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法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主要有:教育学概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学校以及教师与学生。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学习心理、品德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教育法规。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看,如果你有兴趣在哪方面太多历史:,二十五史是历史的官方的,非官方的,据估计,一般人无法忍受神秘的。
文学明朝那些事儿“在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可以采取一看:金庸拍摄的雪连天白鹿,笑倚书神侠碧鸳,入门级的,里面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相当的“降龙十八掌”,从书的变迁,许多官方或非官方的历史事件,但英雄的很多。 其次,四大名著,这些书作为一个人的成就,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第一道关口,看人物和故事,第二次可能被关注,例如诗歌啊,策略等。
唐,宋杂剧:简单的唐诗三百首,宋三百公园三百年,多少明白点,你可以看到一些古代诗人,如纳兰漱玉词一样,也有一些诗诗好,如沧浪区公园诗歌,诗歌人间词话等为思维:这是最核心的东西,但太深奥,一般人还真不明白,就个人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或秦旧宅的哲学家的著作。 韩非子,认为日战争的艺术,道德经,墨子,荀子类,这是中国传统的来源,后来的经典之作,新儒学王阳明传习录,顾炎武天记录个人杂项:在荣的文章林语堂闲情偶寄好,更复杂的,有什么专业书籍:这也是很多,但外行人根本不明白,不知情者职业学校和不能阅读,写作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上不相同,很多你不明白,天工,袁野,黄帝,本草纲目(医学上可以冻结,哦,很多人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如本草纲目现在好多了错误版本的,而不是原来的):书筏,如在画筌,叫你如何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看一下。
开始。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最初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 面对信息社会教育的新变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出以下8种新趋势:①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②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③研究学习者的内在过程和机制;④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⑤研究情境环境的影响;⑥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⑦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模式;⑧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5、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定向性和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6、心理阶段的划分: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7、什么是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8、中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五个部分。(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①中学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②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③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①目的更明确;②持久性明显发展;③精确性提高;④概括性更强。(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①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②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③抽象记忆占优势。
(4)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①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②自相矛盾的情感;③少年的热情与冲动;④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⑤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高中生的情感特点:①个性化的情感;②浪漫主义热情。
(5)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 9、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及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什么观点?对教育有何启示?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合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面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以下概括(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10、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人格的发展上一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又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和一个潜在的消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