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泗州城始建于1500年前。当年,隋文帝开凿洛渠,由洛阳帝宫西苑至洛口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水,经开封、商丘、灵璧、夏丘至临淮(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入淮。唐开元年间,徙泗州府于临淮县。这里溯淮而上,可通濠梁、颖寿,顺淮而下,可抵淮阴、山阳(今淮安),经运河可直达长江,沿汴河西行,可抵开封、洛阳,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漕运中心,商贾云集,辎铢喧闹,是座曾经辉煌了900多年的古代港口城市。
古泗州城呈椭圆形,长1.9公里,宽1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共5个城门,每个城门外都有扇形的瓮城,因此形状酷似少了一只腿的乌龟。古泗州城原是汴河漕运中心,后被黄河夺汴入淮洪水淹没,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被洪水淹没于洪泽湖底,现有1/10淹没在淮河水中,其绝大部分与盱眙县城第一山隔淮河相望。
古泗州城随后失踪320余年。古城的绝大部分遗址,专家估计沉埋在旗杆滩和城根滩的田园下。当地民间一直有“水母娘娘沉泗州”的传说。
古泗州城淹没后,原泗州府迁址至现安徽省泗县,所以一直以来,泗县又称泗州。当地的地方戏曲被称为“泗州戏”。
泗州城不是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垮,而是日积月累的洪水淹没,因此泗州城下的建筑根基、街道布局都保存完好。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张敏所长说,这是全国惟一一个灾难性古城遗址,它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了三百年前的城市状况。盱眙计划将投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开发古泗州城旅游资源。古泗州城遗址经过开发,可以成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东晋城有东晋孝子王祥的“卧冰求鲤”的感人而温馨的故事,现在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就有“王祥卧冰”的景点.
古泗州城始建于1500年前。
当年,隋文帝开凿洛渠,由洛阳帝宫西苑至洛口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水,经开封、商丘、灵璧、夏丘至临淮(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入淮。唐开元年间,徙泗州府于临淮县。
这里溯淮而上,可通濠梁、颖寿,顺淮而下,可抵淮阴、山阳(今淮安),经运河可直达长江,沿汴河西行,可抵开封、洛阳,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漕运中心,商贾云集,辎铢喧闹,是座曾经辉煌了900多年的古代港口城市。 古泗州城呈椭圆形,长1.9公里,宽1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共5个城门,每个城门外都有扇形的瓮城,因此形状酷似少了一只腿的乌龟。
古泗州城原是汴河漕运中心,后被黄河夺汴入淮洪水淹没,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被洪水淹没于洪泽湖底,现有1/10淹没在淮河水中,其绝大部分与盱眙县城第一山隔淮河相望。 古泗州城随后失踪320余年。
古城的绝大部分遗址,专家估计沉埋在旗杆滩和城根滩的田园下。当地民间一直有“水母娘娘沉泗州”的传说。
古泗州城淹没后,原泗州府迁址至现安徽省泗县,所以一直以来,泗县又称泗州。当地的地方戏曲被称为“泗州戏”。
泗州城不是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垮,而是日积月累的洪水淹没,因此泗州城下的建筑根基、街道布局都保存完好。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张敏所长说,这是全国惟一一个灾难性古城遗址,它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了三百年前的城市状况。
盱眙计划将投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开发古泗州城旅游资源。古泗州城遗址经过开发,可以成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一场始料未及的特大洪水淹没了繁华的泗州古城。
300多年来,在苏北洪泽湖西岸一直流传着“水漫泗州的故事”。水漫泗州本来是封建统治者治水不力造成的大悲剧,却被后来的一些文人演绎成了神话故事。
故事说的是泗州城西北的大李集有个叫李长善的青年,他到南京(当时叫应天)赶考路过洪泽湖边住宿,湖中水妖水母娘娘慕其英俊,欲招为婿。 李长善功名心重,不恋女色,当即拒绝了她的要求。
水母娘娘一怒之下,借来了东海水淹没了泗州城。李长善死后化成了一只鱼鸥,他历尽艰难带回成群结队的海鸥衔土堵塞了淮河水道,冲掉了水母娘娘的水宫,为泗州的乡亲们报了深仇大恨。
京剧《泗州城》又名《虹桥赠珠》,它就是根据水漫泗州历史事实与神话传说改编的。 其剧情主要是:女妖水母盘踞泗州,兴风作浪,孙悟空率神兵天将与之格斗,终于将其降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剧先后有关肃霜、宋德珠、朱桂芳与闫巍等著名京剧演员主演。其中,关肃霜主演的京剧《泗州城》曾于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
2004年,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演员闫巍主演的《泗州城》又成为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武戏擂台赛入选剧目。
增兵减灶
【典故出处】源自《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
【成语释意】 增兵减灶和减兵增灶是古代打仗时的一种战法,主要是为了迷惑对方。增兵减灶和减兵增灶都是叫对方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兵力,从而有利于自己战胜对方。
【原文】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1⃣️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1⃣️固:本来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
【译文】 又过了十三年,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城。魏将庞涓听到消息,放下韩国赶回,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孙膑对田忌说:“他们魏军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千年古城,万年遗恨。
历史上的泗洲城历经繁荣与沧桑。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在现在的泗阳县郑楼乡建制设州,因城倚泗水而建,故称"泗洲",也即历史上的第一个泗洲城,当时的泗洪属泗洲治。
唐开元23年(公元735年),为加强漕运管理,唐玄宗决定将泗洲城和泗洲治合并重建,并将新城址移至汴河与淮河入口处,也即今泗洪县的最南端,与今盱眙县隔淮河相望。 泗洲城自唐朝初建,经历代扩建,至明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泗洲城周长九里三十步,城墙高二丈五尺,城内另建有里城一座、辅城45座。城内共有十五条街,三十四条巷,住家近万户。
当时泗洲城的城镇建设相当繁华,鼎盛时仅有历史记载的寺、庙、塔、楼、观、庵、祠、坛等建筑就有几十处。因交通发达、商贾云集、经济、文化繁荣,泗洲城成了历史上的一座名城。
泗洲城多水。城内河沟交纵,可通舟楫,城内建有桥梁十六座,后世有人将当时的泗洲城比作东方的威尼斯;城外是护城河,环城皆水,将整个泗洲城完全圈在当中。
城墙上共开有五处城门与外界沟通,但进出城均需通过吊桥。因为到处都是水,为方便交通,古泗洲城还设有三处渡口。
也许是冥冥中注定,泗洲城因水而兴盛,但最终也因水而毁灭。 因地势低,泗洲城自建城以来,一直没能摆脱洪水侵袭的困挠,几百年间,黄河水多次决口淹城,淮河上游的洪水也一次次肆无忌惮地侵犯州城,围城护堤屡修屡毁,城墙门楼也多次受损,城内多次全城淹没。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97年)冬,洪水再一次淹没了泗洲城,以后连年洪水不退。康熙35年(公元1696年)夏,又一次特大的洪水再度侵袭,整个泗洲城全部没入水中并再也没也露出水面,千年古城从此梦幻般地消失了。
现在,逢降水较少年份时,原泗洲城旧址处的淮河里能显露出一段古泗洲城的残存城墙,矗立水中;遇干旱年份,洪泽湖水全面降落时,湖底还能找到很多整块的古泗洲城的城墙砖.。
《泗州城》则是一出最典型的武旦戏。泗州城水母幻化人形,欲与书生乌延玉成婚。乌骗取水母身上的明珠,逃出洞房。水母大怒,率领水族兴动波涛,淹了泗州城。观音菩萨遣众神将与之搏斗,终将水母擒获。这出戏最能展现武旦的功夫了,在格斗中要刻意安排京剧特伎——打出手。水母在众神将的夹击下,困兽犹斗。在出手锣鼓伴奏下与天兵斗法。刀枪棍棒满台飞舞,抛、真、踢、接,目不暇接。水母以拍枪、挑枪、踢枪、前桥踢、后桥踢、虎跳踢、乌龙绞柱踢、及连续跳踢等高难度舞蹈动作表现惊险的战斗场面。极具戏剧的观赏性。
泗州城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境内。地面范围3600余亩,除107亩水面外,余下的3500余亩皆是乡村集体性质用地。集体性质土地中:耕地2252亩,承包水面445亩,林地120亩,宅基地325亩,其他土地260亩。
古泗州城遗址内共有居民户455户,人口1702人,房屋2116间(其中:楼房70间、平房345间、瓦房1351间、其他住房350间。)
泗州城始建于北周,隋朝时毁于战乱,唐代重新兴建。由于泗州城地处淮河下游,汴河之口,为中原区域之襟喉,南北交通之要冲,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加之漕运事业日渐兴旺,泗州城所傍的汴河对岸又建设了一座新城,新城的发展更快,其规模逐渐超过老城区。明代,两城之间的城墙拆除,使两城合二为一,为防水害,将唐、宋时建筑的土城撤去,更以砖石,成为现今国际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原汁原味的地下(水下)古城。
宋代,泗州城已十分繁华,历史上称为“奔驰马骤无间时”,加之景色秀丽,朝廷政要、文人墨客无不慕名前来,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明代,泗州城城中船舶如流,店铺林立,商贾蚁集,更为繁盛,其鼎盛的原因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一个重大的政治背景,即朱元璋的祖陵建其北侧,每年的各类“祭祀”活动使泗州城成为朱明王朝的“行宫”,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由于古泗州城是一座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的名城古镇,加之古泗州城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全国五大名刹之一的“僧伽塔”就建在泗州城内(《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形既“僧伽大师”),使泗州古城成为历史上(廛市繁荣、人文荟萃)的名州古城。
泗州城在世945年,曾设治四处。其中以在盱眙境内的时间最长。清康熙十九年(1680)由于黄河夺淮,使其沉沦泽国,成为“中国的庞贝城”之谜。泗州城淹沉后便移治盱眙城达97年之多。古泗州城由于其千年辉煌而又沉重的历史,三百多年来给其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同时又因其震撼世界的资源品位引起了诸多中外专家、学者的探讨追寻。
随着国际和国内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许多中外专家、财团盯上了这一资源,但由于泗州城丰富的地表水使得古泗州城的准确位置一直难于寻觅。
2000年,在省文物、地质、水利专家的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勘探工程,初步确定古泗州城的四址范围,为了理清古泗州城遗址地下城址分布,2002年又邀请了南京大学考古队对泗州古城实施密探工程,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揭开了水下泗州城沉睡三百载的神秘面纱。
经勘探:泗州城周长与史料记载的九里三十步相符。四址范围为(北东)54°,长2.05公里,(北西)342°,宽1.2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
由于古泗州城墙和城内主体建筑大多采用大块条石奠基,上部为明代大砖用糯米汁、石灰、桐油混合浇注,因而坚固耐久;加之城墙宽(两道城墙,分别为5米和2米宽),基础深(淤积深度达7米之多),虽受洪水侵害和七十年代分田到户人为影响仍不影响总体形象。
2005年6月,《古泗州城遗址考古钻探报告》、《古泗州城遗址保护利用开发可行性报告》正式通过专家论证,并于2005年10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十一五规划”开发项目。
2014年12月1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专家者汇聚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因洪水肆虐而被深埋水下330多年的“东方庞贝”盱眙县泗州城,经过三年多考古发掘,已确定了古城遗址范围,一大批珍贵的文物“重见天日”。
2004年以来,在江苏省文物局的支持下,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和盱眙县文化局开展了古泗州城遗址的调查勘探工作。
至今,考古人员在调查区内做了近7000个探孔,并利用当地农田水沟、鱼塘等断面做探沟解剖工作,相继发现了埋藏于地下的古泗州城内、外城垣,内城垣的5座城门、1座马面,城内的东西干道和3条南北大路、流经城区的古汴河河道等,同时在汴河以西和东西向主要街道以北的范围内发现3片大型建筑区。此次勘探发现的古泗州城内城垣平面布局大致呈椭圆形,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中东北一端稍宽大。
另外,各城门位置突出于城墙墙体,尤以北门处突出更为明显,同时在西垣的南部发现有一转折弯点,香华门处有一“S”形弯。城址平面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宽约1000米。
墙体宽约10米至15米(城门处除外),现残存高约4米(1680年洪水淹没前的地面之上高度)。墙体横断面形状呈底宽顶窄的梯形。
墙体采用内、外砌砖石包墙并中部填土的建筑方式。部分地段的城垣打破或利用了宋时期的夯土城墙。
砖、石之间采用石灰与糯米汁掺拌作为黏接材料。城墙中部的填土一部分是由较远地方运来的灰黄土夯筑而成,一部分则为取之于附近的淤泥土。
夯土中夹筑多层碎砖石。外城垣的平面布局形状近似内城垣形状。
从目前已探明的结果分析,内外城垣之间距离约40米至330米,外城垣墙体宽约2米至4米。外城墙体是用较大的条石砌筑而成,墙体黏接剂仍是用石灰、糯米汁,非常坚固。
钻探发现的东门位于东城垣的中部,距现地表深约3.5米,平面由主城和瓮城组成,主城在此处较宽,瓮城平面呈月牙形,南北径约50米,东西最大径约22米,墙体宽度约4米。墙体同样为内外两侧砌筑砖石包墙、中部填土的结构。
砖石包墙采用石灰、糯米汁混合黏接砌筑。南门遗迹距地表深约3.2米,从钻探结果看,该处地下埋藏着大片砖石建筑遗迹,在东西宽约75米,南北长约93米的范围内均有分布。
西门位于马面与城墙转折点的中部,距地表深约2米至2.5米。北门距现地表深约3米,平面由瓮城和主城组成,主城在此处较宽,达22米,而且呈外凸现象,瓮城平面呈扇形,东西最大径约60米,南北最大径约33米。
墙体宽约3米,同为块石所筑。香华门(该名称据历史文献记载)位于南门的右侧,地处古汴河旁,距现地表深约1.2米。
该门的平面结构仍由瓮城和主城垣组成,瓮城平面呈扇形,东西最大径约40米,南北约28米,瓮城墙体宽1.6米,仍是采用块石砌筑。据勘探资料可知,它们的建筑关系为先筑主城,后筑瓮城。
此段主城垣较为弯曲,城门设在较为凸出的部位。钻探结果和文献记载相吻合。
目前能够确认的泗州城马面遗迹仅有一处,分布于西城垣的中部偏北处,平面约呈长方形,与主城垣组合成一个“凸”字形平面结构。马面凸出部分南北长约26米,东西宽约20米,其南、西、北面砌筑石条包墙,中部填筑灰黄色夯土,与主城垣连为一体。
古汴河遗迹位于北城门西侧和香华门西侧之间,呈南北走向。河道平面呈长条形,南北分别穿越南、北城垣,河面开口东西宽约50米,开口距地表深5.5米,河内堆积之上部3.5米主要为晚期沙土沉积,钻探最深深度在11.5米以上,其中3.5米以下堆积有黑色泥炭层,含大量腐殖物;或为灰色淤积层,质地细软,内含少许贝壳、腐殖物以及少量破碎的青花瓷和宋代青白瓷等残片。
街道共探出4条,其中东西向1条,南北向3条。东西向街道为连接东、西城门的主要街道。
此路东部以石块铺筑为主,西部以碎砖石铺筑为主。2条南北向街道分别位于汴河的东西两岸,距地表深约5.5米。
其中汴河东岸的道路(L3)为穿越香华门与北门的主要干道,路面宽约8米,为土路,质地紧硬,土色变化较频繁,有百叶状层次感,上部路土内含砂粒较多,钻探至8米深处因土层过于坚硬而无法下钻。南北街道(L4)位于古汴河西岸,路面距地表深约8米。
道路宽约8米,由于该路为石块铺筑,故厚度无法探出。另外,在此道路的上部、距现地表深约5米处遗有一条晚期道路,宽约5米。
在古汴河以西、靠近东西向主要街道北侧范围内钻探发现3片大型建筑区。这些建筑区分别分布于现沿河村4组村庄东、西两端及中部,编号由东向西分为1号、2号和3号。
1号建筑区位于沿河村4组村庄的东端,平面东西长约171米,南北宽约134米,总面积约23000平方米,地下发现有建筑遗存。2号建筑区位于沿河村4组村庄的中部,距1号建筑区西约195米。
建筑区平面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约56米,面积约6100平方米,此范围的四周遗有石砌墙体,墙体保存最高2米,宽约1米,距现地表深约2米。该区地下发现有建筑遗存。
其中在中部偏北的范围内深约2米处有一大片砖石遗迹。3号建筑区位于沿河村4组的村庄西端,距2号建筑区西约55米。
建筑区平面东西长87米,南北宽约83米,面积约7100平方米,地下发现有建筑遗存。钻探发现的这些建筑区与明万历年间《帝乡纪略》所附“古泗州城图”中的建筑分布比较吻合。
据有关迹象推测,2号建筑区有可能是“大圣寺”所在位置。在泗州城遗址的钻探和探沟试掘过程中,出土了一批陶瓷片和。
李商隐《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3-8句用了4个典故
诗的一、二句写景,境界开阔、清新。诗人站在高峻的安定城楼上,俯瞰远处绿柳环绕的山光水色,不由得感慨万端。
以下六句皆是用典:
三、四句以贾谊、王粲比喻自己的不得志。
1、贾谊是汉代洛阳人,少有才学,汉文帝对他十分器重,为朝臣所忌。他在做梁王太傅时,曾上书议论时政,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的话。但后来由于仕途的不得意,他的意见并未为朝廷所重视,所以这里说“虚垂涕”。
2、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汉末长安大乱,往荆州依附刘表多年,颇不得志,曾于春日登城楼,有感于远游不遇,作《登楼赋》以抒怀。这两句对仗工整,言简而意深。
五、六句说自己常想作一番回旋天地的大功业,到年老发白之后就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3、“扁舟”乃是暗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辞爵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4、最后两句则用《庄子•秋水篇》中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愤懑、抑郁之情,说自己抱有大志,却为追逐名利的世俗所猜忌。《庄子•秋水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惠子为梁相,老朋友庄子去看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来了是想谋他的相位。惠子大惊,就在国中搜查庄子。搜查了三天三夜没找到,这时庄子去见惠子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凤凰),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猫头鹰)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这段对话中,庄子以“鹓雏”比自己,以“鸱”比惠子,以“腐鼠”比梁国的相位。视名利地位重于一切的惠子像“鸱”一样误以为“鹓雏”一般的庄子想要取而代之、夺取他的“腐鼠”,于是视朋友友谊于不顾,作出不仁不义之事。岂不知超脱、自在的庄子,早已看透入朝作官不过就像猫头鹰嘴巴里的腐鼠一样没有半点滋味,惠子的猜忌完全是多余的。这正是李商隐此时心绪的写照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