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励志故事 » 三之艾典故(三年之艾一词具有怎样的故事?)

三之艾典故(三年之艾一词具有怎样的故事?)

分类:励志故事 日期:2022-04-19 17:03 浏览:6 次

1.三年之艾一词具有怎样的故事?

三年之艾典出《孟子•离娄上》。

战国时期,诸侯大国为争霸天下,相互攻伐兼并,连年征战不休,社会动荡,百姓遭难,孟子针对这一社会现实,提出“行仁政”而“富民”的主张。弟子请教孟子道:“先生,夏桀和殷纣为何失去了天下?”孟子说:“因为他们都施行暴政,对外兴兵,对内镇压,只贪图自己安乐,根本不 顾百姓的死活,因而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

老百姓一同起来反对他们,他们当然要垮台 啦。”弟子又问:“那么,如果一位君主施行仁政,顺应民众意愿治理国家,那他就能获 得天下了吧?”孟子说:“是这样的。

商汤和周武王之所以获得天下,就因为他们都施行仁政,顺 乎民心。现在也是这样,如果诸侯中有谁实行‘富民、仁民、教民’的仁政,那么获得 天下便指日可待了。

可当今却没人这样做,这就像害病求药一样,一个人如果生病7年了, 那么他只有用放了3年的陈艾来医治才能见效。艾草陈放得越久,越干燥,药效才越好。

如果平时不留意积蓄一些,待到病危时才临时去找一棵艾草医治,那已经不顶用了。仁 德也是这样,如果君主平常不留心培养自己的仁德,一旦社会矛盾尖锐紧张,恐怕就要 遭受灭顶之灾了!”“三年之艾”原义是存放了三年的艾草。

比喻凡事必须早做准备。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典故,求三年之艾,三年之艾是什么意思

2.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成语资料

【成语】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注音】qī nián zhī bìng , 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解释】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

【结构】复句式

【年代】古代

【近义词】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押韵词】赤诚相待、计日以待、人烦马殆、鸾姿凤态、意出言外、矢口抵赖、虚左相待、韩卢逐块、成年古代、不断如带

典故

3.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有何典故?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这句话出自《孟子》,意思是说:病了很长时间才去寻找治病的干艾叶。

形容任何事情要平时做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了。艾叶在地里长的到处都是,在民间很受欢迎,认为它招百福,治百病,端午节人们把艾叶做成的人悬挂在门上,可以驱邪除毒,艾叶还可以用来熏蚊子等。

艾叶还是中药里比较典型的药材,《尔雅》中称为“冰台”,《诗经》中称为“艾”。在传统的医学里,陈年的艾叶制成艾绒,可以在人体穴位上灸治百病,《本草纲目》上就说过:“艾叶能灸百病。”

这就 艾草是传统中医内病外治的疗法。针灸(肿)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现在大家一般都认为针灸就是扎 针,在古代不是,它分针法和灸法,针法就是指扎针,而灸法就是指把燃 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的穴位来熏灼皮肤,利用它的热气来治疗疾病。

三之艾典故

相关推荐:
  • 兰亭序典故(《兰亭序》的故事)
  • 典故落魄(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表现,这个词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 智字(孔子关于智的故事)
  • 鳞次栉比典故(鳞次栉比,身临其境,周而复始,此起彼伏,引经据典,遍稽群籍,)
  • 成语典故何(有关何的成语故事)
上一篇:执法如山典故(执法如山讲述了什么谁的故事?) 下一篇:电气自动化入门(电气自动化有哪些)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爱岗敬业历史典故(关于敬业的名人事例)
向善(向善从善的名人故事和诗句)
淈(祖逖的典故)
阚的历史典故(历史上姓阚的名人有哪些)
歇后语关公赴会的典故(关公赴会——单刀直入这个歇后语背后的故事?简单一些啊!谢谢你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96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