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母亲典故(古代关于母亲的著名故事)

母亲典故(古代关于母亲的著名故事)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8-26 21:54 浏览:6 次

1.古代关于母亲的著名故事

1、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不断去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

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

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孟子和村中儿童一起模仿大人扮演丧葬的过程。

有时还抢人家的贡果吃,孟母发现儿子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

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市场上拍卖喧闹,而且邻居是杀猪的屠夫,孟子就用泥巴捏成小猪。

模仿他邻居的样子用竹片杀掉,沿街叫卖。孟母忐忑不安。

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

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对孟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徐庶之母 三国时期的徐庶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谋士,在刘备孤军落难之际,徐庶作了刘备的军师,在数月内连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取樊城,这让曹操非常头疼。于是曹操的谋士程昱献计,让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骗至许昌,请徐母写信召唤徐庶。

徐母忠奸分明、深晓大义,识破了曹操的奸计,坚决不从。在那个时代,曹操名为汉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却能够区分奸伪,认为儿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见这位母亲的大德高义。

3、王献之的母亲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

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

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

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了之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

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继续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

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4、岳飞之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很多自私的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线。

希望能在战乱年代保全子嗣血脉,但是岳母却和一般母亲不同,她大义凛然,主动鼓励儿子从戎,精忠报国。并在岳飞的背上用绣花针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由于岳母的积极鼓励,岳飞投军后,奋勇杀敌、义无反顾,屡建奇功,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所敬仰。

5、孔母颜征 孔子约三岁时,父亲去世,孤儿寡母被迫离开孔家搬回曲阜故里,生活十分清苦,孔母靠教授5个孩子勉强度日。孔子不到6岁就开始跟班学习,由于孔母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

小孔丘还不到10岁,已经学会全部发蒙功课。孔母这一段家教生涯,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孔母颜征在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与孟母教子相比,虽然少了些经典的范例,但是作为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能够择良而居、亲临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2.古代关于母亲的故事

孟母三迁 --- 孟子小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经常和邻居小孩学大人跪啊、哭啊等等。孟子的妈妈看到了,说:“不行!我不能让孩子住在这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于是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3.母爱的典故

游子吟

孟郊

慈母 手 中 线,

游子 身 上 衣。

临行 密 密 缝,

意恐 迟 迟 归。

谁言 寸 草 心,

报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4.关于母亲的诗句和典故

(一)关于母亲的诗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

3、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

4、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 白居易

(二)关于母亲的典故

1、欧母画荻教子

欧母是北宋欧阳修之母。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但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

2、孟母三迁

孟母乃孟子之母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3岁丧父,靠妈妈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等教子佳话。

3、岳母刺字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妈妈,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的时候,励子从戎,把“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5.赞美母亲的典故

孟母三迁

西汉·刘向《烈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故事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ă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游子吟

(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她忙着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

担心孩子一走很晚才会回来。

谁能明白母亲无私的爱,

就像春天的小草不能报答春天给它的光辉!

6.关于我国历史母爱的典故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良好的环境居住,是为了让孩子学好。孩子不肯努力向学,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劝勉他。

7.关于母亲的典故,需内容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

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8.关于母爱的典故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的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的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

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漂亮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

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

当你11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另一排去;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一整夜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

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

当你17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却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

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却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

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在远点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

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样;

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糟糕;

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时代不同了;

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今天生日,而你回答:妈,我很忙没时间;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为你的儿女在奔波;

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像榔头般痛击着你的心。

如果母亲仍健在,那么别忘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爱着她。 如果她已经不幸永远离开了你,

那么你必须记得,母爱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

母亲典故

相关推荐:
  • 深蓝浅蓝典故(《浅蓝深蓝》的故事内容)
  • 玉蝉典故(玉蝉有什么故事吗)
  • 重利轻义典故(求关于重利轻义例子)
  • 马不欺母典故(马不欺母是什么典故)
  • 金台求贤典故(庭燎求贤的典故)
上一篇:小小部队2(《小小部队2》第二关怎么过) 下一篇:买税点记什么(购买发票扣的税点怎么写会计分录)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关于叶的典故(有关叶子历史典故)
红阑干典故(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什么意思)
绮罗典故(好是晚来香雨里,担簦亲送绮罗人.有什么典故吗)
一亿瓶典故(杯酒释兵权故事简介)
新塘典故(有关增城市的历史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6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