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生产工人的工资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计入“管理费用”。财务人员工资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财务人员、人事部门等非车间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业务员工资计入销售费用(但有些小企业也将其计入管理费用),车间管理人员一般应记入:制造费用,只有生产工人计入生产成本——工资。所以,财务室的人员的工资每月计提时:借:管理费用——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发放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银行存款(其中二级或三级明细科目根据本企业要求设置。
希望能帮助到你,还请及时采纳谢谢!
《企业会计制度》用"应付工资"科目,《企业会计准则》用"应付职工薪酬"
借:管理费用—工资 (总经理办公室人员、财务部人员、供应部人员)
借:销售费用—工资 (销售部人员)
借:制造费用—工资 (制造部经理人员、技术部人员)
借:生产成本—工资 (工人)
借:在建工程(在建工程的相关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计提工资时:
借:生产成本(工人工资)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与和辅助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管理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扩展资料:
(一)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 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
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二)计提比例:
医疗保险费:10% (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12%)
养老保险费:12% (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22%)
失业费:2% (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2%)
工伤保险:1% (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0.5%)
生育保险:见工伤保险即可。
住房公积金:10.5% (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7%)
工会经费:2%
职工教育经费:2.5%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应付职工薪酬
计提工资时:
借:生产成本(工人工资)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与和辅助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管理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公司员工工资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具体如下:
1、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工资数)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实发工资数)
其他应付款—养老/医疗等(代扣代缴金额)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代扣代缴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金额)
2、计提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
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3、实际交纳五险一金:
借:其他应付款—养老/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现在的会计科目分为六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管理费用是指除生产车间以外的公司主管人员产生的费用,所以他们的工资应记在"管理费用"这个科目下,而对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车间以内的员工及车间主管人员,员工应记在"生产成本",而车间管理人员则记在"制造费用"下
月末分配工资:
借:生产成本 (生产工人工资)
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这两个是成本类}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这两个是损益类}
在建工程 (工程人员工资) {这个是资产类}
贷:应付职工薪酬 {这个是负债类}
看这个明白了吗?你说的费用和工资都不是一类的,所以做账应这样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