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扎伤口的方法 小儿受伤后包扎伤口应注意什么? (1)发现伤口,及时准确包扎。 (2)直接敷于伤口的纱布块要无菌或相对干净,防止伤口加重污染。 (3)包扎不要过敏,防止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要过松,以防敷料脱落或移动。 (4)打结或别针固定的位置应避免在伤口上或坐卧压得着的地方。 (5)包扎时动作要轻巧敏捷,不要碰触或污染伤口,防止引起疼痛、出血和感染。 包扎伤口的方法有哪些? (1)绷带包扎法: ①环形包扎法:用卷轴绷带在身体某一部位环绕数周,每周盖住前一周,常用于四肢、颈部、额部、胸腹部。 ②螺旋包扎法:包扎时斜旋移动,每周压前周的1/2或1/3,常用于四肢、躯干。 ③蛇形包扎法:基本同螺旋包扎法,但每周不压前周绷带,用于固定敷料及夹板。 ④8字形包扎:一周向上,一周向下,并压盖前周,多用于肘膝关节处。此种包扎法,关节处可稍活动。 (2)三角巾包扎法: 医用三角巾是包扎伤口的实用材料,呈直角等边三角形。紧急情况下,可用方块布巾折叠代用。 ①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放于前额,顶角拉向脑后。三角巾的两端经两耳上方,拉向后头部交叉,再绕至前额打结。顶角拉紧后掖入后头部,用别针别好。包扎面积更大的还有风帽式包扎法、航空帽式包扎法。 ②面具式包扎法:先在三角巾顶角打一结,将顶角结处套于下额罩于头面,底边拉向后,左右角拉紧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好后可酌情在口、鼻、眼部位打洞。 ③单眼包扎法:将三角巾沿底边折叠约四指宽成带形,斜置于伤眼部位,下端绕脑后经健侧耳上至前额压另一端绕行,打结。双眼包扎法操作前半部同单眼包扎法,上下端在额头相压后,上端反折盖住各一伤眼,绕至耳下的对侧耳上打结。
如果异物为尖刀、钢筋、木棍、尖石块等,并且扎人伤口浑部,不要轻易去除,否则可能引起大出血。
(2)骨折断端外露时,不能将骨折断端推回。可以角两块敷料从两侧包住伤口和异物,或用绷带或敷料圈放在异物两侧,将异物固定,再将三角巾剪洞套过异物后包扎。
(3)伤口包扎前要盖敷料。有异物的伤口包扎直接接触伤口的敷料最好是无菌的,至少应是干净的。
如现场难以找到无菌敷料,可用干净的衣服、被单、毛巾、手帕、皮带等作为替代品。敷料覆盖时要大于伤口,如果敷料被血液浸透,可在其上继续再加敷料。
(4)包扎要牢固,松紧要适宜,争取外露指(趾)末端的甲床,以便检査血液流通情况。-床和指(趾)末端皮肤变紫、指(趾)末端麻木或感觉消失均说明包扎过紧。
错误包扎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再以外伤骨折为例,如果包扎松散,起不 到固定的作用,近期就有可能发生大量出血、疼痛、休克等危险,远期则可能造 成畸形愈合和假关节。相反,包扎得太紧,也有可能造成机体新的损伤。
过紧 的包扎影响血液循环,可出现肢体肿胀,或苍白、发绀、发冷、麻木等表现。 如不 及时放松重新进行恰当地包扎,就有可能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因此,包扎时必 须讲究技巧。 (1) 有下列情况不宜采取包扎疗法:①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②头面及会阴 等部位;③包扎后对防治感染不利,特别是炎热季节不宜采用;④包扎过程中, 必须始终注意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外层一旦被渗液浸渍,应及时更换。
(2) 要求尽量做到无菌操作(要求包扎用的布料或纱布干净、最好是消毒 的),包扎要完善。如做不到无菌,要初步包扎后即送医院,进一步无菌处理。
(3) 如果是使用绷带包扎,在包扎绷带前要先处理好伤口。一般采用环形 包扎,要求松紧适当、平整无褶,最后将绷带末端剪成两半,打结固定。
结应打 在伤口的对侧,不应压在伤处。 (4) 四肢骨折、重度关节扭伤、肌腱断裂等的急救与治疗,可用竹板、木板、树枝、厚纸板等作材料,依患部的长短、粗细及形状制备好这些材料。
包扎处理 出血伤口后,用卷轴绷带做螺旋形包扎3〜4层,将陷凹处垫平,外加毛毯垫、夹 板等准备好的固定材料外用细铁丝或细绳捆绑固定。 衬垫物的填充要适当,衬 垫过多会造成固定不确实、影响固定的牢固性。
衬垫过少则会造成被固定部位 的机体组织压迫,甚至发生坏死。 。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 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1) 了解有无内在损伤: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面看得到的伤口而忽略其他 内在的损伤。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口,有没有合并骨折,其包扎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时,包扎应考 虑到骨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口,如果合并内部脏器的损伤,如肝破裂、腹腔 内出血、血胸等,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伤的救治,不能在表面伤口的包扎上耽误时间;同样是 头部的伤口,如合并颅脑损伤,不能简单的包扎止血,还需要加强监护。 对于头部受撞击的患 者。
即使自觉良好,也需观察24小时。如出现头胀、头痛加重,甚至恶心、呕吐,则表明存在 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因此,在对伤者明显可见的伤口进行包扎之前或同时,一定要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的损 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较隐蔽的内脏损伤。 (2) 与体腔相通的包扎:对于与体腔相通的开放性伤口,现场一般只需对伤口进行简单 的覆盖,然后尽快进入病因救治。
(3) 出血伤口的包扎:在有出血的情况下,外伤包扎的实施必须以止血为前提。如不及时止血,则可造成严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有时候,包扎本身就是止血的措施。 (4) 避免错误包扎:对上肢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手的功能;对下肢来说,主要是保证持 重和步行的功能。
因此,肘关节的功能位置是屈曲近90°,膝关节的功能位置是稍屈10°,手 各指关节的功能位置是屈曲45°。 踝关节的功能位置是90°〜95°。
包扎松散,不起固定作用是导致畸形愈合或假关节形成的重要原因。包扎松散不仅起不 到固定的作用,近期就有可能发生出血、疼痛、休克等危险,远期则可能造成畸形愈合和假关 节。
相反,包扎得太紧,也有可能造成机体新的损伤。 过紧的包扎影响血液循环,可出现肢体 肿胀,或苍白、发绀、发冷、麻木等表现。
如不及时放松重新进行恰当的包扎,就有可能造成 肢体缺血、坏死。 此外,为包扎伤口,不适当地移动患者,也可造成难以挽救的损伤。
例如,造成长骨完全 骨折患者的骨折端刺伤重要血管、神经,造成脊柱骨折的患者脊髓损伤而发生截瘫等。 因此, 包扎时必须讲究技巧。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和创面,减少感染,减轻痛苦;加压包扎有止血作用;用夹板固定骨折的肢体时需要包扎,以减少继发损伤,也便于运送医院。
现场进行创伤包扎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撕成的布条等进行。(1) 布条包扎法。
1) 环形包扎法。该法适用于头部、颈部、腕部及胸部、腹部等处。
将布条做环行重叠缠绕肢体数圈后即成。2) 螺旋包扎法。
该法用于前臂、下肢和手指等部位的包扎。先用环形法固定起始端,把布条渐渐地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压前圈的1/2或1/3,呈螺旋形,尾部在原位上缠2圈后予以固定。
3) 螺旋反折包扎法。该法多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
开始先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的地方,以一手拇指按住布条上面,另一手将布条自该点反折向下,并遮盖前圈的1/2或1/3。各圈反折须排列整齐,反折头不宜在伤口和骨头突出部分。
4) “8”字包扎法。该法多用于关节处的包扎。
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两圈,然后以关节为中心,从中心向两边缠,一圈向上,一圈向下,两圈在关节屈侧交叉,并压住前圈的1/2。 (2) 毛巾包扎法。
1) 头顶部包扎法。毛巾横盖于头顶部,包住前额,两角拉向头后打结,两后角拉向下颌打结。
或者是毛巾横盖于头顶部,包住前额,两前角拉向头后打结,然后两后角向前折叠,左右交叉绕到前额打结。2) 面部包扎法。
将毛巾横置,盖住面部,向后拉紧毛巾的两端,在耳后将两端的上、下角交叉后分别打结,眼、鼻:、嘴处剪洞。 3) 下颌包扎法。
将毛巾纵向折叠成四指宽的条状,在一端扎一小带,毛巾中间部分包住下领,两端上提,小带经头顶部在另一侧耳前与毛巾交叉,然后小带绕前额及枕部与毛巾另一端打结。4) 肩部包扎法。
单肩包扎时,毛巾斜折放在伤侧肩部,腰边穿带子在上臂固定,叠角向上折,一角盖住肩的前部,从胸前拉向对侧腋下,另一角向上包住肩部,从后背拉向对侧腋下打结。 5) 胸部包扎法。
全胸包扎时,毛巾对折,腰边中间穿带子,由胸部围绕到背后打结固定。胸前的两片毛巾折成三角形,分别将角上提至肩部,包住双侧胸,两角各加带过肩到背后与横带相遇打结。
6) 背部包扎与胸部包扎法相同。7) 腹部包扎法。
将毛巾斜对折,中间穿小带,小带的两部拉向后方,在腰部打结,使毛巾盖住腹部。 将上、下两片毛巾的前角各扎一小带,分别绕过大腿根部与毛巾的后角在大腿外侧打结。
8) 臂部包扎与腹部包扎法相同。包扎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2) 不能用井下的污水冲洗伤口。 伤口表面的异物(如矸石等)应去除,但深部异物需运至医院取出,防止重复感染。
(3) 包扎动作要轻柔、松紧度要适宜,不可过松或过紧,结头不要打在伤口上,应使伤员体位舒适,绷扎部位应维持在功能位置。(4) 脱出的内脏不可纳回伤口,以防内感染。
(5) 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CM。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