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酒问字典出《汉书•扬雄传》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
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
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
后人用覆酱瓿也。 ”雄笑而不应。
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汉代,有一个人叫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是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
扬雄在青年时期就勤奋学习,博览群书,知识丰富。他口吃不善言谈,长于思考问题,清静寡欲,不追求富贵,不贪图虚名。
一生喜爱文学,尤其偏爱辞赋。他家境贫寒,但尽力写作,著述很多。
晚年在朝中当了一个大中大夫。 扬雄喜好喝酒,有爱好学问的人常带着酒菜向他讨教,巨鹿的侯芭经常和扬雄住在一起,学习他著的《太玄经》、《法言》等哲学著作。
《法言》是模仿《论语》写的,《太玄经》是模仿《易经》写的,比较难懂。 大学问家刘歆也看过这两部书,看后对扬雄说:“何必白白辛苦一场呢!如今那些享有高官厚禄的学者,尚且弄不懂《易经》,何况你的《太玄经》是模仿《易经》写的。
能有什么价值呢?只恐怕后人要用它盖酱缸了。”对刘歆这番冷嘲热讽的话,扬雄笑而不答。
公元18年(天凤五年),扬雄病逝,享年71岁。 巨鹿人侯芭为他修了坟,并且守丧3年。
“载酒问字”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比喻勤学好问,或用来比喻从师受业。
扬雄是西汉末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古文字 学家。
汉成帝时,他担任给事黄门郎的小官。当 时,王莽、刘歆和他共事,职位差不多。
后来,王莽 篡权,当了皇帝,封刘歆做国师,封扬雄为大夫,派 他在天禄阁上校书。 不久,刘歆和甄丰父子同谋,想要废除王莽, 恢复汉室。
不料事情败露,刘歆自杀身亡。扬雄 受到牵连,被王莽免去了大夫的职务。
扬雄本来 就为人清高,又不是什么贪官污吏,所以罢官之后 家里更没钱了,非常贫困。可是他还有个毛病,就 是爰喝酒,天天离不了酒,老是处于半醒半醉的状 态。
现在由于家里非常贫困,不能天天喝酒。有 人知道这事后,索性用车载着酒来向他求教学问 上的事。
扬雄对文字训诂学颇有研究。当时的人 读古书时,会碰上很多难懂的古字,诸如金文、篆 书之类,都会来请教他,有的还专门向他学文字 学,这就是“问字”。
于是“载酒、问字”这两样事, 就这么合到一起,成了一条成语。
杜康,东周时代人,今河南省汝县城北杜康村是他的老家,相传杜康是我国最早发明造酒术的人。曹操在《短歌行》中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可见把“杜康”比作酒了。
西晋时,安徽宿县有个名叫刘伶的名士,和诗人阮籍、稽康等人友善,时有“竹林七贤”之称。刘伶好酒不羁,自谓“唯酒是务,焉知其余”,常乘车携酒遨游。每次外出命家人荷锄相随,声称“死便埋我”。
一天,刘伶来到一景色幽静处,三山环抱,一泉涌出,柳暗花明之间,有一小酒家。嗜酒如命的刘伶急忙下车问津,但见酒家门上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水底眠”,横批:“杜康酒家”。
刘伶自恃海量,一连喝了3杯。岂知酒后天旋地转,尚未结账,便登车而去。刘伶回到家中,沉睡不起,几天后,竟一命呜呼。3年后,酒家突然登门讨账,刘伶夫人本来悲愤不已,见酒家讨账更是哭哭啼啼闹着要索命。酒家不慌不忙说道,刘伶实不曾死,只是酒醉长眠。刘伶夫人发墓启棺,果见尸体栩栩如生。眨眼间,刘伶徐徐坐起,口中连称:“好酒,好酒!”后人有诗为赞:“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饮了杜康三盅酒,醉了刘伶三年整。”
酒是酿造的,经过小麦等实物发酵而成
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弥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也有专家认证为黄酒,作为黄酒工作者闻之为之跃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至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枚不胜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说明酒存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传说,发明酒的人,名叫杜康。他当长工时,有一次偶然把高粱米饭放在树洞中,时间久了,发酵成了酒。所以开始名叫“久”,后来才有“酒”字。增加“酒”的历史典故。酒产生于何时,现已无可考。
(齐)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韝鞠鯱,待酒於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战国时齐国淳于髡的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