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元伯典故(典故: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是什么事)

元伯典故(典故: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是什么事)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06 16:20 浏览:61 次

1.典故: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是什么事

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听说楚王“招贤纳士”,他就冒着严寒风雪奔向楚国,途中求宿于羊角哀家,受到羊角哀热情接待。当夜,两人抵足而眠,共谈胸中学问,谈得十分投机。

第二天,他们就结为兄弟,并决定结伴一同前往楚国求功名。谁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阴雨做难,后风雪又来拦路,他们盘缠用尽,身上衣服单薄,所带干粮又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左伯桃想,如果两个人都去楚国,那就都去不成,一个人单独去,那还有希望。

于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脱给羊角哀,逼他独自走。羊角哀坚决不肯,也要脱下衣服给左伯桃,让左伯桃独自去楚。两人争执不下,左伯桃以自杀来劝,最后羊角哀怀着无限悲痛,取了衣粮,悲伤哭泣着离去。

在楚国得官之后,羊角哀立刻回到左伯桃冻死之处,埋葬了左伯桃的尸体。左伯桃的陵墓临近荆轲墓,夜夜受其侵扰。感于左伯桃的势单力孤,想到“脱衣共粮”的真情往事,羊角哀决定自刎而死,葬于左伯桃的墓旁,并帮助他解除了荆轲阴魂的袭扰。

这就是人们所称道的“羊左之交”,也称“舍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

扩展资料

中国的“八拜之交”

1、知音之交——俞伯牙与钟子期

说的是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

2、刎颈之交──廉颇与蔺相如

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使赵王免受屈辱,安全回到赵国。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廉颇很是不服气,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

廉颇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并得意的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因此给不服气的门客讲解说,他连秦王都不怕,只是不想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3、舍命之交──角哀与伯桃

4、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合作关系,开始的时候管仲并不得志,无论是做买卖还是做事,鲍叔牙始终相信他,并给了他竭尽所能的照顾。而且在小白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时,鲍叔牙却极力推荐管仲,到最后管仲封侯拜相,管仲对周围的人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这才是我的好朋友啊!

5、胶膝之交──陈重与雷义

陈重和雷义两兄弟,是东汉年间豫章郡远近闻名的两位谦谦君子。很快得到了太守张云的赏识,举荐陈重为孝廉,推荐他做官,但陈重认为雷义更适合当官,于是再三请求把功名让给雷义。太守没有应允,但没过多久,雷义也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功进入到了仕途,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

恰逢奸臣当道,民不聊生,雷义因代属下受罪而被免官。陈重于是弃官不做,来到京城为雷义击鼓鸣冤。雷义回乡后居然又被举荐,多次推辞,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又不被同意。这次东汉三府强行征召二人为官。陈重被征召为侍御史,雷义被征召为灌谒太守。

后人把他们的形影不离和深厚友谊用胶漆来比喻。如胶似漆起初并不仅仅代表爱情,更是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6、鸡黍之交——元伯与巨卿

范式少时与元伯为友,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元伯说,他两年后回来拜访,两人约定了拜见的日期。日期将至之时,元伯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

母亲不相信他们约定的具体日期,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7、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打天下,义字为先——这就是著名的“桃园结义”。刘备、张飞和关羽三人在桃园结为生死之交。

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说的是建安时期孔融和祢衡两个不同代人之间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舍命之交

2.元伯巨卿生死之谊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 县)人。

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 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 学府)学习。

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 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 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

后来 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 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 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 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 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

"母 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 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

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 征日夜探视他。

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 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 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上 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 "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 我的死之交。

"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 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 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

你 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 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骑着马要 在张劭埋葬的那天,赶到祭奠。还没有到达 那边已经发丧了。

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 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 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 止埋葬。

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 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 卿。

"范式到了之后,吊 唁说:"走了元伯,死生 异路,从此永别。"参加 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 落泪。

范式亲自拉着 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 于是才前进了。范式 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 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 离开。

3.古代有名的交友故事

(一)鸡黍之约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

二人已误考期,时值重阳节,临别,相约于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会,元伯言设以鸡黍相待。

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邻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鸡黍之约。其心慌极已碎,盖因相隔千里之遥,非一日可至。闻‘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行千里’之说,特以死而赴。元伯是日终日伫立而待,至夜半方迎来巨卿,乃魂魄也!后元伯急赴山阳,半月至。见兄棺,亦自刎而求同葬,以死相报耳。

盖义约之重,过生死也!

(二)生死之交

春秋时,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贤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时有左伯桃,乃西羌积石山贤士。幼亡父母,奋发攻书,义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遂赴元王处,值雍地,于竹林间茅舍,求宿于羊角哀。二人彻夜长谈,十分投机,结成生死之交。伯桃年长,角哀为弟。后一同赴仕,不幸中途因风雪连日,二人因衣食故不能同往,伯桃决然以死以助角哀前往。角哀不可拒,遂一人得见元王。封后,即辞王回梁山树洞寻伯桃尸。卜地葬于蒲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环抱,风水极佳。为伯桃建享堂,塑仪容,立牌匾。不料此墓恰于荆轲之墓相近,故轲鬼逼伯桃。伯桃灵魂无奈,夜告角哀。角哀大愤,自刎而赴以助兄共战荆轲,裂其坟,抛其骨。此二人义交侠举,遂为千古美谈。

(三)管鲍之交

昔,齐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自幼以贫贱相交。后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终始如一。管仲曾有言道: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四)割席断义

管宁和华歆二人一起在菜园中锄地,见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宁把它当作砖头瓦碴一样的东西,照旧锄之,不予理会;华歆却把它拾起来,然后扔了出去。二人曾在同一张席上读书,遇有达官贵人从门外经过,管宁依旧读书,不受影响;华歆却把书抛在一边,出去看热闹。管宁便把席子割为两半,跟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4.羊角哀和左白桃有什么典故啊

羊角哀与左伯桃,春秋时期燕地人,是古代八拜之交之一,相传当初刘关张结拜就是敬奉的这二人。

春秋时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闻风而归,西羌积石山,有一个贤上,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那时候左伯桃已经快上五十年纪,因鉴于中国诸候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所以一向没有做官的念头。 后来听说楚元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士,乃携书囊,辞别乡中邻友,迳奔楚国而来,迤逦来到雍地,时值严冬,雨雪霏霏,再加一阵阵如刀如刺的狂风。

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湿透了,勉强忍住寒冷前进,看看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远远望见远处竹林之中,有一间茅屋,窗中透出一点灯亮来,伯桃大喜,就跑到这茅屋前去叩门求宿,屋里走出一个 书生来,四十四五年纪,知道了左伯桃的来意,便一口欢迎他进屋去。 左伯桃进得屋内,上下一看,只见屋中家具简单,而且破陋不堪,张床 上满堆了一 些书卷,左伯桃请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哀,也是白小死了父母,平生只爱好读书,想救园救民的人,二人三言两语,使十分投机,大有恨相见之太晚"的意思,两人使结拜做异姓骨肉。

左伯桃见羊角哀一表人材, 学识又好,就劝他同到楚国去谋事,羊角哀也正有这个心思。一日天睛,两人便带了一点干粮往楚国而去, 晓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干粮将要用尽,而老天叉降下大雪来,左伯桃兀自思量,这点干粮,若供给人受用,还能到得楚国,否则两个人都要饿死。

他自已知道学问没有羊角哀的渊博,使情愿牺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功名。 想罢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块大石来坐着休息。

等羊角哀把大石搬来,左伯桃已经脱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冻得只剩了一口气。羊角哀大恸而号。

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粮带走,速去求取功名。言毕死去。

羊角哀到了楚国得由上大夫装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关角哀时,羊角哀上陈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弃官不做,要去寻左伯桃的尸首。

羊角哀把左伯桃的尸首寻着之后,给左伯桃香汤沐浴,择块吉地安葬了。羊角哀便在这里守墓。

左自桃的坟和荆轲墓相阴不远,相传荆轲因刺秦王不中,死后精灵不敢,见左伯桃葬在他的旁边,鬼与鬼便起了纠纷。一夜:羊角哀梦见左伯桃遍体鳞伤面来。

诉说荆轲的凶暴,羊角哀醒来之后:提剑到左伯桃坟前说道:“荆辆可恶,吾兄一人打不过他,让小弟来帮你的忙罢。”说罢,自刎而死。

是夜:狂风暴丽,雷电交作,隐隐闻喊杀之声。天明:荆辆的坟爆开了。

这消息给楚元王知道之后,给他们建立了一座忠义祠,勒碑记其事,至今香火不绝。 扩展资料: 羊角哀与左伯桃故事出处: 汉·刘向《列士传》:“六国时,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贤,俱往仕,至梁山,逢雪,粮尽,度不两全,遂并粮与角哀。

角哀至楚,楚用为上卿,后来收葬伯桃。” 春秋时期,羊角哀与左伯桃是交好的朋友 ,听说楚王招贤纳士,两人就一起去谋求出仕。

两人来到一个叫梁山的地方,刚好遇上大雪,而且身上的干粮也快吃完了,想到不能两人都保全,伯桃把干粮给了羊角哀,自己而死在了风雪交加的晚上。角哀到了楚国,被楚国拜为上卿,然后他回到梁地重葬伯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羊左之交。

5.典故: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是什么事

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

听说楚王“招贤纳士”,他就冒着严寒风雪奔向楚国,途中求宿于羊角哀家,受到羊角哀热情接待。当夜,两人抵足而眠,共谈胸中学问,谈得十分投机。

第二天,他们就结为兄弟,并决定结伴一同前往楚国求功名。谁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阴雨做难,后风雪又来拦路,他们盘缠用尽,身上衣服单薄,所带干粮又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左伯桃想,如果两个人都去楚国,那就都去不成,一个人单独去,那还有希望。于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脱给羊角哀,逼他独自走。

羊角哀坚决不肯,也要脱下衣服给左伯桃,让左伯桃独自去楚。两人争执不下,左伯桃以自杀来劝,最后羊角哀怀着无限悲痛,取了衣粮,悲伤哭泣着离去。

在楚国得官之后,羊角哀立刻回到左伯桃冻死之处,埋葬了左伯桃的尸体。左伯桃的陵墓临近荆轲墓,夜夜受其侵扰。

感于左伯桃的势单力孤,想到“脱衣共粮”的真情往事,羊角哀决定自刎而死,葬于左伯桃的墓旁,并帮助他解除了荆轲阴魂的袭扰。这就是人们所称道的“羊左之交”,也称“舍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

扩展资料中国的“八拜之交”1、知音之交——俞伯牙与钟子期说的是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2、刎颈之交──廉颇与蔺相如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

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使赵王免受屈辱,安全回到赵国。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廉颇很是不服气,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廉颇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并得意的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因此给不服气的门客讲解说,他连秦王都不怕,只是不想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3、舍命之交──角哀与伯桃4、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合作关系,开始的时候管仲并不得志,无论是做买卖还是做事,鲍叔牙始终相信他,并给了他竭尽所能的照顾。而且在小白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时,鲍叔牙却极力推荐管仲,到最后管仲封侯拜相,管仲对周围的人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这才是我的好朋友啊!5、胶膝之交──陈重与雷义陈重和雷义两兄弟,是东汉年间豫章郡远近闻名的两位谦谦君子。很快得到了太守张云的赏识,举荐陈重为孝廉,推荐他做官,但陈重认为雷义更适合当官,于是再三请求把功名让给雷义。

太守没有应允,但没过多久,雷义也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功进入到了仕途,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恰逢奸臣当道,民不聊生,雷义因代属下受罪而被免官。

陈重于是弃官不做,来到京城为雷义击鼓鸣冤。雷义回乡后居然又被举荐,多次推辞,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又不被同意。

这次东汉三府强行征召二人为官。陈重被征召为侍御史,雷义被征召为灌谒太守。

后人把他们的形影不离和深厚友谊用胶漆来比喻。如胶似漆起初并不仅仅代表爱情,更是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6、鸡黍之交——元伯与巨卿范式少时与元伯为友,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元伯说,他两年后回来拜访,两人约定了拜见的日期。

日期将至之时,元伯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不相信他们约定的具体日期,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

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7、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打天下,义字为先——这就是著名的“桃园结义”。刘备、张飞和关羽三人在桃园结为生死之交。

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说的是建安时期孔融和祢衡两个不同代人之间的故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舍命之交。

6.管宁割席,元伯与巨卿,管鲍之交的不同

我来回答成语“管鲍之交”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它源自于春秋时期齐国贤人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相知最深,共同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的历史故事。管仲曾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这正是管鲍之交的真心写照。

成语“管宁割席”则是“管鲍之交”的反义词,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它源自于另一个管姓人物的故事:三国时,学者管宁曾与朋友华歆同坐一张席上读书。一天,有高官乘华丽的马车从门前经过,华歆放下书本去观看。管宁一生气便把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坐,并说:“你不是我的朋友!”管宁后来避战乱去辽东,聚众讲《诗》、《书》三十年之久。

管(guǎn,潮音guang2(广))姓,在全国约有人口135万,在各姓中排第203位,占全国人口的0.10%.管姓在揭阳有137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156位,占揭阳人口的0.002%.管姓来源有二: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其三弟叔鲜于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管国。姬叔鲜因而也被称为管叔鲜、管叔,其后代以管为姓。2.出自姬姓,为周穆王(前976~前922在位)之后,以邑为氏。周穆王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邑,这一支的后人以封地为姓,也称管氏。

管姓还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近代,锡伯族瓜尔佳氏,汉姓为管。

此外,今傣族也有管姓。

今管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两省为多,两省管姓约占全国汉族管姓人口的63%.管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管仲、管宁外,还有:北宋诗人管师复,著有《白云集》。元代著名女画家管道升,善于画梅兰竹,山水也画得很好,书法上也很有成就,擅长于书写行楷。明代廉吏管时敏,任明太祖第六子楚王朱桢的王府长史40余年,忠诚谨然,处理大小事务,一丝不苟,勤政廉洁,受到百姓爱戴。

广东管姓居民主要分布于梅州、汕头一带。汕头管姓居民主要分布于澄海区莲下镇管陇村,是潮汕地区创设较早的村落之一,早在北宋乾德年间(963~968)就由管姓人家从福建莆田迁入后创设。

揭阳管姓居民零散分布于市区、揭东和普宁三地。一部分由汕头及邻近地区迁来,一部分则于上世纪随人民解放军南下,后转业到地方落籍的。

元伯典故

相关推荐:
  • 笺典故(越王勾笺的典故)
  • 典故鹧鸪天(张炎的《鹧鸪天》中用了哪些典故)
  • 忠恕(举几个历史故事证明孔子的忠恕之道)
  • 打老公典故(历史上有怎样对付出轨老公的典故吗)
  • 平山典故(河北省平山县名人故事)
上一篇:商场设计(商场策划策划方案怎么做) 下一篇:潜水手表调试(潜水手表使用注意事项)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师父的爱
发带(发带是怎么起源的)
天青色等烟雨的典故(天青色等烟雨出自哪里??)
运粮草典故(一个战争粮草的故事)
彩礼典故(佘太君要彩礼有何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6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