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的发动机是靠燃料在汽缸里燃烧推动活塞做功,进而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子前进的,如今车用发动机不外乎是二种类型:汽油机和柴油机。
最早的汽车发动机是19世纪末开发出来的,是很简单的单气缸的汽油发动机,输出只有功率只有几马力,相当于现在普通摩托车的功率,例如德国一个叫戴姆勒的人就是制造汽车发动机的先驱,后来戴姆勒与制造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人——本茨合作,两家公司合并,于是就有了现在赫赫有名的“戴姆勒—奔驰”公司,简称奔驰公司。20世纪早期汽车比赛的兴起,大大地推动了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法拉利、美洲虎、马莎拉蒂等车厂都曾经在赛场上有过辉煌。
那时候,大排量,多气缸的汽车发动机已经应用在赛车和豪华车上,只不过当时由于技术限制,汽车的发动机都是直列气缸的,而且不能做太复杂,否则体积就会太大,可*性就会降低,这样就大大限制了高性能发动机在普通汽车上的应用。二战以后,V型排列的发动机开始广泛应用的高档车上,普通汽车还是应用结构简单、经济性好的直列汽缸发动机,而且随着技术的不进步,汽车油耗也在不断降低,而为了达到更好的舒适性和耐用性以及更好的性能,普通经济型汽车发动机的排气量也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衡量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二个最基本参数是:气缸数量和气缸工作容积,后者也就是通常所用的排气量。一般来说,发动机气缸数量越多,排量越大,它的性能就会越好,而气缸数也是与排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排量的发动机通常气缸数量也会越多。
现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轿车发动机气缸数都在4—12之间,而排量在1—6升之间。现时大多数轿车装备的都是汽油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下面将以活塞往复式发动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发动机的结构图解,组成发动机的零部件。
发动机由各式各样的零部件组成,如下图所示:往复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向气缸中喷入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并点火,混合气体燃烧时体积膨胀,产生的能量推动活塞移动,再通过曲轴将活塞的上下移动转变为旋转运动,使发动机运转。几乎所有汽车都采用该类发动机。
发动机性能上的飞速发展比其机械零部件的进化更为显著。近年来,发动机大多采用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来控制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方法、混合气体喷入气缸的时间及喷入量,因此发动机的性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气缸:气缸指的是气缸体内的圆筒形部件,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是在气缸中进行燃烧的。因为混合气体在气缸内燃烧会导致压力和温度迅速上升,所以气缸需要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高压和高温。
活塞要在气缸内上下移动,因此气缸是圆筒形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活塞移动时产生的热量都会转移到气缸体内。
气缸盖:气缸盖安装在气缸体上方,其上装有进气门、排气门、控制气门开闭的凸轮以及凸轮轴。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混合气体燃烧所爆发出的能量使活塞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曲轴等部件进行旋转运动。
上下移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空气由进气歧管供给,燃油从喷油器中喷出,将空气和燃油充分混合后通过进气门输送至气缸。混合气体在气缸内经火花塞点燃后燃烧,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压力和温度迅速升高。
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活塞迅速向下移动,随后因废气的排出又向上移动。与活塞相连接的连杆同时也固定在曲轴上,通过连杆可以将活塞的上下移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活塞的上下移动分为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拥有这四个冲程的发动机就称为四冲程发动机。活塞:活塞要承受气缸内混合气体燃烧所产生的高压和高温,因此对活塞的强度有特别的要求。
活塞需要上下移动,为了提高其移动的效率,活塞应选用较轻的材料,且与气缸壁之间的移动阻力要尽量小。另外,为了保证气缸的套筒与活塞间存在一定的阻力,还需要在活塞上安装活塞环。
连杆:连杆是连接活塞和曲轴的棒状零部件。连杆的小端连接活塞,大端连接偏移曲轴的旋转部位,因此将活塞的上下移动传递到了曲轴上。
同活塞一样,为了提高效率,要求连杆的材料也拥有轻量、高强度、低移动阻力的性能。曲轴:曲轴通过连杆接受活塞传递来的上下移动,并将其转变为旋转运动。
连杆将上下移动传递到曲轴上距离旋转中心偏移的部位,因此需要曲轴具有较大的刚性。曲轴将旋转运动传递到飞轮上,成为发动机的驱动力。
曲轴运转的同时,气门也将随着正时皮带(正时链条)的联动而开启和关闭。飞轮:气缸内混合气体燃烧后产生高压,施加在活塞上带动曲轴旋转,但曲轴旋转存在不均匀的现象,所以就需要飞轮作为维持惯性的工具,保证曲轴平顺的运转。
飞轮越重,就越能使带惯性的发动机更加平滑地运转,但这样却不利于急剧的转速改变,因此选择飞轮时一定要考虑平滑旋转的扭矩和转速改变等性能上的平衡。气缸的排列:往复式发动机的活塞和气缸相互配合,其数量和排列形式根据用途分为多个种类。
小排量发动机多为2~3气缸,1~2L的发动机为4气缸,较大排量的发动机是6气缸。要想使活塞平滑移动,则需要更大的旋转扭矩,但由于直列型气缸的重量大且价格高,因此6缸发动机大多采用V型。
水平对置型发动机的优点是振动少,中心高度低;缺点是加工工艺复杂。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构造原理发动机根据所用燃料分类:活塞式内燃机主要分为:汽油机、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三类。
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活塞式内燃机分别称作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气体燃料的活塞式内燃机称作气体燃料发动机。
发动机按冷却方式的不同分类:活塞式内燃机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两种。以水或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称作水冷式内燃机,而以空气为向回应会式内燃机。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还按其在一个工作循环期间活塞往复运动的行程数进行分类。活塞式内燃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便对外作功一次,不断地完成工作循环,才使热能连续地转变为机械能。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四个行程的内燃机称作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而活塞往复两个行程便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则称作二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发动机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可以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
仅有一个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单缸发动机;有两个以上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多缸发动机。如双缸、三缸、四缸、五缸、六缸、八缸、十二缸等都是多缸发动机。
现代车用发动机多采用四缸、六缸、八缸发动机。内燃机按照气缸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发动机的各个气缸排成一列,一般是垂直布置的,但为了降低高度,有时也把气缸布置成倾斜的甚至水平的;双列式发动机把气缸排成两列,两列之间的夹角180(一般为90)称为V型发动机,若两列之间的夹角=180°称为对置式发动机。
发动机按进气状态不同分类活塞式内燃机还可分为增。
一.汽车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
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 1.冷却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和放水开关组成。汽车发动机采用两种冷却方式,即空气冷却和水冷却。
一般汽车发动机多采用水冷却。 2.润滑系:发动机润滑系由机油泵、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油道、限压阀、机油表、感压塞及油尺等组成。
3.燃料系:汽油机燃料系由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等组成。 4.启动系:起动机 点火开关 蓄电池 5.点火系:火花塞 高压线 高压线圈 分电器 6.曲柄连杆机构:连杆 曲轴 轴瓦 飞轮 活塞 活塞环 活塞销 曲轴油封 7.配气机构:汽缸盖 气门室盖罩 凸轮轴 气门 进气歧管 排气歧管 空气滤 消音器 三元催化 增压器 中冷器等 二.汽车的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1.传动系: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
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主要是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驱动桥等组成。
离合器:其作用是使发动机的动力与传动装置平稳地接合或暂时地分离,以便于驾驶员进行汽车的起步、停车、换档等操作。 变速器:由变速器壳、变速器盖、第一轴、第二轴、中间轴、倒档轴、齿轮、轴承、操纵机构等机件构成,用于汽车变速、变输出扭矩。
/ z& K1 w w$ L 2.行驶系:由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等部分组成。行驶系的功用是: a.接受传动系的动力,通过驱动轮与路面的作用产生牵引力,使汽车正常行驶; b.承受汽车的总重量和地面的反力; c.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衰减汽车行驶中的振动,保持行驶的平顺性; d.与转向系配合,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
3.转向系:汽车上用来改变或恢复其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 a.转向操纵机构 主要由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组成。
b.转向器 将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轴的直线往复运动,并对转向操纵力进行放大的机构。转向器一般固定在汽车车架或车身上,转向操纵力通过转向器后一般还会改变传动方向。
c.转向传动机构 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给车轮(转向节),并使左右车轮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的机构。 4.制动系:汽车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统称为制动系统。
其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制动系分类: a. 按制动系统的作用 制动系统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
用以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行车制动系统;用以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制动系统则称为驻车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应急制动系统;在行车过程中,辅助行车制动系统降低车速或保持车速稳定,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的制动系统称为辅助制动系统。上述各制动系统中,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是每一辆汽车都必须具备的。
b.按制动操纵能源 制动系统可分为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和伺服制动系统等。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唯一制动能源的制动系统称为人力制动系统;完全靠由发动机的动力转化而成的气压或液压形式的势能进行制动的系统称为动力制动系统;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统称为伺服制动系统或助力制动系统。
c.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 制动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等。同时采用两种以上传能方式的制动系称为组合式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一般由制动操纵机构和制动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a. 制动操纵机构 产生制动动作、控制制动效果并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以及制动轮缸和制动管路。
b. 制动器 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汽车上常用的制动器都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而产生制动力矩,称为摩擦制动器。
它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两种结构型式。 三.汽车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
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
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白车身)、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和车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风、暖气、冷气、空气调节装置等等 。在货车和专用汽车上还包括车箱和其它装备。
1.车身壳体(白车身)是一切车身部件的安装基础,通常是指纵、横梁和支柱等主要承力元件以及与它们相连接。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发动机类型很多,结构各异,以适应不同车型的需要。
一、按使用燃料不同分类 按发动机使用燃料不同,发动机分成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大类。 1、汽油发动机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起动性好,最大功率时的转速高;工作中振动及噪声小;适合于中、小型汽车尤其是高速汽车的使用。
汽油机由于受到爆燃的限制,压缩比不可能过高,热效率和经济性都不如柴油机。 汽油机混合气主要是在过气管道内形成后进入汽缸,压缩接近终了时由火花塞点燃。
驾驶员通过加速踏板控制进人汽缸内的混合气量来控制发动机的负荷、称之为量调节。汽油机的燃料供给系和点火系是汽油机上发生故障比例较高的部位。
汽油机废气排放中的有害成分物一氧化碳、碳氯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要高于柴油机,但随着目前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和其他废气净化装置的使用,这方面已大大改善。另外,汽油机的扭矩特性非常适合于汽车的使用,可明显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2、柴油机 和汽油机相比,柴油机体积大,重量重,价格高,起动性差(尤其是低温时);工作时振动与噪声较大;超负荷运转时容易冒黑烟。柴油机的特点是: 1) 由于不受爆燃的限制以及柴油自燃的需要,柴油机压缩比很高。
热效率和经济性都要好于汽油机。 2) 在相同功率的情况下,柴油机的扭矩大,最大功率时的转速低,适合于载货汽车的使用。
3) 柴油机的混合气是汽缸内部形成的,进气道没有节气门,进气阻力小。驾驶员通过加速路板控制喷油量,来改变发动机的负荷,称之为质调节,由于不存在缺氧问题,废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要小于汽油机。
4) 由于不存在点火系以及燃油供给装置故障率低。因此柴油机故障要小于汽油机。
5) 柴油机扭矩特性不适合于汽车行驶工况的需要,行驶中档位使用频繁,增加了驾驶员劳动强度。 柴油机主要使用于中型和重型汽车上。
二、发动机缸数及排列方式 发动机排量等于各缸工作容积之和。增加缸数不仅可以增加发动机排量,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还可使发动机运转平稳,减少振动与噪声。
现代汽车都采用多缸发动机。微型汽车发动机多为3缸,小型载重汽车、客车和中型以下轿车发动机多为4缸;中型载重汽车、大型轿车及客车发动机多为6缸;重型汽车一般为6~8缸。
6缸以下的发动机汽缸多为单排直列方式;8缸发动机则为V型排列;某些轿车为降低发动机高度,缩短长度,采用V6、V8型排列。微型汽车发动机大多采用3缸斜置的方式。
直列式发动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缺点是发动机高度较高,长度较长。
是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V型发动机高度低,长度短,但是结构复杂,价格较贵,适合于大型发动机。
水冷式发动机缸体均采用整体铸造而成。小型发动机采用铝合金材料,中、大型发动机多为铸铁。
汽缸盖用螺栓固定于缸体上平面,除了封闭汽缸构成燃烧室外,还有进、排气道,安装有气门、火花塞和配气机构等。 三、汽油机的燃料供给方式 1、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分成化油器式和燃油喷射式两大类 化油器主供油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工作时,外界空气在汽缸吸力下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进入汽缸。
空气流经喉管处时由于截面变小流速增加而导致压力下降,形成一定的真空度。浮子室内的汽油就在该真空度的作用下从主喷管喷入进气道内,喷出的汽油被高速气流吹散成雾状,称之为雾化。
然后油量以空间蒸发和油膜蒸发的形式,与过气道内的空气混合成混合气进入汽缸。为了达到经济性,主供油装还采用了空气制动的方案。
将主喷管置于空气室内,并沿四周开有几排通孔与空气室相通。当节气门开度逐渐增大时,空气孔逐渐与空气相通。
不但降低了真空度,使混合气变稀,进入主喷管的空气还有利于汽油的雾化。 2、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式燃料供给系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便宜、维修方便。
但它的最大缺点是不能精确控制混合气的浓度,造成燃烧不完全,废气中有害成分增加,不符合当今环保的严格要求。另外,由于喉管的存在,使进气阻力增加。
还存在着各缸分配汽油不均匀,易产生气阻和结冰等现象。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80年代以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在轿车发动机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了。
(1)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英文简称EFI)具有下列优点: 1) 不论在任何环境条件和发动机处于何种工况下都能精确地控制混合气的浓度、使汽油得到完全充分的燃烧。这大大降低了废气中有害成分的含量,还使发动机具有优良的燃烧经济性。
2) 可对供油、点火、温度等进行集中控制,使发动机工作性能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加,燃料消耗量降低。 3) 可使发动机经常处于稳定运转状态,在各种工况下都使汽车根据驾驶员的要求正常行驶。
4) 由于不存在喉管,进气阻力小。同时不易产生气阻,向各缸分配汽油均匀等。
燃油喷射系统的缺点是成本高、结构复杂、维修不易等。 (2)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1) 按空气量的检测方式分成质量流量方式和速度密度方式两大类。
2) 。
汽车的基本构造 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汽车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燃料系和点火系(柴油机没有点火系)等组成。
按燃料分发动机有汽油和柴油发动机两 种;按工作方式分有二冲程和四冲程两种,一般发动机为四冲程发动机。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是活塞往复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
四行程柴油机和汽油机一样经历进气、压缩、作功、排气的过程。但与汽油机的不同之处在于:汽油机是点燃,柴油机是压燃。
冷却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和放水开关组成。汽车发动机采用两种冷却方式,即空气冷却和水冷却。
一般汽车发动机多采用水冷却。 润滑系:发动机润滑系由机油泵、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油道、限压阀、机油表、感压塞及油尺等组成。
燃料系:汽油机燃料系由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等组成。 化油器:是将汽油与空气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为一种雾化气体的装置,这种雾化气体叫可燃混合气,及时适量供入气缸。
汽车的底盘: 传动系:主要是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驱动桥等组成。 离合器:其作用是使发动机的动力与传动装置平稳地接合或暂时地分离,以便于驾驶员进行汽车的起步、停车、换档等操作。
变速器:由变速器壳、变速器盖、第一轴、第二轴、中间轴、倒档轴、齿轮、轴承、操纵机构等机件构成,用于汽车变速、变输出扭矩。 行驶系:由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等部分组成。
它的基本功用是支持全车质量并保证汽车的行驶。 钢板弹簧与减震器:钢板弹簧的作用是使车架和车身与车轮或车桥之间保持弹性联系。
减震器的作用是当汽车受到震动冲击时使震动得到缓和。减震器与钢板弹簧并联使用。
إ 转向系:由方向盘、转向器、转向节、转向节臂、横拉杆、直拉杆等组成,作用是转向。 前轮定位:为了使汽车保持稳定直线行驶,转向轻便,减少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和转向机件的磨损,前轮、转向主销、前轴三者之间的安装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这就叫“前轮定位”。
它包括主销后倾、产销内倾、前轮前束。前束值是指两前轮的前边缘距离小于后边缘距离的差值。
إ制动系:机动车的制动性能是指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强制停车的效能。إ 手制动器的作用:手制动器是一种使汽车停放时不致溜滑,在特殊情况下,配合脚制动的装置。
液压制动构造:液压制动装置由制动踏板、制动总泵、分泵、鼓式(车轮)制动器和油管等机件组成。 气压制动装置:由制动踏板、空气压缩机、气压表、制动阀、制动气室、鼓式(车轮)制动 器和气管等机件组成。
电气设备: 汽车电气设备主要由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起动机、点火系、仪表、照明装置、音响装置、雨刷器等组成。 蓄电池:蓄电池的作用是供给起动机用电,在发动机起动或低速运转时向发动机点火系及其他用电设备供电。
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发电机发电充足,蓄电池可以储存多余的电能。蓄电池上每个单电池都有正、负极柱。
其识别方法为:正极柱上刻有“+”号,呈深褐色;负极 柱上刻有“-”号,呈淡灰色。 起动机: 其作用是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带动曲轴旋转,起动发动机。
起动机使用时,应注意每次起动时间不得超过5秒,每次使用间隔不小于10-15秒,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次。若连续起动时间过长,将造成蓄电池大量放电和起动机线圈过热冒烟,极易损坏机件。
他们都说了其它的,给你说发动机原理吧,给你讲讲发动机四冲程的吧,包括: 进气 压缩 做功 排气,四个行程,曲轴旋转两周(720度),就完成一个工作回合,首先曲轴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时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吸入混合气(汽油和空气),第一行程完程,然后曲轴在从下止点到上止点,进行压缩,第二行程完成,在快完时,电脑给予信号,让火花塞点火,让混合气马上燃烧,产生能量,让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第三行程完成,然后从下止点到上止点是,排气门打开,废气排出,第四行程完成,就这样完成一个做功,四个行程中,只有做功是有用的,其它的三个行程都是辅助行程,这就是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柴油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和汽油机一样也经历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但由于柴油机用的燃料是柴油,其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而其自燃温度却较汽油低,因此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及点火方式都与汽油机不同
柴油机在进气行程中吸入的是纯空气在压缩行程接近终了时,柴油经喷油泵将油压提高到10MPa以上,通过喷油器喷入气缸,在很短时间内与压缩后的高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柴油机压缩比高(一般为16-22),所以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空气压力可达3.5-4.5MPa,同时温度高达750-1000K(而汽油机在此时的混合气压力会为0.6-1.2MPa,温度达600-700K),大大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度因此柴油在喷入气缸后,在很短时间内与空气混合后便立即自行发火燃烧气缸内的气压急速上升到6-9MPa,温度也升到2000-2500K在高压气体推动下,活塞向下运动并带动曲轴旋转而作功,废气同样经排气管排入大气中
普通柴油机的是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借助于高压油泵将柴油输送到各缸燃油室这种供油方式要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做不到各种转速下的最佳供油量而现在已经愈来愈普遍采用的电控柴油机的共轨喷射式系统可以较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共轨喷射式供油系统由高压油泵、公共供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ECU)和一些管道压力传感器组成,系统中的每一个喷油器通过各自的高压油管与公共供油管相连,公共供油管对喷油器起到液力蓄压作用工作时,高压油泵以高压将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闭环工作,对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彻底改变了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现象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喷油正时与燃油计量完全分开,喷油压力和喷油过程由ECU适时控制
2、可依据发动机工作状况去调整各缸喷油压力,喷油始点、持续时间,从而追求喷油的最佳控制点
3、能实现很高的喷油压力,并能实现柴油的预喷射
相比起汽油机,柴油机具有燃油消耗率低(平均比汽油机低30%),而且柴油价格较低,所以燃油经济性较好;同时柴油机的转速一般比汽油机来得低,扭距要比汽油机大,但其质量大、工作时噪音大,制造和维护费用高,同时排放也比汽油机差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柴油机的这些缺点正逐渐的被克服,现在的不是高级轿车都已经开始使用柴油发动机了
发动机盖(又称发动机罩)是最醒目的车身构件,是买车者经常要察看的部件之一。
对发动机盖的主要要求是隔热隔音、自身质量轻、刚性强。 发动机盖的在结构上一般由外板和内板组成,中间夹以隔热材料,内板起到增强刚性的作用,其几何形状由厂家选取,基本上是骨架形式。
发动机盖开启时一般是向后翻转,也有小部分是向前翻转。 向后翻转的发动机盖打开至预定角度,不应与前档风玻璃接触,应有一个约为10毫米的最小间距。
为防止在行驶由于振动自行开启,发动机盖前端要有保险锁钩锁止装置,锁止装置开关设置在车厢仪表板下面,当车门锁住时发动机盖也应同时锁住。 车顶盖 车顶盖是车厢顶部的盖板。
对于轿车车身的总体刚度而言,顶盖不是很重要的部件,这也是允许在车顶盖上开设天窗的理由。从设计角度来讲,重要的是它如何与前、后窗框及与支柱交界点平顺过渡,以求得最好的视觉感和最小的空气阻力。
当然,为了安全车顶盖还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一般在顶盖下增加一定数量的加强梁,顶盖内层敷设绝热衬垫材料,以阻止外界温度的传导及减少振动时噪声的传递。 行李箱盖 行李箱盖要求有良好的刚性,结构上基本与发动机盖相同,也有外板和内板,内板有加强筋。
一些被称为“二厢半”的轿车,其行李箱向上延伸,包括后档风玻璃在内,使开启面积增加,形成一个门,因此又称为背门,这样既保持一种三厢车形状又能够方便存放物品。 如果采用背门形式,背门内板侧要嵌装椽胶密封条,围绕一圈以防水防尘。
行李箱盖开启的支撑件一般用勾形铰链及四连杆铰链,铰链装有平衡弹簧,使启闭箱盖省力,并可自动固定在打开位置,便于提取物品。 翼子板 翼子板是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因旧式车身该部件形状及位置似鸟翼而得名。
按照安装位置又分为前翼子板和后翼子板,前翼子板安装在前轮处,因此必须要保证前轮转动及跳动时的最大极限空间,因此设计者会根据选定的轮胎型号尺寸用“车轮跳动图”来验证翼子板的设计尺寸。 后翼子板无车轮转动碰擦的问题,但出于空气动力学的考虑,后翼子板略显拱形弧线向外凸出。
现在有些轿车翼子板已与车身本体成为一个整体,一气呵成。但也有轿车的翼子板是独立的,尤其是前翼子板,因为前翼子板碰撞机会比较多,独立装配容易整件更换。
有些车的前翼子板用有一定弹性的塑性材料(例如塑料)做成。塑性材料具有缓冲性,比较安全。
前围板 前围板是指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它和地板、前立柱联接,安装在前围上盖板之下。前围板上有许多孔口,作为操纵用的拉线、拉杆、管路和电线束通过之用,还要配合踏板、方问机柱等机件安装位置。
为防止发动机舱里的废气、高温、噪声窜入车厢,前围板上要有密封措施和隔热装置。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对比车身其它部件而言,前围板装配最重要的工艺技术是密封和隔热,它的优劣往往反映了车辆运行的质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