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必先正己——包拯教子故事包拯,因清正廉明、执法为公而受到百姓的尊敬与爱戴。
那么他对待家人是否也同样“铁面无私”呢?不妨让我们跟随下面这篇文章来看一看包拯教子的故事。 北宋包拯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
他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腐化,因而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为何立这样的碑文以警后世?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天,包拯去陈州灾区放粮,灾民纷纷来告他亲人包勉的状。
原来,包勉做沙县知县时,侵吞救灾粮款,逼死人命。虽然因此而罢了他的官,但百姓仍不服,又把状纸投到了包拯手里。
包拯见此民众气愤,大怒,把包勉拿来问罪。包勉在事实面前没有抵赖,但他请求看在母亲面上,让包拯饶他一次。
他并且表示,决心今后不再欺压百姓,胡作非为了。 包勉提出看在母亲的面上是有原因的。
包拯生下之后,他父亲因他皮肤太黑,把他当作怪物抛弃了,是他大哥捡他回来的。这时大嫂王凤英生下包勉才一个多月,同时带两个孩子,不仅精力照顾不过来,奶也不够吃。
为了养活包拯,王凤英忍痛将自己的儿子寄养到别处,抚养包拯到7岁。所以包拯喊大嫂叫“嫂娘”。
包勉以为一提看到母亲面上,包拯就会心软。可是包拯心想:如同亲娘般的嫂嫂一贯教自己做官要清正,替老百姓干好事,我要是顾念私情有意包庇,这不符合她的心愿。
只要我给她养老送终,嫂娘是不会怪罪的。 没想到,包勉的母亲听到儿子要被治罪了,一时想不开,痛苦不已。
她找到包拯,想求个情。包拯恳切地说:“嫂娘,侄子有罪,应当与民同治。
如若治了罪,就是出于公心;如若不治罪,就是徇私包庇。嫂娘一向正直,并且一再教我为官清廉,如果包庇了侄子,叫我以后如何公正地为百姓做事呢?”嫂娘听了,觉得包拯的话在理,便擦了擦泪说:“人家都称你‘包青天’,这是咱家的光荣,你就按法律处置。
郭敦顒回答:
三国时,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遂上书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接着并陈五事,以明讨贼之志。并说:“昔先帝败军于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候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磋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出张俨《默记》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后以“鞠躬尽瘁”喻为国事而竭尽心力。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大势已去,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此意也。”
(见杨任之编著《中国典故辞典》)
先人后己释 义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1、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2、一天,彭德怀老总从外地回来带回两件雨衣。她的侄女彭刚看见雨衣高兴得不得了,早就盼着叔父给她买件雨衣呢。这不,一次买回两件,可以随便穿了。可没想到,彭总拿着雨衣先到左权同志的女儿那里去了。彭刚见此情景不禁生起气来,她低着头,心里埋怨着叔叔。彭总到了左权女儿的身旁,伸手把两件雨衣递过去,让她先挑一件自己喜欢的。开始,她不好意思,说:“彭刚也没有,就先让她挑吧!”彭总说:“没关系,谁先挑都可以。”经过再三劝说,左权同志的女儿随便挑了一件。
彭总拿着剩下的那件雨衣,兴冲冲地又到彭刚身边,他看着侄女背着身子生气的样子,便扶着她的庸膀小声说:“哟,这怎么啦?什么事使你这个小鬼不高兴了?”然后,把手里的雨衣擎起来,说:“你看,这雨衣是给你的,多好看,喜欢不喜欢?”彭刚把身子扭到另一边,生气地说:“人家挑剩下的才给我,我不要!”
彭总见侄女这副样子,并不发火。他又上前凑近一点,弯下身子耐心地对侄女说:“你不是不晓得,她的爸爸在1942年指挥部队与日本鬼子作战中牺牲了,妈妈又不在身边,多可怜。我们首先照顾她才是,怎么能挑挑拣拣呢!遇事先人后己,互敬互让,才光荣哩!”
彭刚听了叔叔这番话,小脸很快露出了笑容,收下了雨衣。
出 处:《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示 例 宋-朱熹《朱子家训》:“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此乃他人遗失之物,我岂可~,坏了心术。”
故 事:唐朝时期,陆象先少年志高,才华出众,得到当时吏部侍郎吉顼的赏识,评价他为“才望高雅”,推荐他担任洛阳尉。陆象先清心寡欲,知足常乐,为官廉正,不喜欢趋炎附势,也不损人利己,深受皇帝的器重,功劳卓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