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歇后语(歇后语的典故)

歇后语(歇后语的典故)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8-28 20:22 浏览:14 次

1.歇后语的典故

关羽失荆州的故事来自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当时孙权欲夺荆州,叫陆逊“速为孤图之”。陆逊闻荆州军马整素,无奈装病。陆逊对吕蒙献计:“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与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关公闻听陆口守将吕蒙病危,换了陆逊,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果然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致使荆州失守。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记载: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版上,所以叫做“祝版”。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版”。王羲之曾写过“祝版”,是写在木版上的。由于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因此字迹渗透入木,竟达三分之深,这就叫“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出自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手下老将黄盖为周瑜献计,欲用火攻曹营。并且黄盖愿意诈降曹操,行周瑜之诈降计。周瑜依计借故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写信给曹操诈降,曹操中计,火攻成功。

2.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大全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一】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二】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三】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四】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五】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七】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3.出自历史典故的歇后语大全

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

鲁班皱眉头——别具匠心

陈胜扯旗——揭竿而起

楚霸王自刎——身败名裂

李世民开言路——从谏如流

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

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

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4.一些具有典故的歇后语

歇后语故事拾例 客话歇后语,除运用同音异义、谐音,以对比、暗喻、隐喻等修辞手法组成外,还有以特定故事组成者。

对这种歇后语,如不明其故事,就难解释其寓意。现举例如下: “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

张三爷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

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

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

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参考资料:更多/xsfc/xszp/web/%B9%CA%CA%C2%B4%F3%B9%DB/syzn.htm 歇后语故事—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

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

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

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

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

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

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 懒婆娘的裹脚 -- 。 在一般的语言中。

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

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

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

"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

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

如: 空棺材出葬 - 小葱拌豆腐 -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

5.歇后语的故事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释义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也写作“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示例 我如今与舍弟分开,这弟兄们是~。

我叫舍弟看看我的过法。(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八回) 近义词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八仙过海的传说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

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

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乘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

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厮杀,腰斩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

八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 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奔众仙而来。

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只见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

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时,恰好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罢战。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民间传说中道家的八位仙人,历来说法不一。

明代昊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里,确定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人。传说他们过海时,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 作为歇后语也行,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作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2 周瑜为大都督对抗曹操.为了让使曹操上当,周瑜和黄盖决定使用苦肉计.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不逊.于是周瑜大怒,下令将黄盖斩首,众将苦苦求情,周瑜便将黄盖处于杖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周瑜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就相信了黄盖,之后赤壁之战爆发,诈降的黄盖开船来投降曹操,不料曹操中计,曹操的船团被黄盖的火船击中而着火,加上庞统的连环计和诸葛亮招来的东风,曹操军溃不成军,经过周瑜的奇袭后几乎全军覆没,甚至到了差点要被关羽所杀的地步.之后曹操怕周瑜,一直不敢南下. 其中在打黄盖时有一个很小的插曲:周瑜要将黄盖斩首时,鲁肃替黄盖求情,而且暗示一旁观看的诸葛亮一起求情,但是诸葛亮一点要求情的意思都没有.等到黄盖被打五十大板之后,鲁肃去营中找诸葛亮质问:"黄盖被打,我等都去求情,你是贵客,为什么见死不救?"诸葛亮听完脸色一变:"子敬(鲁肃的字)欺负我啊!"鲁肃就疑惑了:"我一直对待你都不错,哪来欺负你?"诸葛亮大笑着说:这是周瑜和黄盖在用苦肉计,利用假情报让蔡中蔡和传消息,我怎么可以随便说出?"鲁肃显得有点不相信,诸葛亮又说:"这事千万别告诉周瑜.要不他又要找我麻烦了,你只说我也埋怨他就行了."鲁肃便答应了.回到周瑜营中,周瑜问鲁肃;"诸葛亮对此事有何看法?"鲁肃便按照诸葛亮教他的回答:"他说他也埋怨都督做法."周瑜听完非常高兴:"这次瞒过他了."鲁肃问怎么回事,周瑜回答:"这是我和黄盖为了麻痹曹操使的诈降计,看来诸葛亮完全不知道,这人未必是我对手."鲁肃听完大吃一惊,心里暗暗佩服诸葛亮的先见之明. 可见苦肉计瞒得过曹操,瞒不过诸葛亮.要是曹操像诸葛亮一样谨慎,那么黄盖那五十杖不单白打,赤壁之战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3 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

姜太公用支钩不挂鱼 饵钓鱼,愿意上钓的鱼,就自己上钓。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 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

那 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 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 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

他一边高高 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 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 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 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

6.关于几个歇后语的典故,具体看补充

八 仙 过 海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周榆打黄盖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中,周瑜想利用曹操派来卧底的蔡忠蔡和使用反间计,黄盖主动找周瑜欲施苦肉计,骗取蔡忠蔡和的信任,并致信曹操黄盖要带着粮草投靠曹军,后又有庞统巧施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结果在赤壁火烧曹操百万大军。

姜太公钓鱼

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有个叫缅伯高的人奉命去京城给皇帝进贡天鹅,在路途中,缅伯高见天鹅的羽毛脏了,便准备用河水洗干净,谁知天鹅一出笼子立刻展翅飞走了,缅伯高没办法,只好捡起一根天鹅的羽毛继续赶路。拜见皇帝时,缅伯高举起这根洁白的羽毛,对皇帝吟了一首诗,其意是:我千里迢迢赶来,虽然只送给您一根鹅毛,但这番情意却是多么深厚啊。

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7.说说以下几个歇后语的典故

就说的简单点了。

1,话说曹操要破汉,这势必威胁东吴,于是东吴与蜀联盟,共同抗曹,当时刘实力薄弱,就像东吴借了了军事要塞荆州,并答应抗曹后归还,没想到抗曹后,东吴向刘备要荆州,刘备一直不肯归还。2,同样发生在赤壁大战中,为了实现诸葛亮的火攻曹军计划,必须要有人向曹诈降,好在接近曹营的时候点火烧船,于是周瑜便在曹派来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面前做了这出戏,取得了曹的信任,以致火攻实现,曹军大败。

3,还是赤壁之战,曹军一80万大军下江南,气势汹汹,尽显野心,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还是败给了孙刘联军。4,讲的是《西游记》里第二回,孙悟空不满皇帝老儿只给他弼马温的小官做,于是大闹天宫,由于他法力无边,众神只有挨打的分,各个异常慌张,最后还是由如来佛制服了他。

歇后语的典故

相关推荐:
  • 惘然典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典故是什么)
  • 弄石(求助哪些石头有典故)
  • 8有啥典故(七啊八的,有什么典故)
  • 解衣(解衣衣之,推石石之是什么意思)
  • 战备(古代关于战备的名言)
上一篇:提升自己的正能量句子充实 下一篇: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业都涉及到哪些)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扁鹊治病典故(神医扁鹊治病的小故事)
曾国藩典故(关于曾国藩的故事)
彩礼典故(佘太君要彩礼有何典故)
千里马与伯乐(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
76典故(76人的蛇是什么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1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