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示儿不欺典故(示儿的背景故事)

示儿不欺典故(示儿的背景故事)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1-04 01:53 浏览:1 次

1.示儿的背景故事

嘉定二年(1209),陆游85岁高龄时带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憾与世长辞。

最后20年间,陆游大部分时间隐居故乡山阴,过着宁静而简朴的生活。这期间他写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的诗。

这些诗一方面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流露出亲切淳厚的真挚感情,诗风清旷淡远;一方面则控诉了剥削阶级对农民的榨取以及贫富不均、苦乐迥异的不合理现实,创作风格沉实质朴。陆游的爱国主义激情至老不衰。

病重时写诗云:“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临终前赋诗则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在南宋文坛上,陆游的诗与辛弃疾的词一样,是标志这时代最高成就的旗帜。

陆游以其诗歌卓越的思想艺术成就,将我国文学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光大,在同时代和后代诗人中都有突出的地位的深远的影响。

2.由示儿而改编的故事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参考资料:.cn/200406/ca487492.htm

示儿不欺典故

相关推荐:
  • 槌的历史典故(有谁知道关于蚕豆的历史典故吗)
  • 本命(本命年的由来)
  • 夜袭沧州典故(关于沧州,有什么典故没有)
  • 放鞭炮啥典故(春节放鞭炮有什么典故)
  • 晓镜典故(晓镜但愁云鬓改,夜鸣应绝月光寒)
上一篇:谁组词_词学习 下一篇:鼓励员工的摘抄50句(鼓励员工励志语句)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簪花(四相簪花的典故简介)
羔羊(《圣经》中关于「迷途的羔羊」的典故及其寓意是什么?)
水龙吟所用的典故(《水龙吟》用了哪三个典故?)
忘恩负义典故(求成语忘恩负义的典故)
寻字(关于寻的成语有哪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6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