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微量元素包括硼、锌、钼、铁、锰、铜等营养元素。
虽然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但它们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与大量元素是同等重要的。当某种微量元素缺乏时,作物生长发育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另一方面,微量元素过多会使作物中毒,轻则影响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甚至危及人畜健康。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和化肥的大量施用,对微量元素肥料的正确施用需求逐渐迫切。
在微量元素肥料中,通常以铁、锰,锌、铜的硫酸、硼酸,钼酸盐及其一价盐应用较多。 一、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 1.土壤施施入法 微量元素肥料可作基肥、种肥或追肥施用。
为节省肥料,提高肥效,通常采用条施或穴施方法。土壤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有一定的后效,可隔年施用。
2.植轴体施肥法 速效性微量元素肥料多应用于植物体,施肥方法有: (1)拌种 用少量的水将微量元素肥料溶解,喷洒在种子上,边喷边搅拌,使种子沾上一层肥料溶液,阴干后播种。拌种用量一般为每kg种子用肥1—6g,用水40—60mL。
(2)浸种微量元素肥料浸种浓度是0.01%~0.1%,浸种时间为12-24h,种子与溶液质量比为1:1。 (3)蘸根 对水稻及其他移植作物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时,可采用此方法。
浓度为0.1%—1.0%。用于蘸根的肥料不含为害幼根的物质。
(4)根外喷施根外喷施是微量元素肥料施用中经济有效的施用方法。常用浓度为0.02%—0。
1%。以叶片的正反两面都被溶液沾湿为宜。
对铁、锌、硼、锰等易被土壤固定的微量元素肥料采用此种施用方法效果较好。 二、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注意的事项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有其特殊性,如果施用不当,不仅不能增产,甚至会使作物受到严重伤害。
为提高肥效,减少伤害,施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控制用量、浓度,力求施用均匀 作物需要微量元素的数量很少,许多微量元素从缺乏到适量的浓度范围很窄,因此,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浓度过大,施用必须注意均匀。也可将微量元素肥料拌混到有机肥料中施用。
2.针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状况而施用 在不同类型,不同质地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及含量不同,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北方的石灰性土壤铁,锌、锰、铜、硼的有效性低,易出现缺乏;而南方的酸性土壤钼的有效性低。
因此施用微肥时应针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状况合理施用。 3.注毒各种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选择施用各种什物对不同的微量元素有不同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需要量也不同,施用效果有明显差异,如玉米施锌肥效果较好,油菜对硼敏感,禾本科作物对锰敏感,豆科作物对钼、硼敏感。
所以,要针对不同作物对不同微量元素的敏感程度和肥效,合理选择和施用。 4.注毒改善土壤环境 土壤微量元素供应不足,往往是由于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
十壤的酸碱性是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首要闲素,其次还有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等因素。为彻底解决微量元素缺乏问题,在补充微量元素养分的同时,要注意改善土壤环境条件,如酸性十壤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或施用适量石灰等措施调节土壤酸碱性,改善土壤微量元素营养状况。
5.注毒与大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配合施用只有在满足了竹:物对大量元素氮、磷、钾等需要的前提下,微量元素肥料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作为维持土壤微量元素肥力的一个重要养分补给源,不可忽视。
施用有机肥料,可调节土壤环境条件,达到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的日的。有机肥料勺无机微肥配合施用,应是今后农业生产中土壤微量元素养分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要合理确定施肥种类:前茬冬小麦施足有机肥(2500千克/亩以上)的地块,夏玉米应以施用化肥为主,提倡施用玉米缓释肥。
如基肥施用30~40千克/亩,金正大21-10-11氯基控释肥,免追。 二要科学确定施肥数量:一般高产田可按每生产100千克籽粒施用氮(N)3千克、磷(P₂05)1千克、钾(K₂0)2千克确定需肥总量,并根据当地土壤化验结果和产量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播种时一般施配方肥(28-5-7)5~10千克/亩。 三要特别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玉米对锌非常敏感,尤其在碱性和石灰性土壤更容易缺锌。
缺锌地块可每亩增施硫酸锌1千克。或拌种4~5(克/千克干种子),浸种浓度0。
02%~0。05%。
如果复混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锌就不必单独施锌肥了。 在肥料分配上,要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
在玉米拔节前将氮肥总量的30%左右和全部磷、钾、硫、锌肥,沿幼苗一侧开沟深施(15~20厘米),以促根壮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总氮量的50%左右,以促穗大粒多。
在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15%~20%,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粒重。 同时参照历年玉米肥料试验示范结果及农民施肥习惯,制定了玉米推荐施肥方案。
玉米出苗后施用的所有肥料为追肥。
追肥应以 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时期要根据田间苗情状况及玉米的需肥规律 而定。一般可分为3种追肥方式:一是在地力水平低、底肥不足 的情况下,可在玉米拔节前后进行第一次追肥。
当玉米进入大喇 叭口期时,再进行第二次追肥。肥料施用量,应掌握前轻后重的 原则。
二是在地力水平高、底肥、种肥充足的情况下,可在抽雄 前7 ~ 10天,将全部肥料一次性追施。三是对于土壤保肥性能差 的地块,不可一次性施肥过多,需分次进行,一般全生育期需施 肥2 ~3次。
施肥量及时期,可根据苗情、地力及玉米不同生长 发育时期而定。
春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施肥问题有氮肥一次性施肥面积较大,在一些地区易造成前期烧种烧苗和后期脱肥;有机肥施用量较少,秸秆还田比例较低;种植密度较低,保苗株数不够,影响肥料应用效果;对钾肥不够重视,加之土壤耕层过浅,影响根系发育,作物易旱易倒伏。
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1.氮肥分次施用,适当降低基肥用量、充分利用磷钾肥后效;2.土壤pH值高、高产地块和缺锌的土壤注意施用锌肥;3.增加有机肥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4.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充分发挥肥料效果;5.重视钾肥施用,深松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在此向农民朋友提出以下施肥建议:1.施肥量(1)春玉米产量400公斤/亩以下地块,氮肥(N)用量推荐为6-8公斤/亩,磷肥(P2O5)用量4-5公斤/亩,土壤速效钾含量<120毫克/公斤补施钾肥(K2O)2公斤/亩。
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以上。(2)春玉米产量400-500公斤/亩地块,氮肥(N)用量推荐为8-10公斤/亩,磷肥(P2O5)用量5-6公斤/亩,土壤速效钾含量<120毫克/公斤适当补施钾肥(K2O)2-3公斤/亩。
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以上。(3)春玉米产量在500-650公斤/亩的地块,氮肥(N)用量推荐为10-12公斤/亩,磷肥(P2O5)6-9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
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以上。(4)春玉米产量在650公斤-750公斤/亩的地块,氮肥(N)用量推荐为12-14公斤/亩,磷肥(P2O5)9-12公斤/亩,钾肥(K2O)5-6公斤/亩。
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以上。(5)春玉米产量在750-850公斤/亩的地块,氮肥(N)用量推荐为14-18公斤/亩,磷肥(P2O5)11-13公斤/亩,钾肥(K2O)6-8公斤/亩。
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以上。(6)春玉米产量在850公斤/亩以上的地块,氮肥(N)用量推荐为18-20公斤/亩,磷肥(P2O5)13-15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
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以上。2.施肥方法(1)作物秸秆还田地块要增加氮肥用量10%-15%,以协调碳氮比,促进秸秆腐解。
(2)大力提倡化肥深施,坚决杜绝肥料撒施。基肥、追肥施肥深度要分别达到15-20厘米、5-10厘米。
(3)施足底肥,合理追肥。一般有机肥、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均作底肥,氮肥则分期施用。
春玉米田氮肥60%-70%底施、30%-40%追施,在质地偏沙、保肥性能差的土壤,追肥的用量可占氮肥总用量的50%左右。
追肥在玉米施肥环节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按照玉米对养分的需求,适时适量地追施肥料。
追肥的作用在于达到“攻秆、攻穗、攻粒”高产的目的。 亩产400公斤的夏玉米只需追施一次氮肥,在玉米7~8叶期深施尿素25~35公斤;对于亩产500~600公斤的夏玉米,在施种肥的前提下,玉米大喇叭口期深施尿素35~40公斤;对于亩产600~700公斤的夏玉米,在施种肥的前提下分两次进行追肥:在玉米7~8叶期深施尿素20公斤,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深施尿素25公斤;对于亩产750公斤的夏玉米,在施种肥的前提下分三次进行追肥:在玉米7~8叶期深施尿素20公斤,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深施尿素25~30公斤,在玉米抽雄期深施“愚公”牌复合肥(18-17-10)15~20公斤。
一、原则。
在施肥上应掌握好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平衡施肥,肥料深施,分期追肥,水肥结合,提高肥效。在施肥量上,应根据玉米的吸肥规律、产量水平、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养分含量和利用率等各种因素全面考虑。
二、基肥。播种前施用的肥料称基肥。
一般将有机肥、复合肥或部分氮肥及钾肥、微肥混和后集中沟施。如来不及施用可作苗肥一次施入。
三、种肥。播种时,在种子旁边或随同种子一起施下的肥料为种肥。
它可以满足玉米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要,有促进根系发育、幼苗生长健壮的作用。一般每亩用磷酸二铵或复合肥、尿素3公斤,应做列肥,种肥隔离,防止伤苗。
四、追肥。在玉米生育期施用的肥料为追肥。
追肥时期、次数和数量,应根据玉米吸肥规律、产量水平、地理基础、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若养分供应不足会出现落花落果。
营养不良,还会影响到花器官及果实的正常发育,如出现花粉小、花柱细长不均,致使不能正常授粉而脱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