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德育,是指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人们能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评价的一种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王国维说:“美学上最终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把美系和伦理学用之于教育实践的德育与美育,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美好的世界。因此美育与德育有密切的关系。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
一、课堂中渗透德育的优势
学校惯用的德育方法是说教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思想品德,现代的中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此法不免让学生感觉枯燥、甚至厌烦,往往收效有限,难能深入其内心。在艺术课堂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并在此积极渗透德育,相信其效果颇丰。
1、情感体验法
在艺术课堂的教学中,有众多的艺术作品需要学生去欣赏、思考,以至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抒发各自的情感。例如:艺术教材上的歌曲《在老师身边》,这首歌曲,是通过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忆认识到:在此过程中老师付出的点滴汗水将其从一个懵懂的儿童浇灌成有知识的少年,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通过欣赏,演唱的教学手段,着重挖掘、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唯有这样才能将歌曲演唱好。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学生对于尊师的传统美德便有了真实的感知,认识也进一步得到升华。在优美的歌声中从心灵深处体验尊师的美德。诸如此例的艺术作品很多,在此当举一反三。
1、“真”是形成道德习惯的前提
良好的道德习惯,是一点一滴的美好的情感取向凝结而成的,虚情假意本身就是品德中的劣质,因而要情“真”。在艺术课堂中,带领学生去欣赏一支乐曲或唱一首歌曲,若无认真的态度,虔诚的心境去欣赏,去歌唱,“不首先感动自己何以感动他人。”那么不仅在精神上无法与作品形成共鸣,而且唱出的歌也将是无情无义的,或虚情假意,且实现不了审美的愉悦和创造美的成就感,这样的结果:首先达不到艺术教学的目的,更与美好的品质是背离的。所以,只有真的去听、去看、去想、去弹、去唱,才有收获,才能慢慢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2、“善”是道德约束的关键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与自然和谐,人类和谐共处的基础。只有颂扬善、体验善、实践善,才能给人类一个和平安定的家园。艺术中有大量的表达人类善良美好的情感的作品,比如毕加索的绘画《和平鸽》,歌曲《我们要阳光》等。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二度创作,将“善”成为学生的道德歌谣。在艺术课堂的教学中,善始善终地让善成为学生的行为法则。善是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一个人若成不了人才,但一定得成一个人,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对社会无害的人,从善做起。
综上几点薄见,笔者建议:在艺术课堂中紧紧围绕“真”、“善”的两个基本点,采用艺术课堂特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渴望点点滴滴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使得其学习更有意义。在美育中德育,在德育下寻美怡情,让学生美好健康的发展,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1、说服教育法 通过言语说理,就是大家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明晓事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可以简单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主要包括讲解、阅读、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
这种方式既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书面语言。具体方式的选择,还是要看具体条件的,如学生的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时间空间的允许等。
运用语言说服法的注意事项:其一,要有针对性。任何形式的说服教育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因而在进行教育之前要明确目的,围绕目的进行。
切忌空洞无物,废话连篇。其二,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而各种形式的教育形式都应该深入浅出。其三,最后一定一定要总结,再次明确对学生的要求。
(案例:中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因为我扣了一分,长篇大理论的讲解,一讲就是俩小时。) 一类是事实说服法。
就是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的方法。进行说服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运用事实说服法的注意事项:其一,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事先做好思想动员,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同时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做好组织工作。
其二,对于被参观、访问、调查的对象必须认真选择,事先联系,让接待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活动目的做好接待的准备。其三,加强指导。
在活动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免活动流于形式。其四,做好总结工作。
活动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做好总结。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作为行为榜样,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能把真实的思想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
同时,运用榜样示范法还符合青少年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有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用来示范点的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运用榜样示范法的注意事项:其一,要使学生了解榜样的先进事迹,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及其成因;其二,指导学生明确了解学习榜样的什么,怎样学习。其三,狠抓落实。
学习榜样的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上。要开展必要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榜样与自己的思想行为联系起来,落实到行动上。
3、情感陶冶法。这是教师利用教育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无声处教育学生。
其主要形式是“以教师自身的美、环境美、情境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运用情感陶冶法的注意事项:其一,加强修养。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最易被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高尚的品质、完美的人格、高雅的气质、健康的人格和高超的能力。
其二,创建良好的环境。教育者应选择优美的环境和典型的艺术形式,营造健康的氛围,来熏陶和感染学生。
其三,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对高尚人格、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导学生发现美,特别是引导学生参与到美好情景的创造之中。
4、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就是在教师知道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实际锻炼的方法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练;一是实践锻炼。(1)常规锻炼。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经常性的行为练习,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法。常规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学生守则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
(2)实践锻炼。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实践锻炼的形式很多,主要有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科科技活动等。其中,学习活动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的锻炼方式。
通过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如责任心、义务感、主动精神、创造精神以及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等;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按时作息、及时作业、认真听课、仔细研究等。
运用实践锻炼法的注意事项:其一,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其二,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其三,以学为主,加强指导;其四,持之以恒,随时总结。5、评比竞赛法。
评比竞赛法是教育者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运用评比、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竞争心理即人的争强好胜心理,它在人与人的比较中体现出来。
竞争心理,人皆有之,青少年的竞争心理更为外露,情感体验更为强烈。教师如果能够运用恰当的评比、竞赛形式正确引导学生的竞争心理,就恩那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积极性。
运用评比竞赛法应注意:其一,要建立良好的评比竞赛的氛围和环境。其二,在日常的学习。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思想品德教育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方法:一种是以说服教育为主,以理服人,正面启发引导和注意实际锻炼的方法;另一种是以压服为主,搞强迫命令,以力服人的教育方法。我们要进行真正的德育,就只能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绝不能运用压服的方法。
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等。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1、校内正视途径,涉及教学、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及课外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等
2、校内非正视途径,涉及学生友谊团体、校园文化氛围等
3、校外正式途径,涉及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
4、校外正式途径,涉及邻里,非正式社会、文化团体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从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学生的活动大多数是以班级形式出现的,所以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先锋者和主导者。每个班主任必须学会做德育工作,掌握好德育教育的方法。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还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强的。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的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
心理学还告诉我们,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已具有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又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的好形式,量化管理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制度,自觉安排好上课学习的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进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三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好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竞争。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小学德育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4)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6.0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