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卢居士典故(卢姓有什么典故)

卢居士典故(卢姓有什么典故)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07 22:43 浏览:1 次

1.卢姓有什么典故

姓氏来源 1、出自姜姓,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四岳,他们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灭了商朝)神农氏之后裔。西周时,有炎帝的后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名尚。

2、出自复姓改单姓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以"卢蒲"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到后来,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代北(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3、出自他姓赐卢氏。隋炀帝时,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善天文,赐姓卢氏。

4、出自他姓改卢姓。如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还有,唐时,三原(今属陕西)有闾氏,讹为卢氏。

5、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6、春秋时代的庐子国,有人以“庐”为姓,后则改为卢。

得姓始祖

高傒(傒公)。傒公是吕尚的十一世裔孙,任齐国正卿,因屡建丰功,故受封于卢(卢以故城卢邑为中心。卢邑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偏西南),其子孙遂以卢为姓。傒公“厚德载物”的品德普遍获得人们的赞许,为史家所称颂。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孙无知勾结边将管至父和连称,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此行为引起齐国臣民的不满,便求助于国舅高傒,高傒接受了群臣的要求,邀请管、连二人来家赴宴,二人于席间被预伏甲兵斩杀,然后高傒迎立姜小白回来继位,就是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齐桓公。齐桓公在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为了表彰傒公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做出的卓越贡献,把卢邑(故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封给傒公,其子孙以邑为姓。傒公便成为卢姓的得姓始祖。

2.卢家莫愁的典故

莫愁女,现今流传于世的有三处之说。

一位是郢州石城莫愁湖。郢州,今日湖北钟祥,石城至今还有个莫愁村。

《唐书·乐志》中载:“莫愁乐者,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舞。”这位“石城莫愁”看来是唐代的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女子。

有一首古词是歌颂她的:“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容斋随笔》说:"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

"莫愁女见于正史,出自于古《乐府》和《石城乐》和《莫愁乐》。《唐书.乐志》载:"《石城》,宋臧质所作。

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固作此曲。"《莫愁乐》,出于《石城乐》。

石英钟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悉'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天监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将石城《莫愁女》,亦云《蛮乐》,旧舞十六人,梁八人。

莫愁女的许多传说故事,也从西楚传播到东吴。在钟祥,则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胜古迹。

宋人王之望《舆地纪胜》说:"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钟祥县志.古迹》篇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

" 还有一位是洛阳莫愁女。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是写她的:“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人笔下的“莫愁”,真正是位“解语花”。梁武帝也有首诗写她,写得更具体,诗名曰:《河中之歌》:“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宝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这里把莫愁女的籍贯、身世、家境都作了叙述。 南京莫愁女,到宋代才有文字记载。

较早的是周美成的乐府《西河》。洪迈就此事在《容斋随笔》中提出质疑,似乎是周美成将“石城”与“石头城”混淆了。

长揣拜废之肚瓣莎抱极 多年来,此三地以外之人皆知南京有莫愁,而不知余下二位莫愁,应该是与南京的发展和享有众多高校和智力资源分不开的。

3.陈季常的相关典故

河东狮吼:佛教经典称“狮子吼则百兽伏”,所以佛家用“狮子吼”来比喻佛祖讲经声震寰宇的威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个朋友叫陈季常,他妻子柳氏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子,每当陈季常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时,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墙壁,把客人骂走。平时陈季常很喜欢谈论佛事,事后苏东坡借用狮吼戏喻其悍妻的怒骂声,作了一首题为《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的长诗,其中有这么几句:“东坡先生无一钱……只有双鬓无由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诗中的龙丘居士指陈季常;河东是借用唐代诗圣杜甫关于“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暗喻陈妻柳氏,另外柳氏也是河东郡(今山西省)的显贵姓氏。这首诗极为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困窘、柳氏凶悍以及季常无奈的景况。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有人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常癖”。

北宋有一文人叫陈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喜好宾客,蓄纳声妓。但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凶妒,所以,他的好友诗人苏东坡给陈季常写了首打油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子即指柳氏,后来使用河东狮吼四字来形容妻子凶悍。《跪池》是《狮吼记》中一折,讲的便是柳氏的故事。一天,苏东坡邀陈季常春游,柳氏担心他与妓女鬼混,不准他去。陈作了保证,如有妓女愿受罚打,柳氏才答应。后来柳氏打听到,果然有妓女陪他们游逛,回来便要打他。陈怕挨打,经苦苦哀求,改为在池边罚跪。苏东坡来访,看到陈季常这副样子,认为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耻辱,用些大道理责怪柳氏,两人争吵起来。柳氏觉得苏东坡唆使其夫携妓游,又来干涉自己家的事,便把他赶出去了。

陈季常为什么这样服管?柳氏在陈季常对她撒谎时,一边哭着一边说出这样一句话:若还违拗些儿,天吓!我不刎便吊!原来这是她的法宝,两者相比之下,陈季常只有乖乖地服管了,其实,如按古法,柳氏照为妻之道去做,百依百顺,由陈季常浪荡,恐怕不会有好结果,远不如妻管严,要他老老实实做学问去,倒能有所成就。

4.黄粱梦的典故是什么

成语典故:黄粱一梦典出唐代《枕中记》:“开成七年,有卢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言下甚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於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孙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抚然良久,稽首拜谢而去。”经此黄粱一梦,卢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

亲~你好!

如果您满意,请点击下面的【采纳为满意回答】

手机提问的朋友可以在右上角点击【评价】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如有不懂可继续追问,谢谢!

祝你生活愉快!

==================================

5.终南捷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

唐代的卢藏用曾经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了很大的名声,因而做了大官。

后用这个词来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此典故可见于《新唐书·卢藏用传》。

[编辑本段]发音

zhōng nán jié jìng

[编辑本段]释义

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编辑本段]示例

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自以为~,即在此小小酒馆之中,因此十分高兴。(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6.成都大慈寺的典故

大慈寺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区,座北向南,前为糠市街北口,后为蜀都大道大慈寺路,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厚的中国名刹,世传为“震旦第一丛林”。

大慈寺的始建年代,据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所载印度僧人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推算,当为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据今己有1600多年。 唐武德元年(618年),三藏法师玄奘从长安到成都,随宝暹、道基、志振等法师学习佛教经论。

武德五年(622年)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律院受戒并坐夏学律。玄奘在成都四五年间,究通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寺讲经,为蜀人所景仰。

玄奘不以此为满足,乃泛舟三峡,取道荆州至长安,实现他赴西天取经之壮举。 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避难成都。

玄宗见大慈寺僧人英干在成都街头施粥,救济贫困百姓,并为国家祈福。他深受感动,乃为英干敕书“大圣慈寺”匾额,赐田一千亩。

次年,无相禅师重建大圣慈寺,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四十二间。贞元十七年(801年),韦皋镇蜀,扩修大慈寺普贤阁,又凿解玉溪流经寺前,使大慈寺环境更趋完美,成为唐代颇具声望的讲经胜地。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高僧知玄(悟达国师)讲经于普贤阁下,听众每日达万余人。 唐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灭佛,大慈寺因有唐玄宗题额,故“不在除毁之例”,是当时成都唯一保存下来的佛寺,也是当时蜀中规模最大的佛寺。

由于唐玄宗、唐僖宗先后幸蜀,许多著名画师也聚集成都,使成都绘画之风大盛。仅在大慈寺中,就有壁画千余堵,留下作品的全国知名画师多达六七十人。

据宋代李之纯《大圣慈寺书记》载:“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宋代范成大《成都古寺名笔记》、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等书,对大慈寺壁画作者及内容也多有记载。

宋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与其弟苏辙游大慈,对唐代佛画大师卢楞伽的作品倍加赞赏,称大慈寺壁画“精妙冠世”。 唐宋时期的大慈寺,是中、韩、日三国佛教学术交流之重地。

唐代新罗国(今韩国)无相禅师,原为新罗王子,开元十六年(728年)到长安,受到唐玄宗召见,后入蜀参拜智洗、处寂禅师,深得法要。玄宗幸蜀,复获召见,并命重建成都大慈寺,广开讲席,宋人认为是第455尊罗汉转世,是净众、保唐禅派的创始人。

宋代道隆禅师,十三岁出家于大慈寺,在寺学成之后,淳祐六年(1246年)率徒东渡日本,首传禅法,后嵯峨天皇特召谒见,并敕迁建仁寺。道隆在日本三十二年,弟子众多,其名望可与唐代鉴真和尚相比。

道隆示寂后敕赠“大觉禅师”,为日本有禅师谥号之始。 大慈寺在唐宋极盛时,占有成都东城之小半,是当时成都的游览名区,每逢庙会更加热闹。

大慈寺附近商业繁荣,寺前形成季节性市场,如灯市、花市、蚕市、药市、麻市、七宝市等。同时,解玉溪两岸还形成夜市。

从《方兴胜览》“登大慈寺前云锦楼观锦江夜市”和田况诗《登大慈寺阁观夜市》的记述中,说明了宋代大慈寺附近夜市的盛况。夜市习俗,一直沿袭到近现代。

明宣德十年(1435年),大慈寺毁于火灾,明末复毁。清顺治间重修,知府冀应熊为书“大慈寺”匾额。

同治六年(1867年)再次重修,中轴线上建筑为山门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及藏经楼、接引殿(1958年辟东风路拆除),两旁建筑为客堂、斋堂、禅堂、戒堂等,共占地四十余亩,山门殿上方,刻有四川按察使黄云鹄榜书“古大圣慈寺”石匾;各殿堂石柱上,刻有清代名士顾复初等撰书的楹联。1981年,公布大慈寺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改建大慈寺为成都市博物馆。2003年底,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慈寺恢复开放筹备小组。

2004年4月8日,大慈寺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6月25日,大恩大和尚荣膺成都大慈寺中兴第一代方丈。

7.居士的相关典故

据说,伟大的佛陀在鹿野苑附近传教时,婆罗奈城的一位长者——俱梨迦的儿子耶舍,因厌倦奢侈豪华的生活,深夜逃到鹿野苑,请求帮他解脱苦恼。伟大的佛陀听到耶舍的苦恼与自己当太子的时候相似,都是厌倦生活,就十分同情,将他收为弟子。而这时,耶舍的父亲——俱梨迦寻找儿子到了伟大的佛陀处,即向他讲了佛智理:富贵并不可靠,人生最宝贵的是觉悟。俱梨迦受了伟大的佛陀的启示,也想出家,但又恐家业又无人管理。伟大的佛陀教导说,信仰佛法不必一定出家。于是便收俱梨迦为第一个在家的佛弟子,称为优婆塞,就是指居家修道的居士。俱梨迦成为“优婆塞(居士)”之后,请伟大的佛陀到他家讲学。伟大的佛陀在俱梨迦家中时,对耶舍的母亲宣讲了佛法,耶舍的母亲愿意当伟大的佛陀的信女,过佛教化的家庭生活。于是伟大的佛陀收她为第一个优婆夷,意为清信女,汉译女居士。伟大的佛陀说过,在家修行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如果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就同佛的其他弟子一样了。

卢居士典故

相关推荐:
  • 执翎典故(华歆的轶事典故)
  • 大漠(与沙漠有关的神话传说故事)
  • 捺有何典故(汉字人从何得来,有什么典故,一撇一捺代表什么意思)
  • 岩雀(处堂燕雀成语典故)
  • 稀宸典故(凿壁偷光的典故)
上一篇:澳洲旅游签证办理流程 下一篇:韩国首尔旅游攻略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鞭长莫及典故(“鞭长莫及”这一典故与谁有关?)
卞(卞,是古老的姓氏吗?他有什么历史?)
张丞相列传典故(史记张丞相列传翻译)
擘钗破镜的典故(临江仙逗晓莺啼宋词求翻译)
感谢典故(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感恩的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09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