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和氏献璧的成语典故(和氏献璧演变而来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和氏献璧的成语典故(和氏献璧演变而来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6-16 14:27 浏览:5 次

1.和氏献璧演变而来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完璧归赵】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邯郸。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白璧三献】: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才怀隋和】:才:才能;隋:隋侯珠,春秋时代非常名贵的宝珠;和:和氏璧,春秋时极有名的宝玉。形容具有罕见的才能。

【楚璧隋珍】:指和氏璧与隋侯珠。比喻杰出的人才。

【和隋之珍】: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像和氏璧和隋侯珠那样的珍贵宝物。形容极其珍贵或极为难得的东西。

【荆山之玉】: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随珠和璧】: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事见《韩非子·和氏》、《淮南子·览冥训》。

【随珠荆玉】: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同“随珠和璧”。

【有眼不识荆山玉】: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眼力差,识别不出贤人或珍品。

2.“和氏献璧”的典故出自那里,故事大致内容怎样

楼主你好,“和氏献璧”出自《韩非子·和氏》

故事: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几天几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普通的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

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典故,成语,氏献璧

3.和氏献璧

和氏献璧: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译文编辑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

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

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几天几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

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4.和氏献璧什么意思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译文: 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刖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工鉴定,又说:“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和氏是欺骗,而刖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说:“天下被刖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和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5.和氏献璧大意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

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和氏献璧的成语典故

相关推荐:
  • 知己所托典故(管鲍之交典故意思)
  • 江西人典故(为什么称江西人老表呢)
  • 马肉和典故(指牛为马是什么故事)
  • 开放(清末对外开放的历史典故)
  • 讲课(语文老师上课讲的一个典故,大意是只有君子才可以镇住尤物,不知有)
上一篇:创新创业学分证书编号学校会查吗 下一篇:买东西典故(历史中有关买东西的典故和名言)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关于恕的典故(孔子怎么理解恕字的,有什么典故?)
监察(求廉政小故事典故名言)
典故桃源(桃园来源典故)
郢曲典故(郢的相关成语典故有哪些)
尊老爱幼典故(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9秒

返回顶部