建了中兴通讯ICT学院、龙建国际工程管理学院、智慧建筑学院、信息与智能控制学院、新道创新创业学院、航天智慧城市研究院等6个行业学院;建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工业4.0智能制造教育中心、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践中心等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内外实习基地180余个。
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共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发中心2个。与美国通用、瑞士徕卡、德国博世、德国菲尼克斯电气公司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设了GE-Fanuc自动化系统实验室、现代测绘技术实验室等一批特色实验室和实训中心。
学校建有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3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达成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协议;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美国西伊利诺伊大学、芬兰卡累利阿应用科技大学开展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项目;与韩国国立济州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互派本科生。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广受社会认可,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是教育部“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同时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师德建设“十佳先进单位”、黑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简介: 【基本情况】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地处举世闻名的北戴河和南戴河两大避暑胜地的交界处,北依戴河,南濒渤海。
学院占地528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多人,在校生9000多人,馆藏图书58万多册,固定资产总值3.7亿多元,教学仪器设备总额5200多万元。几年来,学院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河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30余项。
2017年11月被河北省确定为“省级优质校”建设单位。 【办学思路】学院确立打造“以外语为基础,以经贸为重点,教育、旅游、传媒协同发展”的应用型对外经贸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提出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立足京津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专业素质较高、应用能力较强、具有职业素养、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目标。
【学科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收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生,开办英、法、德、俄、日、韩、阿拉伯、西班牙等8个语种,设有经济管理系、国际商务系、西语系、东语系、旅游系、学前教育系、小学教育系、传媒系等8个系,围绕经贸、外语、旅游、教育、传媒五大专业群开设专业。其中商务英语和英语教育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学前教育和应用韩语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商务英语为省级示范专业,国际贸易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为省级骨干建设专业。
【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40%,博士、硕士占多半数以上,近三分之一的教师有海外学历和至少三个月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双师型教师占80%。目前有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全国外经贸行指委委员2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数字化课程资源研究分会副理事长1名,省管优秀专家1名,省教学名师1名,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名、三层次人选4名,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才1名,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1名,省高等学校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省教育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协会副理事长1名,市拔尖人才3名。
学院还聘请了90多名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长期聘请15名外籍专家在校任教。 【招生就业】学院面向全国20余个省份招生,录取分数线多年来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报到率稳定在95%以上。
2016年被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指定为全省高职单招财经商贸大类联考牵头院校。借助完善的订单教育、先进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深度的校企合作,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2010年获首批河北省创业教育示范校,2014年获评河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2017年获评河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教学科研】学院目前有国家级精品课2门(全部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教学案例库1个(英语教育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省部级精品课5门,省级示范课1门,院级精品课资源共享课24门,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45个、开发课程126门、制定课程标准510个。
学院引进德国凯宾斯基酒店、酒店财务管理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3个国际职业标准;引进西班牙、美国、德国等12本职业教材和3门网络课程;引进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俄语版、日语版)数字化教育资源。学院教师获国家级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市级青年科技奖1项。
近三年,学院师生共获得国家级团体奖14项、国家级个人奖180人次;省级团体奖18项、省级个人奖176人次。2017年,学院连续四届获得河北省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特等奖;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学院获得两个省级一等奖,两个国家级二等奖。
今年来,教职工出版论著、教材349部,获发明专利20多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2678篇,其中三大检索490篇,中文核心期刊936篇;国家级课题立项3项,省级课题立项109项,市级课题立项241项。国家规划教材9部,其中1部专著被列为省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并获得出版资助,同时获市第七届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产教融合】学院着眼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多举措推进现代学徒制。学院现有校内实训基地52个、9100平方米,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0个,其中经贸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训条件达到国内一流,与市政府共建的旅游类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全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学院积极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依托学院成立了秦皇岛学前教育职教集团,推动成立京津冀学前教育产教联盟、京津冀跨境电商产教联盟,推进新道经管学院、凯宾斯基酒店管理学院、东软教育学院的建设,与15家企业共建5个订单班,与国内上百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京津冀等周边地区及海南、三亚、福建、厦门、上海等地建有131个校外实训基地。 【国际交流】学院在美国和玻利维亚分别建有孔子学院,累计招生1万多人。
学院与美、俄、日、韩、德、法、西班牙、埃及等50余所大学开展合作。每年有来自亚、非、欧和拉美地区的长短期留学生400余人。
学院为秦皇岛外事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汉语推广基地、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河北省国际交流与合。
太原科技大学好一些。
太原科技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院系专业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6个二级学院。
开设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太原科技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二本批次招生,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办学理念 学院秉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应用型大学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深化内涵建设,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推进“4321”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双证书教育制度;围绕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构建“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学院在教育教学中始终体现三大原则:应用性原则——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围绕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大力改造传统专业,全面修订培养计划,优化完善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强调实用性;区域化原则——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
推进产学深度融合,通过打造与企业无缝对接的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来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个性化原则——以学生为本,实施教学模式根本性变革,全面推广以自主学习和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教学样式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典型任务的提出到完成为主线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以场景设计辅以研讨为特色的“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最大的选择空间。办学优势 学院依托湖北工业大学,总体进行校园建设规划。
学院共享湖工大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图书馆等教学资源。本院学生报考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优先录取。
本院学生可就近辅修湖北工业大学第二专业和攻读双学位。本院学生可直接参加湖北工业大学各类校园社团和科技文化活动。
本院学生共享学院、学校两个校园人才市场资源,校企共建专业学生可获得在行业领先的高质量就业机会。专业建设 学院以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工业”学科优势为依托,着力建设机械制造、通讯信息、土木建筑、生化工程、工业设计、经济管理等六大专业群,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管、文、理、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设有八系三部一学院,即机械工程系、电气信息系、生化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管理系、经济系、外国语系、艺术设计系、公共课部、马列课部、体育课部和中兴通讯学院,开设有36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其中物联网、生物工程、物流管理三个专业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和环境设计被列为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全日制在校学生达11000人。学籍管理 学院对符合学籍管理规定、成绩合格的毕业生颁发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士学位。
师资力量 学院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师总数为582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8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者近50%,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达到35%。
学院还积极提供条件选派和资助教师赴国(境)外研修,目前拥有境外学习经历或工作的教师比例超过10%。人才培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和多样化的发展要求,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学院在全国本科院校中率先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系列课程,开展30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开办考研辅导班、四六级英语培训班;成立有大学生艺术团、中兴彩虹合唱团、体育运动大队等50多个学生社团。
近三年来,本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赢得400多项奖励,获奖数量和层次位列全省二本院校前茅。就业服务 学院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面向行业需求,建立100多个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基地。
通过建立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近年来,学院陆续与中兴通讯、中软国际、深圳五鑫、华润新龙药业、成都华迪等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建专业合作,与全球领先的通讯设备制造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共同打造国家级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联合举办中兴通讯学院等,毕业生薪酬和岗位普遍优于同类院校。
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社会良好评价和用人单位认可,多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助学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奖、助、贷、勤、补、减体系完善。
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素质发展奖学金、研究生专项奖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及特殊困难学费减免等,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奖助覆盖率达到55%。校园建设 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地处高校科研院所密集地洪山区和东湖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
校园毗连湖北工业大学,共享一本院校优良教育资源和浓郁学术氛围。学院占地面积1089亩。
长沙大学是一本大学。
由于长沙大学又名长沙学院,所以又被人误认为二本。拓展资料:长沙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在原长沙大学(专科)基础上组建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
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学校占地约1968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150.69万元,藏书135万册,全日制在校生14020人。学校主动融入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长沙支柱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工程应用类学科专业群为主体,文化创意类与现代服务类学科专业群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现有教职工994人,其中专任教师754人。教职员工中正高职称教师9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4人。
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资料参考:百度百科 长沙学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