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对经常仰望星空的人进行励志教育
早上看了新华社记者刘卫兵的博文《难忘大会堂:总理仰望的目光》,里面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总理的报告来到后面的时候,他突然停了一会儿。我看到他轻轻地举起眼镜,抬头看着礼堂里成千上万的代表,然后艰难地抬起头.那一刻,总理眼里有了面对困难的信心、毅力和毅力。我一直记得总理说过,中华民族需要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经常仰望天空,他们可以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奋斗。”由于职业习惯,我想起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的一句话“一个国家不普及和改善教育就不能强大”。虽然我只是教育行业的无名小卒,谈不上对教育的贡献,但我也要真诚呼吁“教育需要像总理这样经常仰望星空的人”。
时至今日,我国教育仍处于改革发展的艰难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更不用说钱学森的质疑,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由于教育存在着深层次的缺陷,我们可以基于温总理在《政府报告》年的教育论述,列举出教育亟待改进的地方:一是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式、评价体系等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二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虽然与城市孩子同在蓝天下,却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现行教育体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高等教育的专业和课程难以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五,如今的教育仍然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其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准需要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就是从政策和制度上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
或许,用“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的比喻并不恰当。那就借用鲁迅的话。“从古至今,我们有努力的人,有努力的人,有要求自己生命的人,有舍身救国的人.这是中国的脊梁。”对于饱受各种问题困扰的语文教育来说,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尊严地学习,特别需要有人站出来,成为语文教育的中坚力量。俗话说:“中国教育需要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经常仰望星空。他们可以为教育的未来和未来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奋斗。”就像为平民教育奋斗了一生的陶行知、严,虽然时代翻开了新的一页,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与过去不一样,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依然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需要提醒的是,今天中国教育仰望星空的人,绝不是只会抛出教育“新思想”的伪教育专家,而是如一位朋友在文章中所指出的,“一定是社会关怀制造的,而不是自己的特许经营;人们监督什么,而不是上级肯定什么;人民的名誉是骄傲的,不是高级证书的虚荣心。”
中国的教育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是来之不易的成就,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虽然我们很多人还在承受着教育的痛苦,更何况GDP要达到GDP 4%的目标还没有实现,让家庭和个人都要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就孩子的生活状况而言,补课,升高班,考终身,社会环境堪忧。厌倦了孩子,却在父母心中痛苦,我们无可奈何。正因如此,我们热切希望中国教育能够真正早日走上改革发展的良性轨道。然而,政策、制度和法律对我们来说是不够的。毕竟,“教育是一门行动的艺术”。认为中国教育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必须有栋梁支撑,必须有榜样示范,这是愚蠢的。当然,促进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去修远的路很长,我会上上下下。”中国的教育正走在这样一条漫长的道路上,需要一位能够时刻仰望星空,像总理一样有信心、有毅力、有恒心去面对中国教育困难的总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