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邓当死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孙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三国中与吕蒙有关的成语有两个: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
刮目相待:形容刷新眼光,对人改变旧的看法。
具体故事是这样的:
吕蒙是东吴名将,从小练得一身好武艺,年青时立了不少战功,受到孙权的器重。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责任重了,应该抽时间读点书才好。”吕蒙说:“在军营里事务那么多,哪儿还有时间读书呢?”孙权笑着说:“我并不是要你像博士(官名)那样精通经书,只是要你多浏览一?
三国中与吕蒙有关的成语有两个: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 刮目相待:形容刷新眼光,对人改变旧的看法。
具体故事是这样的: 吕蒙是东吴名将,从小练得一身好武艺,年青时立了不少战功,受到孙权的器重。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责任重了,应该抽时间读点书才好。”
吕蒙说:“在军营里事务那么多,哪儿还有时间读书呢?”孙权笑着说:“我并不是要你像博士(官名)那样精通经书,只是要你多浏览一些兵法,懂得一点历史罢了。你说事情多,总比不上我多吧!我自己就有这个经验,读了一些兵法、历史,对自己很有帮助。
你不妨试一试。”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一有空就认真读书。
鲁肃刚代替周瑜当大将的时候,经过吕蒙的驻地,看望吕蒙。当时鲁肃以为吕蒙不过是一员武将,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这回,他和吕蒙谈话以后,听到吕蒙议论风生,见解精辟,十分佩服,说:“你现在的才能胆识,跟当年吴下(即吴中)阿蒙,大不一样了。”吕蒙自豪地说:“对一个人,三天不见就应该另眼看待(文言是“刮目相待”)。
您可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哪!”。
大将甘宁性情粗暴,轻于杀戮,不但经常违背吕蒙的心意,而且不时违犯孙权的命令。
孙权对此,颇为恼火,吕蒙却总是为他说情,他认为,“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孙权听了吕蒙的话,厚待甘宁。
后来,甘宁果然为东吴出了大力,立了大功。后甘宁厨房下一小童犯了过失。
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他遭甘宁杀害,便将其藏匿起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要升堂见母时,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
可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却把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然后,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缆绳,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
吕蒙闻后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
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
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宁满面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负卿”。于是,便去见吕蒙的母亲,并跟吕蒙欢宴竟日。
吕氏,吕蒙的姊姊,邓当的妻子。邓当,吕蒙的姊夫,孙策的部将。
吕琮,吕霸之兄,在吕霸去世后继承了孱陵侯的爵位。吕霸,吕蒙之子,在吕蒙去世后继承了孱陵侯的爵位。
吕睦,吕琮之弟,在吕琮去世后继承了孱陵侯的爵位。 小说中吕蒙初登场于第三十八回《战长江孙氏报仇》,因孙权招贤而与陆逊、徐盛等人相继投至其麾下,并于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死亡。
吕蒙在小说中的形象与史实相类,《演义》未有因为尊崇关羽的考虑而抹煞吕蒙的军事才能。吕蒙于第三十八回时担任平北都尉,为孙权引见来投的甘宁,并随孙权攻打江夏黄祖,于阵前亲斩敌军前锋陈就。
后来吕蒙亦参与赤壁之战,与太史慈同属前线第四队部队,又奉命引三千兵去乌林接应甘宁部队,然后追击曹操,逼得曹操要留下张辽断后。在周瑜攻打曹仁 ,与及孙权战濡须、合肥之时,都有吕蒙献计的情节 ,以示吕蒙的战略眼光确实胜于东吴一般将领。
不过,小说中未有提及吕蒙年青时奋进与及其由武转文的学习经历。当吕蒙接任周瑜、鲁肃之位后,开始与蜀国君臣为敌。
后来吕蒙白衣渡江,攻荆州,擒关羽,虽然情节上吕蒙表现得谋略出色,处处料敌先机,能够运筹帷幄之中,但却因为成为了谋杀蜀汉大将关羽的元凶,而在小说作者“拥刘抑曹”的思想笼罩下被编造了一个“因关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场。不过吕蒙征服荆州,以怀柔手段令关羽攻魏前线部队士气崩溃的策略,受到后世军事家的认同,并视为典范。
小说后期,魏军都督司马懿在对蜀战争时以怀柔手段软化蜀军的仇忾心,表示是师法于吕蒙袭荆州之故事。毌丘俭于淮南据寿春反魏,司马师准备讨伐他时,太尉王肃曾献计先行安抚淮南将士留在中原的家属,以释其战意,同样提到吕蒙袭荆州一事。
京剧剧目《走麦城》中有吕蒙一角,其脸谱勾蓝花三块瓦脸。 年份电视剧/电影饰演者1985《诸葛亮》甘山1994《三国演义》郭沫浪张京海初国良2004《武圣关公》王国强2010《三国》常铖参考资料:。
吴下阿蒙读音: wú xià ā méng释义: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自: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造句: 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
嗟乎!非吴下阿蒙。(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篇》)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刮目相看读音: guā mù xiāng kàn释义: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自: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 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朱自清《这一天》)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著成绩近义词: 另眼相看 另眼看待反义词: 视同一律洗脚上船读音: xǐ jiǎo shàng chuán释义: 指居于水滨,舟行极便。出自: 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一拥而上读音: yī yōng ér shàng释义: 一下子全都围上去。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
手不释卷读音: shǒu bù shì juàn释义: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出自: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造句: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 学而不厌 爱不释手反义词: 不学无术。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