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声音 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问题
-关注情绪发泄方式 眺爸: 孩子有负性情绪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关注他发泄情绪的方式。
1、大人处理负性情绪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却说地不好,会让孩子学会迁怒“旁物”。
2、负性情绪宜“疏”不宜“堵”。哭闹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本能,如果发作前期不能控制住,不妨让孩子先宣泄一下情绪。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心态,等孩子情绪稳定点再和他讲道理,千万不要因为怕在外人面前“丢面子”而使用强制手段。
3、从不断的“较量”中让孩子明白:哭闹是达不到目的的!父母要做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轻易妥协。
4、小孩子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可以试试用冷处理+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来进行疏导。注意冷处理的前提是时刻关注孩子情绪上的变化,而不能把孩子丢在一个无人看管的地方。
5、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用不理睬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好榜样。 -教孩子正确表达心情
zmeeting:
做家长自己平常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把各种情绪的词教会孩子。同时,要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问题(生活问题反而不必太关注,让她自己折腾好了)。
那天晚上,女儿与老公玩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先是哭爸爸欺负她。哭着哭着,她突然极伤心地说:为什么我的工作总是做不好?这样我才慢慢问出来她在幼儿园受挫的事。倘若我不耐心,可能会烦她不讲理,就问不出后来的事情。所以孩子常常会有情绪压抑,如果一段时间孩子突然不想上幼儿园,或容易哭泣、发脾气,家长就要细心观察、交流,找到真正的原因。同时也告诉孩子,有不顺的事及时表达,或者把不好的情绪通过幽默的方式、运动来宣泄出去。否则,情绪会压抑,压抑多了对身体不好。
有一本“巴巴国王”系列童话,其中有一本是用童话故事教孩子认识各种情绪,建议大家看看。
我的女儿现在不但能表达情绪,还很关心我的情绪,比如最近我因为考试很焦虑,她就经常来安慰我:“妈妈,你看书还真认真,你肯定能考好的。”“妈妈,你很着急吗?那跟我一起唱歌吧: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真的很不错……” 下期亲子话题18
现在的许多家庭中,孩子以最自然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绪。然而,孩子所得到有关情绪的教育和信息都是不正确的。为了让孩子在成人后的心理健康,孩子需要得到情绪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如何正确地区分判断自己的情绪,如何恰当地表达释放自己的情绪。
1、忘掉家长的身份,记住自己的责任。家长要做的不是改造孩子,而是影响他、感染他。父亲示范给儿子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母亲示范给女儿如何做女人。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强悍的母亲和一个弱势的父亲组成的家庭大多会出现问题,因此她建议母亲们,无论在外面多么能干,回到家请一定定位为“小女人”。
2、假如孩子看上去需要一个发泄的方式,而不是想把他的感受说出来,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各种方式,允许孩子用这些方式释放出来。例如,用拳击打枕头,到室外活动、怒吼或跑步,或让孩子写下让孩子气愤的那个人的名字放到鞋垫上,然后出门昂首挺胸地散步。这些都是排解孩子的愤怒的好方法。留一些旧报纸,在孩子生气的时候让孩子用手撕。留一些放鸡蛋的纸板,在孩子生气的时候,让孩子用脚踩,把愤怒给排解出来。
3、一些让让感受和情绪释放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用黏土、画笔、粉笔、泥塑等方式把他的感受表现出来。让孩子把感受写出来也是不错的方式,让孩子到自己房间,写出自己到底有多生气、多烦躁,然后在孩子平静下来后读给你听,这种方式是帮助孩子走出各种情绪困扰的无价之宝。孩子也可以唱出自己的感受,跳舞也行,跑步也行,摆个搏击的姿势也可以,这都能帮孩子把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你可以猜想孩子那样做的时候的感受。同样,当孩子忧伤、生气或烦躁时,允许孩子哭出来。
4、永远也别对孩子说停止哭泣,眼泪是表达和释放情绪和感受的身体语言。如果孩子不需要通过哭来表达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不哭了。
5、给孩子做示范,告诉孩子怎样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告诉孩子你会怎么做。教孩子不要把情绪和感受压在心中,很多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或出现各种身体疾病和症状的人往往就是不知道如何把感受和情绪表达释放出来。
6、通过教孩子区分和判断各种情绪,允许孩子以恰当的方式表达释放出来,这对于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孩子今后将成为一个懂得情绪、懂得控制和释放自己情绪和感受、更懂得生活的人。现在行动,你和孩子都会有巨大的收获。
7、换位思考。当发现孩子有情况时,换到他的位置思考,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因为理解他才能帮助他。
教他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
例如:喜欢,不喜欢,想要,不想要,开心,不开心,生气等。跟宝宝讲话的时候,多用一些表达情绪的词语。宝宝听多了,就自然的会这些词语了。比如“妈妈今天看到宝宝心里很开心,但是宝宝不听妈妈的话,妈妈会很生气的。”
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
比如:“宝宝今天开不开心啊”
“宝宝你的东西掉了你难不难过啊”
“宝宝今天打针痛不痛啊”
“小名,抢了你的东西你是不是生气了”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
改变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
有次听到一位宝妈恐吓宝宝说“你在不听话就把你丢垃圾桶”,宝宝说“我打死你”。宝妈和宝宝的情绪表达都不对,宝妈这样的说会影响宝宝心里的安全感,宝宝这么虽是无心,但太粗鲁。都说言传身教,妈妈的表达情绪的方式直接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
玩游戏。
我们可以和宝宝起玩一些表情游戏。家长可以表演一些表情,比如大声笑,瞪眼睛,假哭,让宝宝猜是高兴还是难过还是生气。
买一些情绪表情卡片。
市场上有很多情绪卡片,上面有开心,难过,生气,愤怒,用这些卡片教会宝宝那些情绪是怎么样的。当我们生气,难过的时候,我们要怎样表达我们的情绪?
学会管理情绪。
让宝宝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小朋友在一起为什么容易打架,就是因为不会表达情绪。比小明把小强的东西抢了,小强把小明推到在地上,这就是不会表达情绪。如果小明对小强说,你的东西我也喜欢也想玩一下,说不定小强就给他了。小强如果说你抢我东西不对,也就不会推人。如果小朋友学会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就不会有那么多架打了。
一、认知训练法:情绪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不合理的认知是许多消极情绪的源泉,即所谓的“自寻烦恼”。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反应,有自寻烦恼倾销的人容易把事情和自己搞得更糟,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合理的或者叫做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单向思维、以偏概全、不合理的思想等都是这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的表现。由于受遗传和不适宜的教育的影响,在有些幼儿身上也存在着这些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比如有些幼儿喜欢钻牛角尖,有些幼儿比较偏激,这就是幼儿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的表现。认知训练的重点就是在纠正幼儿不良认知的认知习惯,培养幼儿合理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等让幼儿学习别人的合理思维方式,也可以通过让他们看到事物的后果来纠正他们的不合理思维方式。
二、系统脱敏法:具体做法如下:先让有情绪障碍的幼儿接近能引起微弱焦虑情绪的刺激,然后让幼儿放松,由于放松对焦虑的抑制作用,幼儿变得可以忍受更长时间,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这个刺激就不再引起焦虑反应,然后加大刺激再进行放松训练,最后达到最害怕的刺激也能坦然对待。
三、深呼吸法:深呼吸法就是借助深呼吸使刺激的情绪趋于平静,这种方法的生理学原理在于“深呼吸时,人呼出了大量二氧化碳,从而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失去了平衡,于是中枢神经系统便做出保护性的抑制反应,这样人的紧张情绪就得以消除,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幼儿容易掌握。其做法是:静静地坐到凳子上,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气沉丹田,再慢慢地呼出,重复多次,即可使情绪稳定下来。家长可做示范让幼儿模仿。
四、音乐调节法和体育活动调节法:即当幼儿遇到情绪障碍时,听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或做一些喜欢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都是有效地调节幼儿情绪的方法,也是两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使幼儿从小就学习运用它们。二者共同之处就是借助于刺激性较强的活动转移,分散人的注意力,从而减轻消极情绪对人的控制。
家长声音 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问题 -关注情绪发泄方式 眺爸: 孩子有负性情绪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关注他发泄情绪的方式。
1、大人处理负性情绪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却说地不好,会让孩子学会迁怒“旁物”。
2、负性情绪宜“疏”不宜“堵”。哭闹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本能,如果发作前期不能控制住,不妨让孩子先宣泄一下情绪。
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心态,等孩子情绪稳定点再和他讲道理,千万不要因为怕在外人面前“丢面子”而使用强制手段。 3、从不断的“较量”中让孩子明白:哭闹是达不到目的的!父母要做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轻易妥协。
4、小孩子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可以试试用冷处理+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来进行疏导。注意冷处理的前提是时刻关注孩子情绪上的变化,而不能把孩子丢在一个无人看管的地方。
5、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用不理睬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好榜样。 -教孩子正确表达心情 zmeeting: 做家长自己平常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把各种情绪的词教会孩子。
同时,要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问题(生活问题反而不必太关注,让她自己折腾好了)。 那天晚上,女儿与老公玩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先是哭爸爸欺负她。
哭着哭着,她突然极伤心地说:为什么我的工作总是做不好?这样我才慢慢问出来她在幼儿园受挫的事。倘若我不耐心,可能会烦她不讲理,就问不出后来的事情。
所以孩子常常会有情绪压抑,如果一段时间孩子突然不想上幼儿园,或容易哭泣、发脾气,家长就要细心观察、交流,找到真正的原因。同时也告诉孩子,有不顺的事及时表达,或者把不好的情绪通过幽默的方式、运动来宣泄出去。
否则,情绪会压抑,压抑多了对身体不好。 有一本“巴巴国王”系列童话,其中有一本是用童话故事教孩子认识各种情绪,建议大家看看。
我的女儿现在不但能表达情绪,还很关心我的情绪,比如最近我因为考试很焦虑,她就经常来安慰我:“妈妈,你看书还真认真,你肯定能考好的。”“妈妈,你很着急吗?那跟我一起唱歌吧: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真的很不错……” 下期亲子话题18。
学习良好的情绪表达方式,宝宝就不会因为挫折而影响个人情绪。
林慧菁所长表示,如果注重培养宝宝的高情商,未来他进入团体学习生活时,不易与他人发生冲突,遇到困难也较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爸爸妈妈要先等待宝宝的情绪稳定下来,宝宝也要慢慢学会等待(延迟享受)。
稳定情绪:当宝宝因受挫而情绪不稳定时,爸爸妈妈须先将自身情绪稳定下来,以免意气用事;否则,非但无法帮助宝宝面对挫折,还可能提供错误示范。林慧菁所长举例,当宝宝吵着想买玩具时,爸爸妈妈必须以“温和且坚定”的语气对宝宝说“这个玩具太贵了我们不能买喔!”让宝宝了解你的坚持,否则宝宝很可能用更加无理取闹的方式要求买玩具。
认识情绪:有时候,宝宝会有无理取闹的表现,可能出于无法正确描述自身感受。然而,胡闹无助于稳定情绪,因此爸爸妈妈必须帮助宝宝辨识情绪,进而才能分辨挫折来源。
林慧菁所长举例,如善用情绪教学卡片,帮助宝宝了解自己的状况像什么,并顺势教导接下来应如何解决。解决方案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要让宝宝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了解双方的规则性且达到共识,才能让宝宝今后懂得应对挫折,而不总是以胡闹来解决。
林慧菁所长建议,可运用“代币制度”(奖励兑换方式),先提出两三种解决方案供宝宝选择。如果之后宝宝有做到,爸爸妈妈就适时给予鼓励。
但特别提醒,针对2岁以下的小宝宝,仍有赖爸爸妈妈的坚持态度来推动,大一点的宝宝则可试着用言语沟通,但需注意不可将情绪带给宝宝,否则只会造成宝宝畏惧与挫折感加深。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