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置管术由于保留时间长、操作简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以及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在临床输血、补液、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压监测(CVP)、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并且在血液透析、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其临床应用及护理要点综述如下。
1 临床应用 1.1 输液补血 由于其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同时能减轻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特别是采用多腔静脉插管,一次建立多路静脉通路,管腔分割,有利于不同成分液体同时输入,避免了药物配伍禁忌。 1.2 肿瘤患者化疗 大剂量多药物综合化疗应用及反复多次穿刺直接刺激血管而发生静脉炎、药物外渗,对肿瘤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输入化疗药物,减轻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使静脉炎及渗漏的发生率降低,保证了化疗的顺利实施。
1.3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 深静脉置管与周围静脉穿刺比较可输入高浓度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注速度快、减少静脉炎发生等优点。 1.4 中心静脉压监测(CVP) CVP是判断患者血容量及右心房功能的重要指标,在容量输注过程中,CVP可作为判断心脏对液体负荷的安全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常依据动脉压高低、脉压大小、尿量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结合CVP变化对病情做出判断,以采取相应措施。
1.5 建立临时、永久快速血透通路 慢性肾衰竭患者因组织间水肿,外围静脉穿刺困难,采用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方 法,能有效建立临时危症透析通路,具有血流充分、操作方便、易于固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常用安全有效的紧急通路。 1.6 引流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生成速度快且难以控制,需反复穿刺抽液,不仅给操作者带来困难,也给患者增加痛苦。
留置导管质地柔软、组织相容性好、刺激小、操作简单,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亦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并可多次胸腔内直接给药。采用深静脉置管技术定期引流胸腔积液,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即达到控制胸腔积液目的,又避免了常规胸腔反复穿刺的缺点。
1.7 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心脏临时起搏 深静脉留置导管可沿导管插入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直接测定各部位的压力及计算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协助临床诊治。主要用于各种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
并在心脏停搏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沿套管插入临时起搏器进行心脏临时起搏,以挽救患者生命。 2 置管方法 导管选择有单腔、双腔、多腔导管。
常规备皮、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静脉穿刺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应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皮下组织后,置入静脉留置导管适当深度,退出导引钢丝,缝合静脉留置管,即可应用于临床。 3 置管方式 常用置管方式有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三种置管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宜硬性要求,置入单腔导管首选锁骨下静脉,容易固定,患者舒适方便,其次为颈内静脉。
置入双腔导管,因导管粗、留置时间长,易压迫损伤血管,首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颈内静脉导管位于中心循环,药物起效快并可测CVP,相对安全,并发症少。
锁骨下静脉不易插漂浮导管,常为颈内静脉穿刺困难时选用。股静脉用于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可在短时间内建立维持时间较长的静脉通路,适于休克衰竭状态及浅静脉穿刺困难时抢救输液,但不宜行TPN疗法,易受腹压的影响,不适应CVP的监测,下肢血运障碍者不宜采用。
有气管切开时不宜选颈内静脉,有下肢活动受限、长期卧床不宜选择股静脉,有精神障碍或行为失控者慎选股静脉。 4 不同临床应用的护理要点 对静脉输液管道,24h更换[1].对接头处使用的三通阀或肝素帽,发现松动或脱落,立即去除,严格消毒后更换新的三通阀或肝素帽。
对接头处的各项操作如进行输液、给药、抽血及输液泵衔接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对输注静脉高营养液患者[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或重新更换新的输液管后,再输入其他液体。
深静脉置管治疗胸腔积液时,在穿刺及引流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次引流胸腔积液结束后,应常规消毒导管与引流袋连接处,每周更换肝素帽1次[3],封好、固定。
接引流袋引流或注射化疗药物时,应避免进入空气,严密观察留置管的连接与固定处,防止气胸发生。引流袋切不可高于穿刺点,防止逆行感染。
深静脉置管是血透患者生命线,应该专管专用[4],透析期间不要用导管输液、采血,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及血行感染,延长使用时间,血透结束后,先将双腔导管内血液用生理盐水每侧10ml快速冲净,再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下次在透前将保留的肝素盐水抽出。 利用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时,特别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增强心理的安全感。
较长时间监测CVP时,应每24h用生理盐水配置的稀肝素液5ml(30u)冲洗导管,以保持测压系统通畅和减少感染发生率,防止导管端周围形成纤维蛋。
CVC的临床应用①测量中心静脉压,用以评估循环 生理参数,以及估计体液多少。
②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常 出现在失血量可能较大的手术,或者是急救时维持血压。③长 期肠外营养,长期抗生素注射,长期止痛药注射的给予途径。
④对于周边静脉(小静脉)较具刺激性的药物,改从中心静脉 导管注入。例如胺碘酮等。
⑤血液透析的管道,如血浆置换或 洗肾。⑥肿瘤的化疗,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防止药液外 渗。
a.为反复输液的患者建立良好的输液通道,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b.重症患者建立输液通路。
护理要点①保持导管通畅,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 打折及脱落。②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
③导管牢固固定, 应每班检查导管的深度,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④预防发生空 气栓塞。
1、置管1小时后用4指按压针眼(避免按压搓揉血管内导管)轻轻行抬手摸头动作。
2、置管侧上肢轻轻行握拳、旋腕及上肢抬高运动,每次10分钟,每日2次;每日进行室内外散步运动。
3、置管侧肢体可进行日常活动,避免置管侧上肢过度外展、旋转及屈肘运动;勿提重物。
4、输液及睡眠时避免物品及躯体压迫置管侧肢体。
二、置管后静脉炎的预防方法:
1、置管后行喜疗妥加厚涂擦(涂擦范围:穿刺点贴膜上方沿静脉走向20cm左右,宽10 cm左右,厚度为0.2cm,)纱布覆盖后手臂套上输液外包装袋后用毛巾局部热敷。温度以肌肤正常能耐受为宜,3次/天,连续3天。不可用力揉搓置管侧上臂。
2、置管后行神灯照射,每次照射15-20分钟,温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避免持续低温烫伤。每天1-2次,连续3天。特殊情况除外。
3、如意金黄散3g(相当于大便盒的一半)加5ml蜂蜜或麻油调配(外敷范围同上),1-2次/天,连续3天。 以上三种方法备选,首选第一种。
三、置管后上肢局部如出现的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引起重视并及时测量臂围与置管时臂围相比较,观察肿胀情况,并行B超检查。排查血栓后,再做上述处理。如确诊为血栓,即通知医生请血管外科会诊后再进行相应处理。 四、巴德和BD型PICC导管的开管封管:
1、输液前均用20ml生理盐水开管。
2、输液后BD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加10ml空针抽取2-3 m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巴德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正压封管。 五、置管后72小时内针眼有渗血时,应及时更换贴膜;以后每周更换贴膜及可来福(或肝素帽),输液停止后每周冲管一次。特殊用药及导管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更换。
CVC的临床应用①测量中心静脉压,用以评估循环 生理参数,以及估计体液多少。
②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常 出现在失血量可能较大的手术,或者是急救时维持血压。③长 期肠外营养,长期抗生素注射,长期止痛药注射的给予途径。
④对于周边静脉(小静脉)较具刺激性的药物,改从中心静脉 导管注入。例如胺碘酮等。
⑤血液透析的管道,如血浆置换或 洗肾。⑥肿瘤的化疗,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防止药液外 渗。
a.为反复输液的患者建立良好的输液通道,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b.重症患者建立输液通路。
护理要点①保持导管通畅,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 打折及脱落。②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
③导管牢固固定, 应每班检查导管的深度,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④预防发生空 气栓塞。
中心静脉导管cvc用肝素溶液冲管,用生理盐水封管。
1、封管液体: 等渗盐水:5-10ml,6-8小时冲管一次,
稀释肝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0-100单位,用量2-5ml。抗凝作用持续12小时以上。
2、冲管:用生理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
扩展资料
1、冲管目的:用生理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避免因刺激局部血管而造成的化学性静脉炎,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输注之间,或封管前。
方法:注射器推注,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冲洗方法,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
2、封管目的:将残留的刺激性药液冲入血流,避免刺激局部血管保持静脉通路;避免下次连接输液时软管头端血液凝固,造成堵塞。
正压封管方法:边推注药液边退针的方法拔出注射针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留置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静脉留置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