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梁山泊好汉在山东起义,拥戴宋江为起义首领.起义军纪律严明,杀富济贫,镇压土豪劣绅,屡屡挫败朝廷讨伐的军队,声威振天下,老百姓拍手叫好.
在梁山泊大寨不远的山下,有个杏花庄.庄上有个小酒店,酒店的老汉家中别无他人,只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名叫满堂娇.满堂娇长得美貌动人,与老汉相依为命.父女俩虽不富裕,日子倒也还过得平静.
有一天,两个地痞流氓来酒店吃酒.酒足饭饱后,不但不付酒钱,还对年轻美貌的姑娘起了歹念,强行将她抢走.老汉刚要阻拦,就被一脚踢翻在地.两个流氓说:“俺们是梁山好汉宋江和鲁智深,你敢不从?这小娘子陪我们两天就回来,你如声张出去,小心老命!”说罢扬长而去.
正当老汉悲愤欲绝的时候,梁山好汉李逵路过酒店.听说宋江和鲁智深干下这等伤天害理的事,生性耿直的他怒火中烧,决心上山找宋江和鲁智深算帐.
李逵急冲冲赶回山寨,大闹忠义堂.当他知道错怪了宋江后,羞愧万分,命人将自己捆绑起来,向宋江赔罪.
这时,老汉来报告,说那两个恶汉又来了,被他灌醉后正在店里酣睡.李逵兴奋地说:“来得正好,看老子瓮中捉鳖,收拾这两个坏蛋!”
李逵手提板斧,火速下山,终于除掉了这两个冒充梁山好汉、败坏梁山名声的流氓.
“瓮中捉鳖”是指在大坛子里捉甲鱼.比喻想要得到的东西已在掌握之中.
“乱七八糟”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现实生活中,它的使用频率也很高。通常,人们都是从字面上的“乱”、“糟”来理解成语的意思。按字典的解释,“乱”是“没有秩序,没有条理”之意;“糟”,本指“做酒剩下的渣子”,后也常指“把事情办坏”。一般的现代成语词典,也把“乱七八糟”解释为“乱糟糟的”。
其实,成语“乱七八糟”来源于历史上两个很重要的典故。“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初,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其弊病和隐患也渐渐地显露出来了。经过几朝的演变,到景帝时诸王势力越来越大,其中齐、楚、吴三封国几乎占天下之半,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大臣晁错建议景帝进行“削藩”,以减少诸王的封土,从而巩固中央政权。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众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激起诸王强烈反对。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景帝有些慌张,听信馋言,诛杀晁错,但诸王的军队还是不退,继续挺进。景帝悔恨之余,决定以武力平叛,于是派遣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周亚夫以坚壁固守的战术,多次挫败吴楚联军的进攻。吴楚联军的士卒饿死、投降、失散得很多,只得败退。三月,吴王刘濞残部数千人退守丹徒冲江苏镇江),被东越人所杀。其他诸王也战败自杀、被杀。这时候,历经三个月的七国之乱遂被平定。到了文帝时期,已崭露头角的晁错敏锐地看到诸侯王势力的扩大,必然对汉朝中央政府带来严重的威胁,便向景帝刘启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其枝郡”,归中央直接统辖。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并着手逐步削减王国的封地。这就是历史上的“周亚夫平七乱”。“乱七”一词,即产生于此。
“八糟”,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担心其他大夫会夺去他的政权,把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并规定享受许多特权。司马炎死后,继位的惠帝司马衷为人庸愚弱智,实际朝政大权落入他外祖父杨骏的手里。这引起司马炎的妻子贾后的不满,她便暗中用计,杀掉了杨骏及其同党。之后,贾后请了汝南王司马亮来辅政。司马亮上台后,也是独断专行。因此,贾后密诏司马玮将司马亮杀死,由司马玮出来辅政。可是,司马玮也不是对贾后言听计从,贾后便又设计杀死了司马玮。后来,为独霸朝野,贾后又将皇太子司马遹废为庶人后毒死。赵王伦趁机发动兵变,打出了为太子司马遹报仇的旗号。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伦发兵进攻洛阳,斩杀贾后及其亲党,一场持续16年之久的皇族夺权混战就此开始。因为先后参与这场乱事的共有八个同姓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颙、成都王颖、长沙王乂和东海王越。因此,这场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次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远比“七国之乱”时间更长,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也更加深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八王之乱”被形象地称为“八糟”。
此后,人们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这两个历史事件连到了一块构成了一句成语。
1.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2. 炎帝就是在中国古代传说的农业的鼻祖“神农氏”,他是远古时期的帝王,也是“三皇”之一。因为他的家族生活在姜水的河边,所以他们姓“姜”。他后来发明了农业的耕种法,所以叫他“神农”,又因为他重视火德(古代五行之一,就是金、木、水、火、土),而火的性质是炎热,所以叫他“炎帝”。传说炎帝的母亲是被神龙绕身而怀孕的,生下他后,是个牛头人身的小孩,而且头上有角。
炎帝教人们学会了种地、收获,所以他是农业的发明人,是农业神,所以叫“神农”。除了农业,他还教人们灌溉,发明许多的农具,例如斧头、锄头,他还发明了五弦琴,让大家累的时候弹唱娱乐。他还是桑麻、陶器的发明人,指导人们种桑树和麻,然后用蚕丝和麻线织布,做衣服。
为了给人们治病,神农还亲自品尝野草,找到治病的草,所以他经常中毒,他这种献身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现在民俗把他称为“药王”,所以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就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神农本草经》。炎帝后来因为劳累病死了,有的说是在尝草药时中毒死的。
炎帝和黄帝后来联合打败了蚩尤,组成了一个大的部落联盟,这就是现在中国人的祖先,中国人经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典故来自苏东坡 话说这苏东坡中年丧妻,一直未娶。
他忙于公事和写作一晃许多年就过去了,一人过着怪习惯。转眼儿子就娶妻生子了。
偏偏苏东坡一代英才,聪明绝顶,才华横溢。而他的儿子却庸碌无为,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
一天,苏东坡的儿子又出去玩乐去了,苏东坡一人在书房里坐着,呆呆的思考问题。这时,他的儿媳妇见公公一人在书房里又是思又是想得怪辛苦的就给公公端了一杯茶上来了。
儿媳妇这天穿着蝉羽般透明的白纱的裙子,端着茶杯走到苏东坡的身边,轻声地叫道:“爹爹请喝茶!"并且含情脉脉的看着他,这儿媳妇其实也是个才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通,之所以嫁到苏家就是对苏东坡的崇拜才嫁过来的。来了之后才发现他的儿子这样的平庸,很是落寞失望。
早就对苏东坡倾慕不已,今天有机会了想和公公亲近一下。苏东坡正在沉思之中,见儿媳妇走过来,两眼愣愣的看着她,看着儿媳妇的纷红的脸蛋,婀娜的身姿,含情的双眼,他突然有点忘乎所以,飘飘然起来。
就在他心猿意马时,突然记起这是儿媳妇顿时脸红了起来。儿媳妇就问道:“公公为什么脸红?”苏东坡也不答话,接过茶杯,用食指快速在书桌上写了两句诗:“青纱仗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
因为苏东坡为人懒惰,长时间不抹桌子,所以桌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那字迹看得非常清楚。儿媳妇看后也用手指快速在后面又续写了两句:“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
写罢红着脸就跑了。苏东坡正看得得意洋洋,他的儿子回来了,见父亲看得那么高兴就问道:父亲,看得什么?”苏东坡下了一跳,忙用袖子将桌子上的字迹擦掉,说:我什么也没看,我在扒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