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展示了90后新生力量创新创业的特点。其中,对创新创业表示有兴趣的高校学生超过60%,占五分之一大学生意向选择在大三创新创业,而二线城市则成为高校学生首选区域;高科技行业成为主要意向行业。
星河互联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傅淼认为,90后的创业者比起前辈来讲多几分底气,这种底气源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文化上的自信,这也使得现在90后的创业领域多集中于软实力方面 ,像是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等。
一、优秀创业计划书 (一)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将所学创业知识技能综合运用和体现到计划书编写之中。
创业思路清晰,创办企业的考虑详细、周全。所编计划书对实际创业的指导意义强。
(二)从自身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地域优势。 对竞争对手和市场风险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三)正确理解把握了计划书的要求。内容完整,10步间各步有机关联、前后贯通。
字迹工整清晰。数据计算准确。
(四) 创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布局,社会效益好,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安置就业多。 (五) 创业项目易于付诸实际,创意新颖,市场调查充分、分析透彻,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定位清晰准确,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有很强的可行性、操作性。
(六)创业计划书评审得分达到90分以上。 二、合格创业计划书 (一)能够将所学创业知识技能运用和体现到计划书编写之中。
所编写的计划书对实际创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对自身优势、地域优势,以及竞争对手和市场风险有一定的认识。
(三) 基本理解和把握了计划书要求。内容大体完整,10步间各步能够关联和贯通,字迹较为工整清晰,数据计算基本准确。
(四) 创业项目符合国家法规政策。 (五) 创业项目基本可行、可操作。
(六) 创业计划书评审得分在60分至90分之间。 三、不合格创业计划书 (一)不能够将所学创业知识技能运用和体现到计划书编写之中。
创业思路缺乏、模糊。 (二)没有理解掌握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概念,包括销售成本与现金流量等问题。
没有掌握创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 (三)不能够理解和把握计划书要求。
内容残缺不齐,10步间各步前后不一致、相脱节,计划书表八、九、十步中有空白。字迹潦草模糊,数据计算错误较多。
(四)创业项目有违国家法规政策。 (五)创业项目缺乏调查研究和认真思考,不能够联系自身实际,凭空随意编写,与市场和客观现状差距大,难于付诸实际,不具有可行性、操作性。
(六)创业项目明显不具有生存前景和盈利空间。 (七)抄袭、他人代劳计划书,包括字迹相同,东拼西凑,以及3步及其以上内容数据与其他学员完全雷同。
(八)创业计划书评审得分低于60分。 附件2: 乌鲁木齐市SYB创业计划书评审分值标准表 计划书项目内容分值评分标准 一、企业概况 1、主要经营范围、2、企业类型5分两项各占2。
5分,表述不明确、不合法规扣分。 二、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 1、相关经验、2、教育背景5分两项各占2。
5分, 表述不确切或过于简略扣分。 三、市场评估 1、目标顾客 2、市场容量 3、市场容量的变化 4、优劣势比较4部分15分1-3项各3分、第4项6分 未进行市场调研凭空随意编写,与市场和客观现状差距大,理解错误或填写错误均扣分。
四、市场营销计划 1、产品 2、价格 3、地点 4、促销10分4部分各2。5分 理解错误、填写错误、不会运用4P原理均扣分。
五、企业的组织机构5分除表格外各项1分,表格为参考项目。 六、固定资产 1、工具和设备 2、交通工具 3、办公家具和设备 4、固定资产折旧10分表1-3项各2分,表4项4分,表1-3如有省略项,分值累计至表4。
固定资产与本企业产品或服务不相干、相脱节扣5分。 七、流动资金 1、原材料和包装 2、其他经营费用10分项目不完整,第1项扣5分,第2项扣10分。
流动资金与产品、产量、企业规模相脱节扣5分。 八、销售收入预测10分计划书4、6、7部分数据与8、9、10部分数据没有衔接关系的扣10分。
销售收入与与产品、产量、企业规模明显脱节扣5分。 九、销售和成本计划15分8、9、10部分有一项空白,计划书即为不合格。
第10部分现金流量表出现负数扣15分。销售和成本与产品、产量及市场实际明显不符扣10分。
十、现金流量计划15分数据来源错误扣5分,数据计算错误酌情扣1-5分。 总分100分 附件3: 乌鲁木齐市SYB创业计划书集中指导点评班期情况表 编号[200 ] 号 培训学校 名称 培训班期及 培训日期 创业计划书份数 持《再就业优惠证》学员份数 持《求职登记证》学员份数 其他学员份数 对本期创业计划书综合评分(取下列分值中的一个) 优秀100、95、90 良好85、80 较好75、70 一般65、60 差59以下 对本期创业计划书总体评语: 本期指导点评组推荐的本期优秀创业计划书(学员姓名): (共计 份) 本期指导点评组专家签名(共计 人) 组长: 成员: 指导点评日期: 年 月 日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培训处)组织负责本期指导点评的工作人员: 备注。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的95后女孩童玺2015年以自媒体为切入点,创立了“三体迷”创业项目。
虽开始时没有任何收入,但她仍坚持探索和学习,慢慢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自媒体写作方式,阅读用户不断增长。到了2017年,自媒体账号“三体迷”在各大网络平台订阅人数超过50万,累计阅读量超过3亿。
童玺的创业项目日渐引起关注,她也成为学校的“创业明星”,获得2016年“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目前她的公司有了专门的内容制作团队,在线下也开发了周边产品、漫画视频、科普教育等一系列相关产品,逐步走上正轨,成了微创业的典型案例。
2017年9月发布的《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高校学生超过60%。企业、高校和政府部门都开始关注并陆续推出不同形式的微创业计划。
教育部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家华说:“微创业是非常好的学习和练习创业的方式。”来源:光明日报。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现实,大学生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受冷落,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及企业的对其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更多关于创业的咨询。..
《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指出,高校学生更希望在大学阶段尝试创新创业,意向选择在大三时期开始创新创业的学生占五分之一。
有34%的高校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基本满足创新创业需求。仅有34%的高校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基本满足或完全满足创新创业需求。
超过三分之一(35.04%)的高校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尚不满足创新创业条件,还有30.64%高校学生表示不清楚。美索不达米亚社群CEO金昊锋认为,相对于摸爬滚打多年的前辈来讲,90后在商场上的经验不足,对于一些文化、规则还缺乏了解和实践经验。
高校学生对于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评估相对客观,但同时存在对个人能力低估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如何补足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的短板,让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条件的学生获得可能性,让说不清的学生可以对自身能力与参与创新创业建立基本认知并形成准确的判断。
《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显示, 49.62%的高校学生选择二线城市为意向创新创业的首选区域,超过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经济高度发达的一线城市的比例(32.46%)。
40.51%的高校学生意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意向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以及与自身专业相结合领域的比例分别为18.84%和13.66%,另有13.37%的学生意向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最受高校学生欢迎的领域是高科技行业,占比达到24.35%,意向选择经营店面进行创业的比例次之为21.27%,意向在电商、微商领域创业的以15.27%的比例排名第三。
星河互联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傅淼认为,90后的创业者比起前辈来讲多几分底气,这种底气源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文化上的自信,这也使得现在90后的创业领域多集中于软实力方面 ,像是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等。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偏爱二线城市 高科技行业最受青睐。
9月26日,在北京发布《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超过60%的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表示有兴趣,二线城市已成为其创新创业的首选区域,高科技行业也成为其创业时的主要意向行业。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在发布会上表示,全球化智库于2016-2017年分别对国内100所高校的2797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研,探究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的良好发展,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与专家学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报告首先指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推动下,65%的学生对创新创业表达出“有兴趣”或“比较有兴趣”。
在区域选择方面,49%的高校学生表示更愿意在二线城市创业,这个比例大大超过了将一线城市作为首选的学生比例。报告认为,面对一线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成本和商业成本居高不下、交通拥堵情况严重等大城市病,以及二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的潜在优势,高校学生选择二线城市开展创新创业的比例逐渐增加并超过一线城市已成为现实。
其次,报告还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领域进行了总结。报告指出,40%的高校学生更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或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行业进行创业,而高科技行业又在众多行业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高校学生创业时最关注的“香饽饽”。
此外,报告还对高校学生在创业资金来源、配套服务、相关教育现状等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及需求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酌情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二级学院、设立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极具可行性的建议,从而助力高校学子创新创业,并提升其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据悉,全球化智库长期致力于教育、创新创业和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研究,出版相关蓝皮书系列,发表研究文章,并多次举办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国际化高端研讨会,《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是本年度发布的第十份独立的研究报告。
二线城市较受欢迎,大概是一线城市各方面压力过大。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现实,大学生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受冷落,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及企业的对其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