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常考的重点简答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9.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40.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41.简述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主观条件和根本途径。
42.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特征?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类型?4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结合实际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5.结合实际说明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密切联系与区别。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当代青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42.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43.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为什么要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44.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45.简述法律适用的概念的特点。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联系实际论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2.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43.简述荣辱和荣辱观的含义。
44.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45.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论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42.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43.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4.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公民和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主要义务。45.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联系实际论述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如何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通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42.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43.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产生的条件有哪些?44.简述法律适用的概念与特征。
45.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联系实际阐述追求理想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47.试述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42.简述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3.简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44.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45.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论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
47.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新时期爱国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42.简述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
43.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44.证据意识是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
简述证据的主要特征。45.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论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47.论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42.简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
43.什么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4.简述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培养和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7.联系实际论述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42.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43.简述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4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论述大学生怎样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47.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42.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43.简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44.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45.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论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47.联系实。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 从各高校每年组织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违约还贷引发信任危机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高校中确实有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的信用助学贷款,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有的甚至有意不还贷款,此类现象枚不胜举。《中国青年报》(2002年4月12日)报道,重庆市最早两批贷款期限已到,却分别竟有20%、30%的学生未如期还款,其中90多人没有正当理由,有恶逃债倾向,属于“赖账不还”。
《北京青年报》(2006年1月19日)报道,2005年12月20日,建行昌平区支行一次性把中国石油大学23名拖欠助学贷款的毕业生起诉到了昌平区人民法院,一周之后该行又把第二批19名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告上了昌平法院使之成为银行因讨要助学贷款而成批起诉毕业大学生的“讨贷风暴”。 42名欠贷学生收到传票后其中15名当天全部还款,其他学生也陆续清还全部或部分欠款,所以2006年1月18日下午建行昌平区支行给法院送来了撤诉申请,法院的开庭计划全部取消。
这种尴尬的现状可能会使银行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时更加谨慎,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更多的大学生由于部分人的诚信而失去了助学贷款的相助时,恐怕我们该担心的就不仅仅是失学的问题了。 (二)考试作弊,抄袭成风 目前部分大学生,弄虚作假,抄袭作业、论文,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尤其是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呈现出几个特点:作弊队伍庞大,作弊心态坦然,作弊手段不断出新,甚至出现了一支以赚钱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枪手”队伍,例如替考英语四级1500元、六级2000元。 《科学时报》)报道,西南师范大学一女学生先后三次进入老师的办公室偷改自己的考试成绩,由此得到一等奖学金和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我院某专业一班长在协助辅导员整理奖学金评比材料时偷改自己成绩,最后虽被辅导员发现,但已在普通同学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应聘求职材料掺水严重 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学生在个人的求职简历里动手脚。
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在网上有新闻报道,在某招聘现场一用人单位收到的应聘材料里有三份声称自己是校学生会主席,三个学生都是来自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让人哭笑不得。
(四)人际关系冷漠,你猜我疑 据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对在校生进行大面积调查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对他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回答中,表示赞同的高达45。
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 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的便宜”的占32。
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有2。
6%。有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便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于是部分同学开始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小说世界,而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更有甚者,背后恶意中伤他人,暗里扰乱学校的管理秩序,最后出现心理疾病。
(五)求职面试,一脚两船,实习作弊也逐渐成风气,自欺欺人的大学生实践随处可见 学校教学要求的毕业实习在一些学生眼里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实践报告想方设法找别人代为盖章。有的学生同时面试几份工作,当用人单位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便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很大损失,同时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给师弟妹们就业设置了障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面对大学生中不诚信事实的大量存在,发出道德感慨有助于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诚信缺失得以存在的种种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缺陷,使得人们的诚信意识存在扭曲的一面 首先,儒家传统文化缺乏外在的约束力。
我国传统的诚信观念成于内而形于外,个人的内在诚实、坦诚是其社会行为能够信守承诺、遵守契约的心理基础,这种道德约束力量主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信仰,我国人民这种精神信仰的形成儒家文化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儒家文化对事物只求“盖棺定论”不讲“来世报应”,故其缺乏使人内心恐惧的手段。
其次,儒家传统文化使得人格分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偏向实用化。儒家提倡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身体力行,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但由于缺乏实践途径,实际很难做到,所以带有一定虚假性。
同时儒家文化提倡礼节,而且重视程度尤高于信,在人们过分重视烦琐的礼节和虚假的客套时,诚信的本真就不断被忽视,被忽视的诚信细节慢慢沉淀,就体现在中国人细微而又其害无穷的为人处世之道。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也充斥着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我们诚信的观念。
(二)社会现实消极的一面给大学生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