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岭如屏耀明珠,
一江带水安北郛。
南北船舶旧航道,
来往车舆新要枢。
征舸高举云天远,
玉笛轻扬古调殊。
潮人自古重拼搏,
凤城于今展宏图。
这首诗生动的展现了作者泛舟韩江,饱览韩江两岸美景。看车水马龙,来往易市。一派繁忙的景象,作者不禁抒发对潮人拼搏奋斗精神的赞叹和建设美好家园努力的肯定。古时潮汕地区的真实写照跃然纸上,让人身临其境,更加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样可以吗? 一代文学宗师韩愈因反对迎佛骨之事被贬广东潮州,家眷也被赶离长安,并失去小女,痛心疾首之余,挥笔写下了一首著名的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一封朝奏九重天”,指的是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派人从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法门寺迎取佛骨到皇宫供奉,顿时引起轰动,“老少奔波,弃其业次”,百姓放弃了正常的生业,有的倾家荡产跑到凤翔,跪地拜迎,甚至有人砍断胳臂,或者在头顶上烧香。
对皇帝这样一个造成社会混乱的决定,当时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惟有刑部侍郎韩愈挺身而出,上了一道《论佛骨表》。这篇奏章,写得有理有据、义正词严:先说上古和商周之际,贤王圣君年皆百岁,天下太平,百姓安乐,“然而中国未有佛”,“非因事佛而致然也”;然后对比,汉以后佛法传入,可是汉明帝在位,才十八年,此后更是“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只有一个“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
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唐宪宗一看,你这不是咒我吗?勃然大怒,要定韩愈死罪,多亏宰相裴度、大臣崔群等官员求情,总算免掉死罪,但要贬他到离京师七千六百多里外的广东潮州,当时那里一片蛮荒,瘴气瘟疫流行,是少有生还希望的地方,这就是“夕贬潮州路八千”。为了替皇帝除掉劳民伤财的荒唐事,“欲为圣明除弊事”,这个皇帝再糊涂昏庸,当朝的大臣也得说他圣明,表中就有“圣明”“神圣英武”, “肯将衰朽惜残年”,怎肯爱惜我衰朽的残年,这个时候韩愈52岁了。
韩愈一生坚守儒家正统,反对佞佛,尤其反对以朝廷政令推广佛教,而这次更是为了防止社会混乱,让百姓能安居乐业,他才冒死上疏,所以他对非罪远谪虽然愤慨,但丝毫无悔。当他走到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侄孙韩湘赶来同行,为了一路护持他南行。
“雪拥蓝关马不前”,看来当时的山陕高原大雪封山。“马不前”,出自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立马蓝关,漫天大雪,韩愈此时既有坚信自己没有错,老而弥坚,刚直不屈的气概,又有为付出惨痛代价的悲愤。
“云横秦岭家何在”,秦岭指钟南山,回看秦岭,漠漠云横,家在哪里,已经看不见了。唐代政令,贬诏一下,即刻就得登程,不允许告别家眷,家眷随后遣逐出京。
韩愈最担心的是小女儿,只有12岁,体弱多病,能经得起恶吏惊吓和旅途劳顿吗?果然,这个孩子离开长安不久,就死在陕西商县的层峰驿,临死父女都不可能见上一面。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来韩愈在一篇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
云横雪拥,境界雄阔,大气磅礴,但它背后竟是如此悲惨的故事。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活用典故,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
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集中表现了韩愈忧国爱民的思想和感情。韩愈正月十四启程,至三月二十五到达潮州,共71天,我们算得出来,平均一天要走100多里,(这在唐代是有制度的,天宝年间规定的贬官日行三百里,《资治通鉴》说自"流贬者多不全矣",后来放宽了。)
如此漫长的迁谪行程,对于古代一个52岁的老人来讲,实在过于沉重和残酷。据记载,在将到达潮州府时,因路途劳顿,水土不服,而奄奄一息,在生命垂危之际,幸亏服用了当地的一种草本植物------被称为人间仙草的铁皮石斛后而痊愈。
韩愈用诗篇记录抒写了一路上的见闻和感情波澜。行至商洛县东武关,适逢吐蕃囚犯流配南方,诗人吟道:嗟尔戎人莫惨然,湖南地近保生全。
我今罪重无归望,直去长安路八千。这里固然有他身不如囚之感,又何尝不是宽慰那些囚徒呢?过泷水,诗人从泷吏之口知道了潮州的险恶: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
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
他还没到潮州,就已经开始了解那里百姓的疾苦。果然韩愈一到任,着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驱逐长期危害潮州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恶溪中的鳄鱼。
此事,不但有韩愈的一篇《祭鳄鱼文》传世,收入《古文观止》,而且在新旧唐书都有记载,可是我们读起来,有点象神话: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鳄鱼有知,其听刺史。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
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刺史则选材技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
【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江潮】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秋过钱塘江】贯休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钱塘江待潮 全宋诗-胡仲弓 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
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 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 钱塘观潮 全宋诗-刘黻 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 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泉子(十之十)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赵鼎】 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
儿戏笑夫差。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
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 雷驱电炽雄夸。
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顷无瑕。
俗眼但惊嗟。试望中仿佛,三岛烟霞。
旧隐依然,几时归去泛灵槎。 明 张田一首 潮去潮来春复秋,钱塘江水通湖头。
愿郎也似江潮水,暮去朝来不断流。 【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明 方行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
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 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
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 月望后至海宁州登海塘观潮清 阮元 钱塘江潮秋最巨,未抵盐官十之五。
我来盐官塘上立,月初生霸日蹉午。江水忽凝不敢东,海口哆张反西吐。
潮不推行直上飞,水不平流自僵竖。海若凭陵日再怒,地中回振千雷鼓。
马衔高坐蛟鼍舞,拔箭倒发钱王弩。须臾直撼塘根去,摇动千人万人股。
如卷黑云旋风雨,如骋阵马斗貔虎。如阴阳炭海底煮,如决瓠子不能御。
三千水击徙沧溟,十二城堕倒天柱。气欲平吞于越天,势将一洗余杭土。
吁嗟乎,地缺难得娲皇补,大功未毕悲神禹。此是东南不足处,岂为区区文与伍。
沧海桑田隔一堤,鱼龙黧首相邻处。我皇功德及环瀛,亲筑长防俾安堵。
全用金钱叠作塘,不使苍生沐咸卤。迩来龛赭涨横沙,却指尖山作门户。
雁齿长桩十万行,鱼鳞巨石三层础。王充论前有古迹,枚乘发后无奇语。
吁嗟乎,此塘此潮共千古,词人心乐帝心苦。 晚渡钱塘江清 王荫槐 罗刹江声殷似雷,扁舟摇兀怒涛堆。
身从大地孤鸥泛,潮挟群山万马来。南渡衣冠秋草寂,西陵鼓角夕阳哀。
古怀牢落真无懒,呼取余杭酒一杯。 钱塘观潮清 汤金钊 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
盛气已吞文种墓,余波犹上子陵台。底教金寇全师去,合借钱王射手来。
欲写壮观愁笔弱,银山饱看只空回。 钱塘观潮清 林以宁 气以三秋肃,江因九折名。
海门环凤阙,半曜拱神京。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
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
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
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鱼沫翻珠佩,腥涎喷水精。
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
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自可吞溟渤,何烦洗甲兵。
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清。
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近睹三江险,方知六宇平。
奇观书短韵,尺幅海涛生。 k6olove 2009-1-3 18:34:09 125.33.247.* 举报 宋代大文豪苏轼就写过“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北宋诗人王师道所写赞美钱塘江潮的诗句《十七日观潮》也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这是唐代王维咏潮的诗句。
它的大意是:夕阳西下了,晚潮涌来,江水猛涨,碧水和蓝天连成一片,好像春色充塞着天地。既写了海潮的巨大气势,又写了它特殊的壮观美。
更多的还有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忆钱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白居易《潮》: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徐凝《观浙江涛》: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杨万里《浙江观潮》:“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
①示例:
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应该胸怀理想,不断努力,永不放弃。
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依依惜别的深情。
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美好的祝愿。
……
评分说明:答案符合情景,表达清晰完整即可。但以下答案不符合要求,不给分。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⑵“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②示例:
⑴西湖莲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⑵西湖湖边柳荫——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⑶龙湫宝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⑷春天凤凰洲公园观赏桃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竹外挑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⑸游凤凰山——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⑹黄昏时游滨江长廊——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们应该胸怀理想,不断努力,永不放弃。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依依惜别的深情。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⑵“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②示例:⑴西湖莲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⑵西湖湖边柳荫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⑶龙湫宝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⑷春天凤凰洲公园观赏桃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竹外挑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⑸游凤凰山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⑹黄昏时游滨江长廊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修。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苏公堤》: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明代张宁《苏堤春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赞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