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发在文库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中政治知识点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主干知识和主要线索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归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
这是我根据自己的复习笔记整理的,可能有点粗鲁,但大概脉络有了,凑合着应该有点参考价值 鸦片战争前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经过一系列的列强侵略战争,小农经济逐渐被破坏,逐渐沦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太平天国期间 《天朝田亩制度》 (一)主要内容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它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规定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分得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
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此外,《天朝田亩制度》还对农副业生产和分配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二)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农民革命纲领和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总结和提高了中国历代农民起义提出过的“均平”、“均贫富”、“均田”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摆脱剥削和压迫、要求平等、要求消除贫富区分的愿望,表现了农民群众对封建土地制度深刻痛恨和大胆否定的高度的革命精神。
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田方案只能是农民小生产者的一种幻想,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它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
洋务运动 四、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起以“求富”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一)军事工业 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从“制器”和“练兵”开始的。
19世纪60年代,开始兴办以军事工业为重点的洋务事业。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制造新式武器的第一个近代化兵工厂。
1862年和1863年,李鸿章先后在上海、苏州建立洋炮局。洋务派官僚先后建立起一批较大的近代化军工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以下几个: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三)民用工业 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进一步认识到“必先富而后强”。他们开始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兴办了一批民用近代工业。
1.官督商办企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局等。 轮船招商局是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1872年8月,李鸿章饬令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筹办轮船招商事宜。12月,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宣告成立。
而后朱其昂不善于经营新式航运,引咎辞职。1873年7月,李鸿章札委唐廷枢任招商局总办,重订“局规”和“章程”。
改组后的招商局虽有总办、会办5人,实权却在唐廷枢、徐润手里,他们既是官方的代表(总办和会办),又是股东的代表(商总和商董),兼有官、商双重身份。由于二人富于洋行经商经验,招募股本,开展业务,颇为顺利。
1874年实收股金47万余两,1877年又以220万两收购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 晚清社会经济 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慢慢兴起来。
商办企业主要由一些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投资而来的,也有一些是从原来的旧式手工业工场、作坊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化而来。 自1869至1894年,商办企业只有50多个,资本共有500余万元。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一)数量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 (二)发展进程缓慢,主要是日用工业产品。
(三)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第二节 著名民族资本企业及其代表人物 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办的发昌机器厂; 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办的继昌隆机器丝厂; 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设立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1881年黄佐卿在上海设立公和永缫丝厂; 1882年徐鸿复、徐润在上海设立同文书局等。 1886年,官绅杨宗濂、买办吴懋鼎、淮军将领周盛波等在天津合资设立“自来火公司”(火柴厂),资本1.8万两。
1887年,买办商人严信厚在宁波设立通久源轧花厂。 1890年,上海商人设立燮昌火柴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一)表现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提倡国货和振兴实业,中国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大有提高,北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及各种法令、条例,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事,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入了一个难得的黄金发展期。 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伴随商业的兴起,一批大型资本集团应运而生。拥有1200万元以上的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以及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二)特点 1.趁“一战”期间发展起来的,较短暂。 2.集中在轻工业。
面粉、纺织、五金、针织。 3.虽然出现了上百万元的大公司,发展较快的。
纵观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革新大都在唐宋之前,确切的说应该是集中在唐及唐代之前,从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来看这一段时间正好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我国由北向南的土地开垦利用的范围也大大增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新恰恰是迎合不断提高的农业土地开垦数量和利用率而发生的,而这种开垦和利用是建立在满足小家庭生活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一旦土地的开垦和生产足以满足或者略有超过小农家庭的生活需求,这种技术革新就会失去了动力并停滞下来.这一点与西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更大的价值或者利益称为近现代以来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技术不断革新的动力.。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一方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受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承担军事义务)和力役(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2、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3)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1)时间:公元前221年。
(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2、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创立。
特点: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3、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三公九卿制①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
②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2)地方:郡县制设置:郡——县——乡——里。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县”隶属于“郡”。
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1)秦汉“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2)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于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刺史制度:(1)创立者:汉武帝。
(2)史实: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3)目的(作用):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明成祖(永乐帝)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阁员官位较低,内阁无实权。
2、清朝的军机处:(1)时间:清雍正年间(雍正皇帝)。(2)职权:由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
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3)特点: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较高)、密。
(4)作用: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注:人民、岳麓两版皆不明确)(1)积极性:①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③有利于民族融合④有利于人民创造灿烂文明。
(2)消极性: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