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
误人子弟、
狼子野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肖子孙、
封妻荫子、
君子固穷、
风流才子、
易子而食、
瞎子摸象、
天王老子、
一锤子买卖、
正人君子、
将门虎子、
父债子还、
真龙天子、
须弥芥子、
打肿脸充胖子、
扫眉才子、
狗拿耗子、
君子协定、
君子三戒、
小家子气、
西子捧心、
知子莫若父、
有其父必有其子、
不当人子、
孝子贤孙
【子子孙孙】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的意思。
其它以“子”开头的关联成语如下:
【子不语怪】本指孔子不谈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一类事情。指用以指不谈怪异一类的事情。
【子承父业】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子丑寅卯】四个地支。多指事理。
【左对孺子,右顾稚子】孺子:妻子;稚子:幼儿。左边对着妻子,右边照顾着孩子。
【子罕辞宝】比喻拒绝接受别人的珍贵物品
【子继父业】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子皆豚犬】豚:小猪。对人称自己儿子的谦词
【子母相权】子母:古代称钱币重的为母,轻的为子。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
【子女金帛】子女:指年轻的男女奴婢。指人民和财物。也泛指财物、财产
【子女玉帛】原指人民与财产。后用以泛指财物、美女。
【子孙后辈】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子孙后代】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子为父隐】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子孝父慈】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子虚乌有】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子夏悬鹑】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子曰诗云】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
【知子莫若父】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梁上君子 天之骄子 爱民如子 封妻荫子 马上房子 黄口孺子 乱臣贼子 岂弟君子 谦谦君子 鞠躬君子 黄绵袄子 梨园弟子 犁牛之子 龙生九子 贼臣乱子 析骸易子 梅妻鹤子 贼臣逆子 过河卒子 大雅君子 凡夫俗子 花花公子 须弥芥子 典妻鬻子 草头天子 正人君子 东墙处子 须眉男子 无肠公子 贩夫俗子 佳人才子 不当人子 二三君子 一塌刮子 王孙公子 扫眉才子 杀彘教子 淑人君子 仁义君子 娱妻弄子 真龙天子 私淑弟子 翩翩公子 目无余子 福孙荫子 真命天子 仁人君子 人中狮子 广寒仙子 狗拿耗子 画荻教子 博物君子 洛阳才子 高足弟子 唐突西子 风流才子 千金之子 孤臣孽子 河东狮子 名流巨子 村夫俗子 戴高帽子 火妻灰子 天王老子 将门虎子 牢什古子 捧心西子 凤雏麟子 五尺童子 读书种子 孀妻弱子 妇人孺子 经史百子 目空余子 断线鹞子 读书君子 凭虚公子 狗追耗子 江湖骗子 耍嘴皮子。
孟母三迁 还有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认为“书圣”。
他的《兰亭集序》至今仍为书法爱好者酷爱。“坦腹东床”的故事说的就是王羲之。
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门客回来复命,对郗鉴说:“王家的年青人都不错,但是听到有人选女婿,却变得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坦腹吃饭的,若无其事。”
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位女婿就是王羲之。这就是“坦腹东床”代表择婿的典故。
遂用“东床”“东坦”代指女婿。 下面给家长朋友说一段王羲之夫妇俩教子习书法的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