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只要按新的进价做进货分录就可以了。
之间的差额不需要做分录啊!### 商品零售企业在商品验收入库时,以商品的售价(含税)金额,借记“库存商品”,以商品的进价(不含税)金额,贷记“物资采购”,以商品含税零售价大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是商品零售企业用来核算商品售价(含税)与进价(不含税)之间的害厂愤断莅登缝券俯猾差额(毛利+销项税额)的专门账户。
借方反映取得商品进价大于零售价的差额,月终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和库存商品售价调整时调低售价的差额;贷方反映取得商品零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和库存商品售价调整时调高售价的差额;贷方余额反映库存商品进价小于售价的差额,借方余额则反映库存商品进价大于售价的差额,余额一般在贷方。 零售企业购进商品、进项税额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只是库存商品实行售价金额核算,其会计处理有所不同,其他均与批发企业基本相同。
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差价率 分摊的进销差价科目贷方发生额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小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并应于年度终了,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例:某小企业月末“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为248788元,“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为566500元,本月商品销售额(不含税)为588000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如下: 差价率=248788÷(566500+588000)*100%=21。
54%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588000*21。54%=126655(元) ①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本月应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实现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6655 ②平时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461345 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库存商品 588000 例:某商场2005年5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10000元,售价总额为120000元,本月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0000元,售价总额为8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30000元。
有关计算如下: 进销差价率=(10000+1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130000*10%=13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购入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银行存款 83600 商品进销差价 10000 ②发出存货时 A。 收到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152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100 B。
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30000 。
余下全文>>。
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核算时,在采用进价核算时,不需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在采用售价核算时,需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具体核算如下: (一)库存商品采用进价核算的企业 1、库存商品采用进价核算的企业,购入的商品,在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商品进价,借记本科目,贷记“物资采购”或“在途物资”等科目;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进价,借记本科目,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2、企业销售发出的商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可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法等方法计算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企业结转发出商品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核算的企业 1、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核算的企业,购入的商品,在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商品售价,借记本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物资采购”或“在途物资”等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本科目,按委托加工商品的进价,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异,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2、企业销售发出的商品,平时结转销售成本时可按商品售价结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月度终了,应按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
题目条件不够,假如进销差价率为40%。
会计分录: (1)购进时 借:商品采购 100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 117 (2)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 140(按售价计算) 贷:商品采购 100 贷:商品进销差额 40(100*40%) (3)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163。 8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商品销售收入) 140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 23。
8(140*17%) (4)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0 贷:库存商品 140 (5)结转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额 40 贷:主营业务成本(或商品销售成本) 40 (6)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或商品销售收入) 140 贷:本年利润 140 (7)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商品销售成本)100(140-40) 贷:本年利润 100(140-40) 注: 售价金额核算法 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的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帐,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 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 + 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 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 = 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 + 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 -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是比较均衡的,因此,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
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问题补充: 再问:进货不通过商品采购, 可以这样吗? 借:库存商品 140(按售价计算)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 117 贷:商品进销差额 40(100*40%) 1、采用“售价核算法”必须通过“商品采购”科目核算。
2、如果采用“进价核算法”,不通过“商品采购”和“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