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
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
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古代菊花的品种比较单一,多为黄色,故菊花也被称为黄花。
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 ①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②《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1.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白话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2.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白话译文
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3.朱淑真《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白话译文
这首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将苔藓的善于变化和菊花的始终不变加以对照,表达诗人对菊花品质节操的赞赏,表明自己"宁可抱香枝上老",也不会改变对理想的追求。
4. 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白话译文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5.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白话译文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拓展资料:
黄花是百合科萱草属(黄花菜属)草本植物,俗称“黄花菜”,亦称“忘忧草”、“金针菜”、“健脑菜”,“观为名 花、用为良药、食为佳肴”,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品”,是观赏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食用花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渠县特殊的土壤、水质、气候最适宜黄花生长。清咸丰、道光年间,该县农民成片种植黄花,历经数代农科人员艰苦细致的研究,选育出的“武坪早”等黄花品种独具七蕊,单花体长9~12厘米,色泽鲜美、香气浓馥、嫩脆爽口、营养丰富,是全国黄花之上品。
1983年,在中商部组织的全国黄花产销经验交流会上,来自20个省市110多名代表、专家一致认为渠县黄花是“中国黄花第一品”,成为中商部出口免检产品。
1993年,由农业部在泰国曼谷主办的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博览会上,渠县黄花获优质农产品金奖。
2005年获第二届西博会金奖。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经过科学细致的评审,正式誉名渠县为“中国黄花之乡”,至此,中国黄花标准就依据渠县黄花而制定。
1[宋]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声声慢·寻寻觅觅》2[宋]苏轼莫恨黄花未吐《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黄花已过重阳《十拍子/破阵子》3[元]白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 秋》4[宋]无名氏黄花香入瑶席《念奴娇·素娥不老》5[宋]叶梦得黄花已过清秋《临江仙·碧瓦新霜侵晓梦》6[宋]方岳不与黄花一醉《水调歌头·左手紫螯蟹》瘦得黄花能小《一落索·瘦得黄花能小》7[宋]张孝祥谁与黄花为主《念奴娇·风帆更起》谁与黄花为主《念奴娇·风帆更起》8[宋]晏殊黄花已满东篱《破阵子·忆得去年今日》9[宋]范成大重阳更插黄花《朝中措·身闲身健是生涯》10[宋]曹勋预约黄花前后《朝中措·一封清诏下金鸾》11[宋]杨无咎满泛黄花称寿《水调歌头·帝里记当日》12[宋]袁去华随分绿酒黄花《念奴娇·一番雨过一番凉》13[]王炎2过了黄花时节《水调歌头·千里倦游客》14[金]蔡松年管领黄花三日《念奴娇 九日作》15[]姚述尧2况有庭下黄花《念奴娇·山城秋好》笑问黄花重约《南歌子·素节秋强半》黄花不畏霜凋《西江月·红叶漫随风舞》16[宋]张纲黄花共荐芳辰《临江仙·绿蚁浮觞香泛泛》17[宋]赵彦端年年白酒黄花《柳梢青·卮言日出》黄花香满乌帽《隔浦莲/隔浦莲近拍》18[元]元好问黄花日日重阳《朝中措·时情天意枉论量》19[宋]李曾伯且对黄花一笑《八声甘州·拟龙山》江头雨过黄花《水龙吟·江头雨过黄花》且对黄花一笑《八声甘州·拟龙山》幸对黄花时节《八声甘州·怅浮生》20[宋]曾觌黄花未应憔悴《诉衷情·兰亭曲水擅风流》。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西厢记》)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和王巩》)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
《红楼梦》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黄花”单用有时候比喻“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黄花娇嫩,清瘦,虽然平常却是最耐看的”如:黄花闺女。 成外: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明日黄花”则比喻过时的事物。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5.草--随事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
九九重阳,天高气爽,亲朋好友,三五成群,身佩茱萸,携带佳酿,欣欣然联袂登山,一睹如画江山,饱览金秋美景。
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我们采撷几首,感受重阳节的独特魅力。 在重阳诗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抒情小诗是他17岁时所作。当时,诗人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是举目无亲的“异乡”。
而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但是他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未完全团聚。
这正是此诗深厚、新颖处,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 赏菊是重阳的节目之一。
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重阳节到来时要回来赏菊。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语言隽永,诗意清新。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宋*范曾大 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词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一首有名的重阳词。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进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把客观环境和内在情绪交织在一起,赏菊时的孤独凄凉心情跃然纸上。宋*李清照*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毛泽东写的重阳诗,情调与古人截然不同。毛主席在《采桑子·重阳》一词中,以雄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敌制胜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写下了“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不朽诗篇。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1929.10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千百年来,这些诗篇为重阳节增添了无限光彩,今天读来依然能让人感受重阳的独特魅力。甫一搜索,发现还有更多的描写重阳和菊花的诗篇。
唐*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北宋*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北宋*李之仪*千秋岁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
露乍冷,寒将报。绿香催渚芰,黄密攒庭草。
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
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
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北宋*柳永*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北宋*晏几道*蝶恋花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职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北宋*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南宋*辛弃疾*踏莎行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金*段克己*满江红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元*元无名氏*水仙子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
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
1、原文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