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话文注释: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
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2、《至节即事》——元代: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白话文注释:
到了冬至节,京城中的天色才刚刚拂晓,浓浓喜气已经弥漫京城了。人们互传名片道贺节日。
大户人家的绣幕完全敞开着,都在冬至节的时候,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家家趁着冬至,从容地玩耍着。
3、《减字木兰花·冬至》——宋代: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白话文注释:
早晨云雾散去,在寒冷的阳光照耀下,周围事物长长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从此以后,白天渐长。
也望这日给长辈“拜冬”,进献履袜的习俗代代相传。
冬至以后,天气转暖,寒意少。影长渐短,量日影的红线也慢慢变短。
从今天开始,夜间秉烛赏游时所携带的记时铜漏壶也将减少筹码。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译文:
每年冬至节,dou一家人,在异乡为客,生活穷困潦倒。
江上风景虽好,唯独自己渐渐老去。时间长了,就连这些异乡的风物,也觉得和家乡的一样。
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带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后离开皇宫的往事来。
每到此时,心里无限感伤,顿觉前路迷茫,何处才能见到三秦。
注释:
(1)至日:指冬至、夏至。这里指冬至。
(2)泥:缠着。
(3)形容:外貌;模样。
(4)风俗:指一地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
(5)杖藜: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
(6)丹壑:指峡谷深渊中一汪水池。形容山中胜景。
(7)鸣玉:原指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后常常比喻出仕在朝。
(8)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唐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大明宫内。
(9)心折:心惊,心碎;伤感。形容伤感到极点。
(10)一寸: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11)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因称关中为三秦。
赏析:
杜甫这首《冬至》从题材上看属羁旅诗,抒发了对流离异乡与仕途无望的伤感与迷茫之情。
首联,“年年”对“忽忽”,对偶、叠词妙用,表现时间飞逝,又是一年冬至,而长期漂泊的诗人仍然有家难回、穷愁潦倒。
依据《诗源辨体》的点评:“年年”(按指《冬至》)一篇,虽通体对偶,而淋漓骀[dài]荡,遂入小变(和以前不同)。一般律诗,首联尾联并不要求对偶,可是诗人却有意为之,八句皆对,何故?只因一气呵成,舒畅淋漓,故脱口而出,并无违和感。所谓“情到深处句便工”,读来感同身受。
首句“长为客”三字,可为一诗纲领。四联都围绕着“长为客”而展开。“至日”,即冬至。呼应标题“冬至”。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起源于春秋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的古诗有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这句诗出自出自唐代杜甫的《至后》。 完整诗句如下: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译文如下: 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
我在远远的成都思念洛阳。 我在严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虽也有如金谷、铜驼一类的胜地但毕竟不是故乡金谷铜驼。
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 愁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
扩展资料赏析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第一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
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朋友严武那里做幕僚,而且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
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
冬至诗词(一):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1、《至后》——唐代: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2113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5261吟咏转凄凉。
译文: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我在远远的成都思念洛阳。我在严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虽也有如金谷、铜4102驼一类的胜地但毕竟不是故乡金谷铜驼。
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愁1653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
2、《至节即事》——元代: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译文:到了冬至节,京城中的版天色才刚刚拂晓,浓浓喜气已经弥漫京城了。人们互传名片道贺节日。
大户人家的绣幕完全敞开着,都在冬至节的时候,做生活中非常权重要的事情。家家趁着冬至,从容地玩耍着。
1、《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这首七言律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
此诗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全诗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2、《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这天,白居易正在邯郸驿,离家很远,这个夜里,白居易想起了家里人。他独辟蹊径,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里人在团团围坐,在想念着远游的自己。
3、《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唐·韦应物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在这冬至的夜里,韦应物思念京师的兄弟和朋友。一人在外的韦应物体会着节令时的孤单,孤灯照着床单,想着交好的兄弟朋友,想起曾经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
可羁旅中的韦应物,此时,也只是涕泪阑干。这个冬至夜,对于韦应物来说,不好过。
4、《冬至感怀》宋·梅尧臣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一起一落的才是人生。荣辱盛衰,往复循环,那又何必感伤冬季万物的凋零?毕竟,随着新阳它们总会重现生机。
人生又怎能被一时的失意和落魄打倒?5、《满江红·冬至》宋·范成大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冬至日这天,范成大是欣喜的。
冬至日里也要开怀。旧的节令过去,新的节令就要来了,此时正适合作诗。
白天越发长了,正好适合睡觉。那些追逐名利的事,何时才是个尽头呢?不如我们打开梅花酒,不要拘束,开怀才好。
有关冬至的诗句诗词:
1、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辛酉冬至(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
描写冬至节的诗句如下:
至日建中次季真韵 胡一桂
尽日劳劳烟雨里,此行谁识是欤非。翩然芒屩相随处,正见梅花欲放时。
太极便堪窥易蕴,黄钟初可验葭飞。天心子半无移改,细玩尧夫至日诗。
塞外冬至 彭汝砺
今年至日是今朝,日影方长路更遥。霜雪辛勤白榆塞,鹓鸿怅望紫宸朝。
阴冥丘壑云长暗,阳触渊泉冻欲销。欲问春来消息近,几多垂柳在溪桥。
和方次云至日作 黄公度
至日空相忆,何时复此来。素书烦蜡炬,往事付寒杯。
梦破风惊竹,诗成雨绽梅。江城低婺女,回首亦劳哉。
冬至 文天祥
书云今日事,梦破晓鸣钟。家祸三生劫,年愁两度冬。
江山乏小草,霜雪见孤松。春色蒙泉里,烟芜几万重。
冬至月下即事 程嘉燧
去秋寒早天多雪,今夕冬暄月似春。淡境味长堪送老,醉乡户小恰容身。
客中两度逢南至,酒后终宵向北辰。莫笑杞人忧国泪,时看云物一沾巾。
采药冬至上岘山 朱长春
采药至山寺,仲冬野日清。寒光侵草色,阳气入钟声。
雉子飞余雪,渔人出晚晴。占年望云物,未得免浮生。
1、《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3、《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4、《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5、《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6、《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7、《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8、《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9、《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10《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
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
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