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惯子(惯子如杀子是成语么)

惯子(惯子如杀子是成语么)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16 04:31 浏览:1 次

1.惯子如杀子是成语么

“惯子如杀子”不是成语,含“惯”字的成语如下:

娇生惯养 从小就被溺爱、娇养惯了。

久惯牢成 比喻深于世故。

能征惯战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司空见惯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习惯成自然 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大动公惯 形容公众愤然而出,主持正义。

见惯不惊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见惯司空 指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骄生惯养 骄:通“娇”。指娇生惯养。

久惯老诚 比喻深于世故。同“久惯牢成”。

能说惯道 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

2.有关晏子的典故

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八年)五月,当晋国联合众诸侯意欲大举伐齐的时候,齐国朝野上下惊慌万状。恰在此时,齐庄公和大贵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决定乘机杀死齐庄公以向晋国解说。这天,齐庄公大摆酒席,招待前来进贡的莒国国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来坐陪。崔杼称病未去。齐庄公不但未加责怪,反而暗自欢喜:我又可以借机会见棠姜了。席罢人散,齐庄公以探病为由去崔杼家与棠姜私会,旋即被预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杀了。

听说齐庄公被崔杼所杀,晏婴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齐都去吊唁齐庄公。晏婴来到崔杼家门前,他身边的下人担心地问他:“您将为国君殉而葬吗?”晏婴说:“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应该为他而死?”随从又说:“那么我们何不逃跑呢?“晏婴说:“难道国君的死是我的罪过,我要逃跑?”“那么我们还是回去吧?”晏婴说:“国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为万民之主,难道只是为了利用他的地位来高跨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只是为了获取俸禄?应当保卫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臣下就应该为他而死;君主为国家而逃亡,臣下就应该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为自己的私欲而死,为个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责任,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现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说罢,晏婴径自闯进崔家,脱掉帽子,捶胸顿足,不顾一切地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了一场,然后起身离去。崔杼的左右欲杀掉晏婴,崔杼对晏婴也早已恨之人骨,但是有所顾忌,便对身边的人说:“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杀了他,我就会失去民心。”

杀死齐庄公后,崔杼便和另一个大贵族庆封拥立齐庄公的异母兄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为了巩固权势,树立威信,他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驱赶到太公庙上,派兵内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为盟,表示效忠于他。稍有违迕,即被处死。已经杀了七个人,气氛十分恐怖。

轮到晏婴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晏婴。晏婴从容举杯,义愤填膺地对天盟誓:“我只忠于君主和国家。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说罢,一饮而尽。崔杼恼羞成怒,恶狠狠地用剑顶着晏婴的胸膛,要他重新发誓。晏婴毫不畏惧,厉声回答:“崔杼,你读过《诗经》吗?诗曰:‘莫莫葛藟,延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不管你是用刀砍头,还是用剑穿胸,我晏婴决不屈服!”崔杼怒不可芥。这时,身边的一个心腹悄悄地对他说:“千万使不得!您杀庄公,是因为他无道,国人反应不大,您如果杀了晏婴,那可就麻烦了。”崔杼没奈他何,咬牙切齿地看着晏婴拂袖而去。

晏婴登上马车,车夫立刻快马加鞭,赶紧离开是非之地,以防不测。晏婴若无其事,从容不迫地对车夫说:“安稳一点,不要失态。快了不一定就有活路,慢了也不见得就会死。鹿生长在山上,可是它命却掌握在厨师那里。如今,我也像鹿一样。” 晏婴一路平安到家,最终也没遭到什么迫害。

3.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 惯子如杀子,何为惯

我们这里的方言,说纵容溺爱一个人称做为惯。

比如说,一个孩子,做好了饭,他不喜欢吃,非要吃外面的,你又赶紧买回来给他吃,饭没吃完,他又吵着要零食,你赶紧又去外面买零售,这叫惯。再比如:孩子放学回家,该做作业了,你让他做,他要玩电脑上的游戏,你答应了,到了吃饭点你叫他他不吃继续玩,快上床睡了你催他写作业,他说困,你就同意他不写作业睡觉去了。

这里的惯,就是对一个人的无理、过度的要求无限制地满足的意思。孩子本身自制力差,需要大人们的正确引导和强制性地约束才行,你惯孩子无疑培养孩子的坏毛病。

只会害他。希望对你有用。

4.易牙烹子的典故是什么

烹子献糜 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

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欢心。国君何等尊贵,绝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

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选了用自己儿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便询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祈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子以献主公。

当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宠信易牙。

惯子的典故

相关推荐:
  • 螬(祖逖的典故)
  • 亭曈典故(关于永遇乐的历史典故)
  • 国学和典故(与国学有关的故事)
  • 黑蒜典故(有朋友说起黑蒜,什么是黑蒜)
  • x光(X光是谁发明的)
上一篇:野生薜荔果的吃法大全(薜荔果怎么吃) 下一篇:安全出行防电防火知识(防火防电的小知识)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西周(西周时期有哪些成语典故)
奉孑(儒家将孟子推到仅子于孔子的位置,奉子为亚圣,请列举两个与孟)
三角恋典故(这是个三角恋的故事)
方兴(方兴为)
花甲之典故(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有什么典故来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74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