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注意事项有:(1) 注射前应再次“三查七对”(三查,包括操作前查、操作后查、操作时查;七对,包括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浓度、方法)。
(2) 注射前应先排尽空气。(3) 穿刺时务必沉着掌握进针角度与方向,以免穿破静脉而致血肿,如果不慎穿破静脉,应立即拔出针头,按压局部,另选其他静脉穿刺。
(4) 避免将药液注射于血管外。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可先行引导注射(即先用生 理盐水的注射器和针头,进行穿刺,并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调换另一 抽有药液的针筒进行推药)。
如有外溢,应即停止注射,同时报告医师,遵医嘱予以处理。(5) 注射药液速度应按药性分别处理。
(6) 需长期反复做静脉注射的患者,应注意保护静脉,有计划地由小到大、由远端到近端的次序选定注射部位。如有静脉炎现象,不可再在该部位注射,应予热敷、理疗或外敷消 炎药等治疗措施。
(7) 注射完毕,合理处理用物。
临床发现,中药注射剂在输液时较易发生过敏反应,对人体危害较大。
过敏的患者一般会在用药后5~30分钟内,表现为气短、胸闷、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中药注射剂注意事项 导致过敏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注射液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
目前研究发现,直径在0。5~2。
0微米的微粒可进入脾脏,直径在0。1~0。
5微米的微粒可进入 肝脏,直径在0。01~0。
1微米的微粒可进入骨髓,直径在15~25微米的微粒可沉积在肺动脉的毛细血管上。由于人体最细的毛细血管直径一般在4~7微米之间,因此这些不溶性微粒一旦进入人体后,不容易代谢,并处于长期潜伏的状态。
并且,较大的微粒能引起局部毛细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造成组织缺氧,产生静脉炎、水肿和肉芽肿等。 那么不溶性微粒是从哪来的呢?首先注射液本身就存在不溶性微粒,药典中对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的检査是“限量”检查,并不是“有和无”检査,因为在配制过程中不能保证完全没有微粒。
其次,在临床准备及添加药物等操作步骤中,也会带入不溶性微粒。所以在看似透明的输液中会含有许多不溶性微粒。
此外,目前各药厂的生产技术良莠不齐,要想最大限度地避免输液的不良反应,最好就是减少非必要的输液。况且输进去的药物也会经代谢排出体外,并不能保证接下来的几个月血管一直保持畅通。
患者可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同样具有对维持血管畅通, 预防心脑血管 疾病发作的作用。且较输液而言,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小。
另外,在坚持 中医中药服药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少吃高脂、高 盐的食物。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
最后,还需提醒的是,虽然输液会出现上述风险,但也不用过分担心。患者只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输液,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上述不良反应的风险。
①医院应严把质量关,购进优质药品,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与疗效。
②注意药品 在库养护,保证药品质量稳定。③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注意辨证论治。
根 据患者的病情、证候、体质,给予合适的剂量、适宜的溶剂、适宜的给药途径,注 意用药疗程,以及中药注射剂的禁忌证、注意事项,合理用药。④中药注射剂不应 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多种药物同用时建议中间加间隔液体,以免产生不 良药物相互作用。
⑤护士在给患者用药时注意配药方式和给药的方式,避免滴速过 快。⑥加强用药监护,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1.本品是纯中药制剂,有效成份较多,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变质等现象时不能使用。2.对本品有过敏者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3.儿童、年老体弱者、心肺严重疾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要加强临床监护。4.本品不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5.本品需滴注前新鲜配制。稀释后及输注前均应对光检查,若出现浑浊或沉淀不得使用。6.临床应用时,滴速不宜过快,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以20-40滴/分为宜,成年人以40-60滴/分为宜。静滴初始30分钟内应加强监护,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处理遵医嘱。7.本品含有皂苷,摇动时产生泡沫是正常现象,不影响疗效。
中药注射剂系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技与方法, 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 内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中药注 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能较好地发挥中药治疗 急病重症的作用。 然而,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 中药注射剂使用不合理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的病例也时见报道,中药 注射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中药注射剂在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辨证用药每一种中药注射剂都有其适应证,应从辨证论 治的角度进行诊断,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 (2)使用剂量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防止超剂量用药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3)过敏史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应慎 用或禁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以便早期发现,及时 处理,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4)配伍问题中药注射剂应单独静脉滴注,不应与其他药物 配伍使用,以免药物相互作用而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5)输液配制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为了保持中药注射剂的 稳定性和疗效,应现用现配;配液时应注意药液的配制顺序、加药 方法,尤其是粉针剂应注意先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再加人输液中; 不要随意加大单位体积溶剂中药物浓度,因稀释后药液中的微粒数 随药物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应选用药品说明书中推荐的溶剂,依据 药品说明书推荐的浓度进行配制,因输液的性质及pH值可影响中 药注射剂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其微粒数也可因输液不同而存在 差异。 (6)输注速度滴注过快会导致药物局部浓度过高,可使不溶 性颗粒在毛细管内聚积、堵塞而导致头晕、疼痛、刺激性皮炎等, 因此,应严格控制滴注速度。
(7)间隔液到目前为止,已确认清开灵注射液不能与硫酸庆 大霉素、青霉素G钾、肾上腺素、阿拉明、乳糖酸红霉素、多巴 胺、山根菜碱、硫酸美芬丁胺等药物配伍使用,双黄连注射剂与氨 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配伍使用容易产生浑浊和沉淀。 如需要静脉 滴注多组液体的患者,应注意多组输液的给药顺序。
静脉输注中药 注射液后,应用少量溶剂冲洗输液器,或在输液组与组间使用中性 液体间隔后续滴,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
1、慎重用药(对下述患者应慎重用药)(1)对其他药物有过敏症既往史患者。(2)肝功能障碍或有其既往史患者。[有肝功能障碍既往史的患者,AST(GOT)ALT(GPT)的数值有出现异常的现象。](3)给药部位有皮肤病或感染的患者。[因为本品为关节腔内注射]2、一般注意(1)变形性膝关节病,当关节有较严重的炎症时,注入本品有时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故以消除炎症后再用本品为宜。(2)注入本品,有时会引起局部疼痛,故给药后应使局部处于安静状态。(3)药液漏于关节腔外会引起疼痛,故必须准确注入关节腔内。(4)使用本品期间,如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和/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5)同时使用其他药品,请告知医生。(6)请放置于儿童不能够触及的地方。3、用药须知(1)注意事项1)本品为膝关节或肩关节内注射剂,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2)症状未见改善时,注射次数应以5次为限。3)关节积液时,酌情穿刺排液。(2)使用须知1)本品为密封包装,请在即刻使用前开封。2)如发现密封包装已开封或已有破损时,请不要使用。(3)其他1)不得注入血管内。2)不得用于眼科。3)本品因粘稠之故,宜使用22~23G注射针注入为宜。4)本品为一次性使用药剂,启封后请速使用,用后废弃。
使用本剂时,为防出现耐药菌,原则上应确认敏感性且用药应限于治疗疾病必要的最短期间。肾损害患者应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使用(参照【注意事项】的1.慎重用药及【药代动力学】项)。1.慎重用药 (1)肾损害患者[持续血中高浓度,有可能恶化肾损害,也有可能增强第8对脑神经损害等不良反应](参照【药代动力学】项)。 (2)肝损害患者[有可能恶化肝损害]i (3)重症肌无力症患者[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4)老年患者(参照【老年用药】项)。 (5)经口摄食不足患者或非经口维持营养患者、全身状态不良患者[有时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状,故应注意观察]。2.重要且基本注意 (1)有时出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第8对脑神经损害,故应慎重给药。尤其肾功能损害患者、老年患者、长期用药患者及大量用药患者等的血中浓度易升高,进一步增加听力障碍的危险性,故实施听力检查为宜。氨基糖苷类抗生索的听力障碍,始自高频音并波及低频音,因此用最高频率8kHz检查听力,则有助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 (2)有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肾损害,故应慎重给药。3.用药须知 (1)操作方法:切割安瓿时为防止混入异物,用酒精棉等擦拭安瓿颈部后切割。 (2)调制方法:. 1)静脉滴注时,本剂通常用『日局J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此外,目前已确认无配伍变化的补液有【日局】林格氏液、果糖注、强力复方氨基酸S、木糖醇注5%、Potacol-R、Hicaliq液1号及2号、Lactec注及G注等,均可用以稀释。 2)与氨苄西林、头孢替安、头孢呋辛混合,则两剂反应形成酰胺,而降低本剂活性,故应分不同途径给药。 3)与抗环血酸注射液混合,有时会降低本剂活性,故应分不同途径给药。 (3)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不得急速给药。 (4)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时为避免损伤组织及神经等,应注意下述内容。 1)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另外,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乳儿、幼儿和小儿尤应注意。 2)注意避开神经走行部位。另外,刺入注射针时,若有疑触及神经的剧痛,应立即拔针并换位注射。 3)轻拉注射器内筒,确认无血液逆流后注射。 4)有时会引起硬结,故注射即刻后应充分按摩局部。4.其他注意 大量输入经枸橼酸抗凝处理血液的患者,若给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则与给药途径无关,、有时会出现神经肌肉阻滞症状及呼吸麻痹。
1、在注射肉毒素时,要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和一名有经验的医师。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你的注射效果。更加能确保你的安全性; 2、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重症肌无力患者、过敏体质者、上睑下垂者和心、肝、肾等内脏疾病患者等不能使用肉毒素; 3、在注射肉毒素之前,要对身体做一个全面的检查,虽然,肉毒素只是注射类的药物,但是,还是有部分人是不能注射肉毒素的; 4、注射肉毒素前10~14天内不能服用可能导致流血凝血问题的药物; 5、注射肉毒素后还要避免服用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等药物,否则会增强毒性,使人体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 6、保持注射部位周围3cm范围的自然扩散,不能按摩,避免过度扩散; 7、注射肉毒素后4~6小时内,病人也最好不躺下,以免肉毒素流散。
6小时内,不能洗脸,不能化妆,不能触摸注射部位,更不宜运动。
脂肪乳注射液注射 【注意事项】 1、本品慎用于脂肪代谢功能减退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中毒、胰腺炎、甲状腺机能低下(伴有高脂血症)以及败血症患者慎用。
这些患者输注本品时,应密切观察血清甘油三酯浓度,连续使用一周以上的患者,应检查患者的脂肪廓清能力。 2、对大豆蛋白过敏者慎用本品,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3、新生儿和未成熟儿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或可疑肺动脉高压者应谨慎使用本品。 4、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长期使用本品必须监测血小板数目、肝功能试验和血清甘油三酯浓度。
5、采血时,如本品还没有从血流中完全清除,则将干扰其它实验室检测项目(如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等)。绝大多数病人在本品输注后5~6小时,即可被完全清除。
6、孕妇:已有报道表明妊娠妇女使用10%和20%脂肪乳注射液是安全和成功的。理论上30%与10%和20%脂肪乳注射液一样,也能用于妊娠妇女,但尚缺乏动物生殖研究的证据。
7、婴儿与儿童:因缺乏30%脂肪乳注射液用于婴儿和儿童的经验,所以暂不推荐给婴儿和儿童使用。 8、使用本品一周以上必须做脂肪廓清试验。
具体操作如下:输注前采血样,离心,如果血浆呈乳状,则原定的输注计划应延期实施(此法不适用于高脂血症的患者);当发现病人脂肪廓清能力降低时,最好再查血清甘油三酯。对于婴儿和儿童,监测脂肪廓请能力的最可靠的办法是定期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5.4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