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单位由于经济业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规模大小与业务繁简程度等情况不尽相同,在具体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考虑其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会计科目作为向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全面性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科目的设置应能保证对各会计要素做全面地反映,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中国现行的统一会计制度中均对企业设置的会计科目作出规定,以保证不同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企业应当参照会计制度中的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会计科目,但其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得违反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统一会计核算要求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3、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必须满足对内对外各方面的需要,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服务于会计信息的提供,必须与财务报告的编制相协调,相关联。
4、清晰性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对会计要素分类核算的项目,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同时,企业对每个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也必须做到界限明确,既要避免不同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内容重叠的现象,也要防止全部会计科目未能涵盖企业某些经济内容的现象。
5、简要实用原则
在合法性的基础上,企业应当根据组织形式、所处行业、经营内容、业务种类等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应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突出重点,对不重要的信息进行合并或删减。要尽量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财政部财会[2006]18 号)对会计科目的相关规定: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本附录中的规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
应是(1)合法性原则:要求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说明: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相关性原则:要求设置会计科目时,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本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主要是为了提高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
(3)实用性原则:要求在合法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中大咨询在长期的绩效管理项目咨询中,一直对绩效管理项目的实施坚持“可操作性”、“客观性”以及“可应用性”三个原则(1)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各部门、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
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明确,是否有效分解成为有效的各部门、员工个人的小目标,是公司战略目标能否以最高效率实现的关键。 明确公司战略目标,以战略目标为最终立足点,为各部门、员工个人设立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以小目标的实现促进大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绩效管理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渠道。
(2)建立规范的绩效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效率,必需设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流程,根据公司的部门呢设置和权限划分,制定公司绩效管理的规范化流程,确认各部门在绩效管理流程中的具体职责,有利于绩效管理具体措施的实施,避免绩效管理方案成为一纸空文。
(3)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监督机制。绩效管理是否按照已设定的流程顺利进行,需要依赖有效的绩效管理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监督各部门、员工个人绩效目标的监督机制,对按要求高质量实现绩效目标的部门和个人实施一定的奖励方案,对没有按时按质完成公司规定的绩效目标的个人和部门,采取一定得惩罚措施。 这有助于增加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员工个人对企业工作的责任感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4)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公司的绩效管理是否高效,需要通过考核来说明问题。
设立绩效管理考核的目标以及不同工作目标的权重,以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合理评估企业的绩效管理效率。 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周期,以周期为单位对企业的绩效管理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绩效管理方案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针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
会计科目编码设置原则包括合法性。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遵循的三个原则:(1)合法性原则:要求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相关性原则:要求设置会计科目时,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本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主要是为了提高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
(3)实用性原则:要求在合法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一、错误。会计科目设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求,是“实用性原则”的要求。不是相关性原则。
二、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第十三条,关于相关性原则的描述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所以设置会计科目应当遵循的相关性原则是:企业必须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本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考虑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设置本企业所适用的会计科目。同时,也应当考虑本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考虑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为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供信息支持。
合法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中国现行的统一会计制度中均对企业设置的会计科目作出规定,以保证不同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企业应当参照会计制度中的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会计科目,但其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得违反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统一会计核算要求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必须满足对内对外各方面的需要,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服务于会计信息的提供,必须与财务报告的编制相协调,相关联。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企业的组织形式、所处行业、经营内容及业务种类等不同,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亦应有所区别。在合法性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清晰性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对会计要素分类核算的项目,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同时,企业对每个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也必须做到界限明确,既要避免不同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内容重叠的现象,也要防止全部会计科目未能涵盖企业某些经济内容的现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