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刺血拔罐疗法系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
刺络拔罐方法是:选定治疗部位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先用梅花针、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好。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火罐吸着后,留置时精心观察出血多少决定拔罐的时间。血少可时间稍长,血多即刻取罐。一般每次留罐12分钟。起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净血迹,每次吸出的血不可太多。
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精神病患者、出血性疾患、孕妇、急性传染病及年老体弱者禁用刺血拔罐疗法。
刺络拔罐,刺血拔罐疗法系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
刺络拔罐方法是:选定治疗部位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先用梅花针、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好。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火罐吸着后,留置时精心观察出血多少决定拔罐的时间。血少可时间稍长,血多即刻取罐。一般每次留罐12分钟。起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净血迹,每次吸出的血不可太多。
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精神病患者、出血性疾患、孕妇、急性传染病及年老体弱者禁用刺血拔罐疗法。
刺络疗法具有开窍泄热,通经活络,祛瘀消肿的作用。点刺法常用于高热、中暑、喉蛾、惊厥、急性腰扭伤等;散刺法适用于丹毒、痈疮、外伤性瘀血疼痛;挑刺法多用于痔疮、丹毒、目赤肿痛。
刺络疗法有点刺法、散刺法和挑刺法3种。①点刺法。用针迅速刺入体表,随即将针退出的一种方法。多用指、趾末端穴位。针刺前,先将三棱针和针刺部位严格消毒,并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右手持针,拇、食二指挟持针柄、中指紧贴针体下端,裸露针尖,对准所刺部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令其自然出血,或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以助瘀血排出,最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②散刺法。即在病灶周围上下左右多次点刺,使之出血。此法可与拔罐配合,一般在应用本法后,再在局部拔罐,以加强祛瘀止痛的效果。③挑刺法。用三棱针等刺入治疗部位皮肤,再将其浅层组织挑断的方法。以左手按压针刺部位的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挑破、深入皮内,将针身倾斜并轻轻提起,挑断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使用刺络疗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局部皮肤和针具要严格消毒,以免感染。②熟悉解剖部位,切勿刺伤深部动脉。③一般下肢静脉曲张者,应选取边缘较小的静脉,注意控制出血。对重度下肢静脉曲张,不宜使用。④点刺、散刺时,针刺宜浅,手法轻快,出血不宜太多。⑤年老体弱、贫血、低血压、孕妇及产后妇女应当慎用;凡有出血倾向或血管瘤处不宜使用。
一、禁忌证临床应用刺血疗法,有宜有忌。
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刺血部位和某些特殊情况,灵活掌握,以防发生意外。刺血禁忌有如下几种:l、在临近重要内脏部位,切忌深刺。
《素问·刺禁论》指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逆之有咎”。 该篇列举了脏腑及脑、脊髓被刺伤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其认识与今之临床观察基本一致,应予足够重视。
2、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禁用刺血。直接刺破浅表小血管放血,是刺血的基本方法。
但要严格掌握操作手法,切忌捣汁。对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包括较重的曲张静脉,应禁止刺血。
刺大血管附近的穴位,亦须谨慎操作,防止误伤血管。近有2报道,以三棱针治疗急性乳腺炎误伤肋间动脉而引起大出血,经外科切开结扎才止血。
3、虚证,尤其是血虚或阴液亏损患者,禁用刺血。《灵枢·血络论》指出:“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
因此,血虚(包括较重的贫血、低血压反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应禁用刺血,以免犯虚虚之戒。 血与汗同源,为津液所化生,故对阴液素亏或汗下太过者,亦禁用放血。
若确须施用此法,应视病邪与正气盛衰而定,不宜多出血。4、孕妇及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禁用刺血。
5、病人暂时性劳累、饥饱、情绪失常、气血不足等情况时,应避免刺血。 二、注意事项应用刺血疗法、应充分考虑患者体质的强弱、气血的盛衰以及疾病的虚实属性、轻重缓急等情况,必须注意如下几点:1、详察形神:《灵枢·终始》指出:“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
临床刺血时,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状态、气质特点及神气盛衰等情况,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 根据人体的高矮、肥瘦、强弱来决定刺血的深浅手法及出血量的多少。
根据神气有余、不足,来确定刺血的适应范围和方法。2、辨明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者实,精气夺者虚。”
虚与实,概括了邪正关系。由于刺血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决“血实”、除“宛陈”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因此,尤其用于实证、热证。3、知其标本:刺血疗法常作为重要的治标方法,而被用于临床。
强凋治病之法,宜先刺血以缓解其痛苦,再根据疾病的虚实属性,取舍补泻。现代对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昏迷、惊厥等危证,先以刺血泄热开窍以治其标,然后再针对开发病原因而治本。
4、定其血气:《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理,必须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在里,血气多少。”因此,必须根据十二经气血的多少及运行情况,来决定是刺血及出血量的多少。
临上取商阳刺血治疗昏迷、齿痛、咽喉肿痛;取攒竹刺血治疗头痛、目赤肿痛;取委中刺血治疗腰痛、吐泻;以曲泽刺血治疗心痛、烦热、呕吐等,即是以经脉气血多少为依据的。 5、顺应时令:《素间·诊要经终论》曰:“春夏秋冬,各有所刺。”
又说:“春刺散俞及与分理,……夏刺络俞,见血而止。”指出了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序,故刺血疗疾也因时令而异。
根据四时五行衰旺与脏腑相配的机理,视腰痛病人发病经络的经气旺与不旺来决定的。 如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应取太阳经委中穴放血治疗,但春日不可刺出血,四足太阳经为寒水之脏,春日木旺水衰,太阳经气方盛,故不能刺出血;足阳明脉令人腰痛,应取阳明经足三里穴放血治疗,但秋日不可刺出血;因阳明属土,土旺长夏,而秋日金旺木衰,故不可刺血以泻之,余可类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9.5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