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去找本乐理书来看 其实很简单 含义: 在节拍中,众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为单位的,(这也叫做“单位拍”),这一个重要的时间段 — 一拍,就是音乐的基础,它是用指定的音符来代表的。
也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为基础的一拍,然后有强有弱的循序渐进。 分母:代表是以几分音符为一拍 分子:代表每小节有几拍 分数值:代表每小节总共的时值相当于几分音符 例如 2/4拍, 以3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有2拍,分数值=1/2,也就是说一个小节总的时值相当于一个2分音符。
分母数值越大 代表节奏越快 分子数值 大致体现节奏类型(2,4,8差不多 3,6差不多) 如果分子是偶数,则第二次出现的强拍子变成“次强拍子” 下面我用最最最通俗的来讲,什么是拍子。 “拍子”用简单的话来说你用一个手掌来拍。
手掌一下、一上,这就叫做一拍,(如果用两只手对拍的话,那么一张一合,就叫一拍)单单拍下去,叫做 半拍,再抬起来,也是半拍,这样算起来一上、一下加起来就是一拍。(等于半拍加半拍) ***如果你不想专门去学,那你就注意,找重音,像流行歌曲中的鼓点 多听多练 把重音找出来,跟着走 劝你看看有关方面的书,学学乐理。
乐理基本知识 1:音(Tone) 是一种物理现象。
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
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 乐音色。
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 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
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
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 是同时振动,是泛音。
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 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
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
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 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
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0:调性(Tonality)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
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11:音阶(Scale)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
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12: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
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节拍具体在乐谱中指的是每一小节的音符总长度,常见的有2/4,3/4,4/4,6/8拍。每小节的长度是固定的,比如3/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3拍,也就是说可以有3个4分音符,或者6个8分音符。一首乐曲的节拍是作曲时就固定的,不会改变。
以下为参考资料:
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有很多有强有弱的音,在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次序反复出现,形成有规律的强弱变化,例如:每隔一个弱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是一种节拍,而每当有两个弱拍或有三个弱拍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些又是另外的一些节拍,它运用了小节线和拍子号标记出来,看起来很具体。在有强有弱,一定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着一定的长短次序,由小节线划分,反复的有规律的重复,形成了有规律的强弱变化,这就是节拍的作用。
“强”与“弱”看似简单,但是人们可以根据这些简单的“强”与“弱”变化出很多种拍子来,从而形成各种情绪,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来。因此“节拍”是非常重要的,它等于是音乐大厦的基石,必须是有规律并且是有秩序的。
在音乐中,时间被分成均等的基本单位,每个单位叫做一个“拍子”或 称一拍。拍子的时值是以音符的时值来表示的,一拍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也可以是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或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拍子的时值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比如当乐 曲的规定速度为每分钟 60 拍时,每拍占用的时间是一秒,半拍是二分之一 秒;当规定速度为每分钟 120 拍时,每拍的时间是半秒,半拍就是四分之一 秒,依此类推。拍子的基本时值确定之后,各种时值的音符就与拍子联系在一起。例如,当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时,一个全音符相当于四拍,一个二分音符相当于两拍, 八分音符相当于半拍,十六分音符相当于四分之一拍;如果以八分音符做为 一拍,则全音符相当于八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四分音符是两拍,十六分音 符是半拍。
小节中强拍和弱拍的循环称2拍子;强拍、弱拍、弱拍循环的称3拍子。表示每小节中基本单位拍的时值和数量的记号,称拍号。拍号的上方数字表示每小节的拍数,下方数字表示每拍的时值。例如,2/4表示以4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有 2拍。拍号中时值的实际时间,应视乐曲所标速度而定。例如快速度2/2中的2分音符就可能比慢速度4/4中的4分音符占时更短,因此不能视为3/4比3 /2快,3/8比3/4更快。
因此,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称节拍为板、眼。
正规的乐谱开头应标记拍号(如四四拍、四二拍、四三拍等),如因某些原因没有标记拍号,或拍号无法辨认,你可以按小节数一下拍子,即看看每一小节有几拍,就可以确定这首乐曲的拍号了,然后按其节奏规律演奏(或演唱)即可(当然,还要注意乐谱中对音乐速度、强弱、表情等的要求)。
四二拍:强、弱
四四拍:强、弱、次强、弱
四三拍:强、弱、弱
还有其他许多拍子可参考有关乐理教材。
乐曲的演奏(或演唱)演唱,不仅仅是把谱子演奏(或演唱)出来就行了,更主要的是要根据乐曲的内容去表现它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演奏(演唱)者根据其对乐曲的理解来做处理。
听拍子主要听强拍和弱拍的规律,说白了就是重音的规律,首先你要了解每种牌子重拍与弱拍的规律,不然你听出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拍子,这些乐理书中都有详细准确的解释。
拍子对音乐风格的影响很大,比如,2拍子听上去是进行曲的感觉,比如国歌这种的。3拍子具有舞曲的风格,很多韩国的流行歌也喜欢用3拍子。
4拍子比较常见,绝大多数国内的这些个流行歌都是4拍子的。 听调式是靠一种感觉,比如,大调是大调的感觉,小调是小调的感觉,民族调式是民族调式的感觉,调式决定整个音乐的风格色彩。
还有一个概念是调性,比如,C调,F调,降B调,这些叫调性,有些人是首调耳朵,在没有标准音的情况下无法分辨音高,有些人是固定调耳朵,可以不依靠标准音分辨出音高。调性不会对音乐产生本质的改变,比如说一首歌调太高了,你唱不上去,降几个调来唱,依然还是这首歌,所以不必苛求自己一定要听出来每首歌具体是什么调性。
我并没有用书本上的语言来告诉你,有些用词可能不够严谨,因为我觉得这样你比较容易能看懂。
几几拍代表了音乐的节奏类型,用来表达音乐节奏和力度。
相关介绍:
如2/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叫做2/4拍,一小节里有两拍,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在一个小节里,只有一个强拍,一个弱拍出现,然后每小节不断重复出现。这种2/4的节奏很适合队列行进的时候使用,所以大部分进行曲都采用这种2/4拍的形式。
在音乐中,时间被分成均等的基本单位,每个单位叫做一个“拍子”或 称一拍。拍子的时值是以音符的时值来表示的,一拍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也可以是二分音符或八分音符。
扩展资料
小节中强拍和弱拍的循环称2拍子;强拍、弱拍、弱拍循环的称3拍子。表示每小节中基本单位拍的时值和数量的记号,称拍号。拍号的上方数字表示每小节的拍数,下方数字表示每拍的时值。例如,2/4表示以4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有2拍。
音乐总是由强拍和弱拍交替进行的,这种交替不能杂乱无章、任意安排, 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最小的节拍组织一小节,然后以此为基础循环往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拍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