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布者:growingweed
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概念旅游资源:能够吸引顾客产生旅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被利用来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并能产生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旅游资源评价:基于开发旅游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二、旅游资源评价目的(1)、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2)、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依据(3)、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4)、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资料和判断的标准(5)、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拟定未来旅游资源结构和开发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由于评价的目的、资源的赋存条件、开发导向等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大体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具体应用时则根据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理想。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法使用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者的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评价的结果主要与评价者的经验与水平有关,因此也叫做经验评价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资料和精确度要求不高,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结论的非精确性和推理过程的相对不确定性。定性评价法主要有“三三六”评价法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方法“三大价
你好,我是旅游包车姜师傅,关于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 综合游客、旅游经营者、旅游主管部门等各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不同目的,在不区分评价主体的条件下,我们将其称为主体模糊条件下,可将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知名度 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是与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即历史价值、存在的区位环境和状态、文化与科学内涵、美感强度等方面密切相关的。
一项旅游资源,越和历史上著名人物、重要事件相联系,则其历史价值越高,从而其知名度也会越高;它存在的环境越好,区位优势越大,保存状态越完好,则知名度会越高;旅游资源中文化内涵越丰富,越能代表某一历史阶段的科学成就,知名度越高;而在美感方面,越具有雄、奇、险、秀等特征,吸引力就越大,相对而言知名度也会越高。一些名人故居,从建筑的角度并没有什么特殊,甚至不如很多同类建筑,却因其和名人的关系,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北京的香山,与我国南方很多低山丘陵相比,单从美感方面讲并不及后者,但因为它在首都附近,区位优势大,所以知名度远远超过同类地貌。 2.经济效益 没有经济效益的旅游资源,很难成为旅游资源,即使是经济效益差的旅游资源,也很难成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和这项资源的开发条件、环境容量、适应范围与其他资源组合情况等密切相关的。 开发条件是指该项旅游资源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所处区位条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容量指的是该项旅游资源自身或其所在地,在同一时间所能容纳的合理的旅游者人数;而适应范围是指该项旅游资源能够吸引多大范围的不同地域、年龄、职业、文化素养的旅游者,能开展包括观光游览在内的多少种类的旅游项目,其旅游旺季有多长等情况。
3.社会效益 主要指的是该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 、个人行为 、家庭关系 、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 。一项旅游资源,如果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能够使旅游者陶冶性情、提高品行道德修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起到寓教于乐和寓教于美的作用,则它的社会效益就是积极的和良好的。
反之,就是消极的和破坏性的。比如博物馆与赌场的区别,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一项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后,如果是败坏社会风气,有碍社会环境,毒害人们的心灵,即使它的经济价值再高,也要停止对它的经营,把它逐出旅游资源的行列。 4.环境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既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护环境。
优越的环境已经成为强大的旅游吸引物,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首先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尤其是良好的自然环境的保护。二是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为了开发旅游资源,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的基础设施会不断改进,为旅游者服务的生活设施也会增加,从而在客观上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有利于当地人民生活的改善。但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对当地环境带来消极的影响 ,主要也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旅游环境的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多方面的。旅游开发初期对植物的覆盖率破坏最大。
随着不断开发,旅游者增多,物种的多样性会下降,抗性弱的物种会消失。旅游活动中如狩猎、垂钓等,甚至是观看,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不良影响。
二是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如垃圾污染、交通堵塞 、部分旅游者的高消费和不良个人行为对当地居民心灵上造成的负面影响等。
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环境效益的旅游资源,才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而且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它的吸引力。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轻舞飞扬我最狂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与分级一、定性评价(1)“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大条件(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地理位置条件、景观地域组合条件、环境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投资条件和施工条件)。(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主要是从旅游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考虑。对旅游资源本身采用六字评价:美、古、名、特、奇、用;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标准是: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人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等。二、旅游资源的分级系统 在体现旅游资源单体规模时,新的分类以等级来区别。一个单体根据其本身特征可归纳为某个景型之某级类。本着不使问题复杂化及定量评价简捷化,设定景型的规模分三个等级:景域(field)、景段(segment)、景元(site)(见表2)。景域、景段、景元分别是体现大、中、小规模或重要性的概念。规模分级的“景域—景段—景元”与属性分类的“景系—景类—景型”概念有着严格的区别。属性分类系统中的“景系、景类、景型”三者之间是包含和从属关系,即“景系”包含“景类”,“景类”包含“景型”。而分级体系中的“景域、景段、景元”在特征方面是一个并列关系,互不包容和从属。只是体现其规模与空间尺度。
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和量的差异、对旅游吸引力的大小进行的科学划分。包括确定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空间结构、数量和质量等级、开发潜力和开发条件。其目的在于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顺序,明确建设方向,是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内容。按评价客体的不同分为:
1、资源本身的评价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医疗价值、体育价值等),丰度和集聚程度,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分析;
2、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包括气候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节律性变化),环境质量现状,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现状及交通建设的难易程度,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旅游资源所在的区位距中心城市的距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能力;
3、客源市场分析
包括旅游资源对各层次游客的吸引力,确定目标市场、潜在市场及市场的地理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其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评价方法分为两类:1经验分析法。在大量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凭经验进行评价;2定量评价。将评价指标数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加权,基本公式如右上图。即评价值为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ai分别加权后的数值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复杂性,给定量评价带来许多困难,纯粹的定量评价往往带有机械性,而单纯的定性评价包含主观成份,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科学评价。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学习目的要求掌握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目的及其意义;分类原则、依据及方法;能够进行区域旅游资源分类,井了解几种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基本内容●分类概述概念、意义;分类原则、依据、方法。●两分法分类方案大类、基本类型、类型,分类依据。
●其他分类方案《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中的分类、接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按照旅游动机分类,按旅游资源增长情况分类、接旅游资源价值和管理范围分类、按利用现状分类,按照旅游资源特性及旅游活动性质分类。第一节分类概述一、分类及其目的意义(一)分类的概念通常所谓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它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是以比较为基础的,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其共同点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这就是分类。
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在所划分出的每一种类别(类型)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别(类。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学习目的要求掌握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目的及其意义;分类原则、依据及方法;能够进行区域旅游资源分类,井了解几种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案。基本内容●分类概述概念、意义;分类原则、依据、方法。
●两分法分类方案大类、基本类型、类型,分类依据。●其他分类方案《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中的分类、接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按照旅游动机分类,按旅游资源增长情况分类、接旅游资源价值和管理范围分类、按利用现状分类,按照旅游资源特性及旅游活动性质分类。
第一节分类概述一、分类及其目的意义(一)分类的概念通常所谓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它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一种逻辑方法。
它是以比较为基础的,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其共同点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这就是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
在所划分出的每一种类别(类型)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别(类型)之间则存在着一定差异。例如根据成因可把旅游资源区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其所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均为天然赋存的,自然界形成的,而所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均是人为作用下形成的,两者之间的成因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根据各自内部的差异还要进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类型,从而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系统。(二)分类的意义及目的科学的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旅游资源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分类可以使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方便。
五花的旅游资源各有特点,通过比较,认识、归纳及划分,所形成的不同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关于旅游资源有关资料的存取系统(即信息系统).为人们从整体上或局部(分门别类)认识旅游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区域性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的建立,又可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不进行旅游资源的分类,杂乱无章的旅游资源个体就难于被人们认识和利用,就会陷人烟云迷雾之中。因此旅游资源分类是研究、认识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次,旅游资源的分类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过程。分类总是通过分析大量旅游资源属性的共性或差异性,分出不同级别的从属关系及其联系.通过不断补充新的资料,提出新的分类系统,或通过不同地区、不同要求的旅游资源分类,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甚至发现、总结出某些新的规律性认识,从而促进有关理论水平的提高。
因此旅游资源分类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补充,加深对旅游资源整体或区域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掌握其特点、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保护及科学研究服务。
二、分类的原则和依据(一)原则分类的原则是分类的准绳、标准,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持分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作为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主要有:1.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 也称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即不能把不具有共同属性的旅游资源归为一类,所划分出的同一级同一类型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共同的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差异。
2.对应性原则所划分出的次一级类型内容,必须完全对应于上一级类型的内容,不能出现下一级内容超出上一级或少于上一级内容的现象,否则就会出现逻辑上的错误。例如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进一步分类,应包括所有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不能只包括地质旅游资源。
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和量的差异、对旅游吸引力的大小进行的科学划分。
包括确定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空间结构、数量和质量等级、开发潜力和开发条件。其目的在于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顺序,明确建设方向,是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内容。
按评价客体的不同分为:1、资源本身的评价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医疗价值、体育价值等),丰度和集聚程度,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分析;2、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包括气候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节律性变化),环境质量现状,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现状及交通建设的难易程度,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旅游资源所在的区位距中心城市的距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能力;3、客源市场分析 包括旅游资源对各层次游客的吸引力,确定目标市场、潜在市场及市场的地理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其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评价方法分为两类:1经验分析法。
在大量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凭经验进行评价;2定量评价。将评价指标数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加权,基本公式如右上图。
即评价值为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ai分别加权后的数值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复杂性,给定量评价带来许多困难,纯粹的定量评价往往带有机械性,而单纯的定性评价包含主观成份,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科学评价。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