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夏:
唐·岑参: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宋·秦观: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唐·杜甫: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春:
唐·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清·周桢:愁绝桑阴春欲暮,一痕浓绿上眉端。
元·卢挚: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宋·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清·恽格: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秋:
唐·白居易: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
唐·刘禹锡: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冬:
唐·白居易:绿纹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李颀: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四季:
晋·陶渊明: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宋·郭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初夏睡起》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几《三衢道中》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戴敏《初夏游张园》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看在我这么用心的份上就采纳采纳~~~谢谢谢~~~mum~~~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初夏睡起》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几《三衢道中》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戴敏《初夏游张园》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看在我这么用心的份上就采纳采纳~~~谢谢谢~~~mum~~~。
夏意【作者】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夏意【作者】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与夏天有关的诗句 《品味夏天》 走过了一道道岭 翻过了一道道山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带着我们 不知不觉的走进了夏天 我送她一支玫瑰花 手上留有余香 她笑着递给我一个水蜜桃 咬了一口真甜 收割机进行曲余音绕梁 佯羞的小麦躲进了房间 高粱玉米憋足了劲儿 一个劲的往上串 阳光为我们脱去春装 换上了薄如蝉翼的裙衫 善解人意的白毛巾 轻轻地为我们擦汗 春种一粒粟 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锄禾日当午 汗水滋润着无私的奉献 快乐的小河载歌载舞 不断地向我们抛着媚眼 激情拥抱亲密接吻 让我们浑身舒坦 ﹍﹍﹍﹍﹍﹍﹍﹍﹍﹍﹍﹍﹍ 《这个夏天》 告别夏天 夏天把心事交给秋天 让她变成果实 所有的记忆 都珍藏在里面 秋天把夏天灌醉 让翠绿变成姹紫一片 而一潭秋水 却宁静的 如十八岁的少女 纯净清澈的眼 那走失的蜻蜓 那鲜花儿的娇艳 还有那夏日里缠绵的热恋 都浓缩在种子里 等待下一个夏天 ﹍﹍﹍﹍﹍﹍﹍﹍﹍﹍﹍﹍﹍ 《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 再也 没有什么夜晚 伦敦太阳 陪着北京月亮 正在并肩观战 奥运赛场 犹如激烈战场 滚滚硝烟弥漫 运动健将 我们 为你助威呐喊 今晚 我们没有睡眠 只有期盼 ﹍﹍﹍﹍﹍﹍﹍﹍﹍﹍﹍﹍﹍ 《夏天的味道》 桃花之后 燥热一袭胜过一袭 更多汗水凭空消失 六月,截住我所有嘈杂和不安份 沿一湾荷塘月色 回归,我最原始的想念 记忆中的荷叶开始清香 2 村庄的气息 清新而恬静 四周林木葱翠 轻风袅袅,蝉声归隐 这一刻,世界是多么纯粹啊! 田园、流水、炊烟 简单而美好 夕阳下 牧童的短笛幽雅而久远 3 玉米苗的拔节声如此动听 栀子花香一浪漫过一浪 七月,乡村是潮湿多雨的 润色着过多的淳朴和善良 剔去一份经久的罪责 我便在一片宁静的夜色下心安理得 4 还有什么比心灵深处的这份安详更重要呢? 且低下来 轻下来 倾听,更多的声音 比如爱 比如真诚 不远处,还有着成熟和希望! ﹍﹍﹍﹍﹍﹍﹍﹍﹍﹍﹍﹍﹍ 《流火的夏天》 七月流火 城市在热浪中委靡 闷热街巷的一隅 一个蓝裙少女 在寻觅 一片绿荫 而在郊外 燃烧的原野上 一个放羊娃 赶着一片白云般的羊群 在奔向不远处 一条清凉的小河 ﹍﹍﹍﹍﹍﹍﹍﹍﹍﹍﹍﹍﹍ 《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多雨 我将所有的心情都放在阳光底下 翻晒,总想这一刻的晴天 会持续到很久 你伸过来的手,来不及抚摸我的后背 阳光已从侧面照进来 知了开始没完没了的鸣叫 河水已经泛滥了,许多的小鱼 追逐着梦想,游出我的闸门 青春开始吼叫,我躲在暗处 等着光阴像锯齿一样拉开历史的断裂 那些锈迹斑斑的故事渐出水面 风还没有吹过,蜻蜒已立在上头 我在等你,你在等我吗 ﹍﹍﹍﹍﹍﹍﹍﹍﹍﹍﹍﹍﹍ 《夏天的早晨》 一大早 蝉就吹起号角 热浪 开始一拨一拨地涌来 静止的树 蒸腾空了思想 如我 隔窗 把远处的风景 搁置在更远方 o(∩_∩)o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三伏天的夜 》 辗转又辗转 困倦却无眠 三伏天的夜 把人憋闷得象一个怪曽 每个角落里找风 大蒲扇摇得臂膀疼 电风扇转得脑袋昏 空调嗡嗡的 响着蛮大的噪音 心听得见杂草疯长的声音 听得见鸣虫躲在墙根 关于天籁的一切 现实中都被进化的声音赶跑 只留下月光淡淡地偷笑 《夏日的风》 清晨早起 是为了等你 晚上晚睡 也是为了等你 你是我等待的梦中情人呵 总是频临于梦境 或降落于梦醒的清晨 仿佛一生一世的等待 却是促然一瞬的相会 你的抚摸徐徐掠过我的身躯 让我迷恋 你的清凉缓缓滋润我的肌肤让我沉醉 所有的热情 都渴望在你的亲吻中化为冰凌 没有你 我焦灼的心便难以平静 听得见杂草疯长的声音 听得见鸣虫躲在墙根 关于天籁的一切 现实中都被进化的声音赶跑 只留下月光淡淡地偷笑 《迷失的夏季 》 夏季的雾气 找不到滞留地带 袭击了 它最容易深入的地方 清晨的太阳毛茸茸地生长 它的欲望灿烂而又膨胀 扩张成一道耀眼的屏障 反射成躁动不安的白光 夏季的诱惑 象一朵虞美人的花瓣如丝绸的质地 若是不加爱护保养不当 便仅仅只有几天绚丽的花期 就怕人不想去回避 心猿意马的人 正躲进月光走不进的胡同 绕道而行 立在夏天的入口处 那是一阵阵掠过水面的风 碧绿的湖面上 总有亭亭玉立的身影 总有随风而至的清韵及暗香 小舟穿行,莲动人声 翻开那些著名的古今文本 我细细品味,静静地 注目那株在风中摇曳的娇羞 那种纯净的粉白透着清浅的红晕 仿佛雨后的天空,彩虹 出现。
还有那阵阵的蛙声 以及那些在阔大的叶面上摇滚的晶莹 夏天,总有别致的风景 总有令人无限依恋的心情! 《告别夏天》 告别夏天 夏天把心事交给秋天 让她变成果实 所有的记忆 都珍藏在里面 秋天把夏天灌醉 让翠绿变成姹紫一片 而一潭秋水 却宁静的 如十八岁的少女 纯净清澈的眼 那走失的蜻蜓 那鲜花儿的娇艳 还有那夏日里缠绵的热恋 都浓缩在种子里 等待下一个夏天 《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 再也 没有什么夜晚 伦敦太阳 陪着北京月亮 正在并肩观战 奥运赛场 犹如激烈战场 滚滚硝烟弥漫 运动健将 我们 为你助威呐喊 今晚 我们没有睡眠 只有期盼 《流火的夏天》 七月流火 城市在热浪中委靡 闷热街巷的一隅 一个蓝裙少女 在寻觅 一片绿荫 而在郊外 燃烧的原野上 一个放羊娃 赶着一片白云般的羊群 在奔向不远处 一条清凉的小河 《夏天的早晨》 一大早 蝉就吹起号角 热浪 开始一拨一拨地涌来 静止的树 蒸腾空了思想 如我 隔窗 把远处的风景 搁置在更远方。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3、《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唐·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15、《初夏即事》
唐·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16、《夏日杂诗》
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17、《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18、《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9、《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20、《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